著力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發稿時間:2019-05-28 15:14:0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鄭新業(ye)
核心閱讀
今年是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關(guan) 鍵的一年,有必要牢牢鎖定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三個(ge) 目標,找準問題所在及深層次動因,進而對症下藥、精準發力,以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不能掉隊”的宏偉(wei) 目標。
今年是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關(guan) 鍵的一年,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深入推進脫貧攻堅需要鎖定的關(guan) 鍵目標和遵循的重要標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理念的指導下,我國脫貧攻堅成績出色、舉(ju) 世矚目。貧困人口“兩(liang) 不愁”問題已基本解決(jue) ,但在事關(guan) 貧困人口人力資本提升與(yu) 中長期發展的“三保障”方麵還麵臨(lin) 一些瓶頸。有必要牢牢鎖定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三個(ge) 目標,找準問題所在及深層次動因,進而對症下藥、精準發力,以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不能掉隊”的宏偉(wei) 目標。
保障住房安全,立穩貧困人口人力資本存續的先決(jue) 條件。住房安全是我國精準扶貧能夠完成的大前提,民無房不安。易地搬遷項目和危房改造工程作為(wei) 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舉(ju) 措,基本解決(jue) 了貧困人口的居住安全和生活安全問題,但還有優(you) 化的餘(yu) 地。危房改造中還有極少數偏遠地區困難群眾(zhong) 居於(yu) 危房之中;易地搬遷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yu) 貧困戶對政策信息的知曉度不足和理解偏差問題,導致溝通成本較高且引發了過程中的一些矛盾;對於(yu) 貧困戶的安置,由於(yu) 信息不對稱問題,貧困戶稟賦能力與(yu) 入住的安置點匹配問題還缺乏通盤的考慮,降低了人力資本與(yu) 市場連接的效率。對此,有必要加大危房排查力度,做到危房改造全覆蓋,滿足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需求。同時,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作用,加大宣傳(chuan) 力度,提高貧困戶對易地搬遷政策知曉率;深入了解貧困戶的家庭信息與(yu) 異質性需求,以公平自願的方式搬遷安置貧困戶並配備齊全的基本公共服務和提供市場就業(ye) 機會(hui) ,確保易地搬遷項目順利實施,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
健全醫療體(ti) 係,守住貧困人口人力資本維持的最後底線。健康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nong) 村貧困人口大多存在健康脆弱問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突出。據全國貧困人口追蹤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剩餘(yu) 的貧困家庭中,因病因殘致貧的占到70%。雖然我國在農(nong) 村醫療保障製度建設和醫療服務方麵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仍然有一定的改善空間。從(cong) 事前來看,農(nong) 村免費醫療體(ti) 檢還未大麵積鋪開,許多農(nong) 民一旦生病檢查就是大病晚期,家庭很快陷入貧困;從(cong) 事中來看,當前“醫療體(ti) 係五道防線”政策安排存有明顯的道德風險問題,農(nong) 村居民過度醫療現象突出,而研究發現過度醫療,如使用過多的抗菌藥物,將對患者生命產(chan) 生更大的傷(shang) 害,增大因病致貧的風險;從(cong) 事後來看,廣大農(nong) 村地區醫保沒有形成合力,醫療保障待遇標準不統一,申報手續複雜、周期長,不但給農(nong) 村居民獲得醫保補助帶來阻礙,還會(hui) 給農(nong) 村健康扶貧工作帶來困難。基於(yu) 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的作用。一是開展全生命周期農(nong) 村貧困戶免費健康預防檢查服務。針對未出生嬰兒(er) ,對貧困家庭適婚適孕女性提供免費婚檢、孕檢服務;針對貧困兒(er) 童開展免費接種疫苗、免費發放營養(yang) 包等計劃;針對貧困婦女提供免費“兩(liang) 癌篩查”服務;針對中老年貧困群體(ti) 提供免費體(ti) 檢服務;做到預防為(wei) 主,檢治結合。二是以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製度部分替代現行的“醫療體(ti) 係五道防線”政策,同時加大對鄉(xiang) 村衛生院醫護人員技能培訓和村民健康知識培訓,避免過度醫療致使家庭陷入健康陷阱的風險。三是將農(nong) 村醫療保障待遇標準化,簡化醫療報銷手續、規範醫療報銷流程,減輕貧困戶的報銷成本以及報銷時滯引發的經濟負擔,助力健康扶貧工作的開展。
深化義(yi) 務教育,延續貧困人口人力資本積累的增長紅利。受教育程度對一個(ge) 家庭的長期發展至關(guan) 重要,長期低水平的教育會(hui) 導致貧困在家庭中的代際傳(chuan) 遞。過去幾十年裏,在經濟發展和政府大規模減貧政策下,農(nong) 村貧困地區兒(er) 童的受教育數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但在發展過程中,一些新的問題開始湧現。其一,貧困區域學齡孩童的受教育機會(hui) 容易被阻斷。一些由於(yu) 家庭貧困導致無法順利完成學業(ye) ;一些由於(yu) 生理或心理殘疾入學困難;一些因為(wei) 父母在外務工,長期跟隨老人或獨自生活,教育問題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致使學習(xi) 成績較差,難以順利升入高中接受中等教育。據全國貧困人口追蹤調查數據顯示,貧困家庭在讀子女比普通居民家庭在讀學生的中考成績平均低27分。其二,貧困地區缺乏優(you) 質師資,貧困兒(er) 童的受教育質量麵臨(lin) 威脅。在市場化和城鎮化浪潮的推動下,優(you) 秀教師資源和部分鄉(xiang) 村適齡義(yi) 務教育兒(er) 童持續向城鎮集聚,農(nong) 村貧困地區的教學麵臨(lin) 重重困境。一方麵貧困地區教師資源特別是優(you) 秀教師資源極度短缺,出現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現實問題,部分由於(yu) 家庭貧困、交通基礎設施不足等各種複雜原因留在農(nong) 村的兒(er) 童受教育問題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麵教學基礎設施薄弱。對中西部地區貧困縣的調研發現,農(nong) 村校舍建築安全、廁所衛生狀況、現代化教學設施配備等方麵相對城市學校還有較大的差距。對此,有必要從(cong) 需求側(ce) 和供給側(ce) 兩(liang) 方麵入手,一方麵對貧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和需求進行摸底,采集貧困學生原始信息,並製定具有針對性的資助方案。例如,對貧困家庭兒(er) 童提供貧困補助,降低教育支出負擔;建立集中寄宿學校,重視貧困留守兒(er) 童的受教育數量和質量問題,保障其義(yi) 務教育的完成率;增加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數量和招收名額並輔之以教育補助,保證部分生理或心理功能不健全兒(er) 童的受教育需求。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重視貧困兒(er) 童的營養(yang) 水平,試點開展集中營養(yang) 餐計劃,避免因為(wei) 營養(yang) 不足導致的學業(ye) 表現較差問題。另一方麵,增加優(you) 質教師資源的供給,例如實施邊遠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教師專(zhuan) 項計劃、教師流動計劃、提高鄉(xiang) 村教師待遇等。同時加大對農(nong) 村教學經費的投入以支持其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從(cong) 而縮小城鄉(xiang) 教育質量、教學資源供給差距,保障農(nong) 村學生受教育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農(nong) 村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問題。
農(nong) 村貧困群體(ti) “三保障”問題事關(guan) 脫貧攻堅戰的成敗和2020年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建成。解決(jue) 好這一問題才能讓人力資本實現不斷的累積和增長,這需要我們(men) 在觀念和意識上重視貧困群體(ti) 的人力資本問題、重視中長期發展問題,也需要在實踐中通過政策製度安排和資源精準投入配置來確保問題的解決(jue)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