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

文章

韓俊: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夯實水利基礎

發稿時間:2011-07-18 00:00:00  

  全球正在進入糧食市場動蕩不定和高糧價(jia) 時代,必須立足國內(nei) 保障糧食的基本供給,牢牢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實現了“7連增”,且從(cong) 2007年以來連續4年糧食產(chan) 量超過1萬(wan) 億(yi) 斤。但我國的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還有待於(yu) 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糧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wei) :脆弱平衡、強製平衡、緊張平衡。所謂脆弱平衡,是保障糧食安全的資源條件貧乏。所謂強製平衡,是種植成本快速增長,農(nong) 民種糧比較收益不高,要保障糧食安全,需要政府的強力主導。所謂緊張平衡,是總供給保障所有人口糧食安全的能力不寬裕,表現在品種結構上,小麥供求總量基本平衡,而稻穀消費比重逐漸提高,供求總量將長期偏緊,玉米由於(yu) 飼料與(yu) 工業(ye) 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求關(guan) 係也日趨偏緊。

  “十二五”開局之年穩定糧食生產(chan) 意義(yi) 重大,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夯實水利這個(ge) 基礎性的支撐。當前確保糧食繼續保持增產(chan) 勢頭麵臨(lin) 很大壓力。一是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大,二是糧食生產(chan) 比較效益低的矛盾仍很突出。如果缺乏必要的措施確保糧食麵積,糧食生產(chan) 出現“拐點”是有可能的。防止今年糧食生產(chan) 出現新的滑坡徘徊,關(guan) 鍵是穩住麵積,提高單產(chan) ,穩定糧食生產(chan) 能力。在今後乃至中長期內(nei) ,我國增加糧食產(chan) 量仍有很大資源潛力和技術潛力,糧食增產(chan) 麵臨(lin) 三大製約:一是耕地減少趨勢不可逆轉;二是糧食比較效益低、生產(chan) 成本和機會(hui) 成本加快上升的約束不斷強化;三是農(nong) 業(ye) 自然災害多發重發,水利等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薄弱,農(nong) 業(ye) 抗災減災能力、靠天吃飯的局麵沒有根本改觀。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大力加強以農(nong) 田水利為(wei) 重點的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從(cong) 根本上增強農(nong) 業(ye) 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第一,統籌推進大中小水利工程建設。在雲(yun) 南、貴州等山區農(nong) 村,工程性缺水嚴(yan) 重,在缺乏大中型骨幹水源工程支撐的條件下,遇到大旱,小型水利設施的作用大打折扣。針對西南地區水資源調蓄能力不足、雨洪資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等突出問題,要以顯著提高區域水資源的利用能力和調節控製能力為(wei) 核心,建設大中小型水源調蓄工程,全麵提高水利工程抗禦大旱、減輕災害、抗禦風險的能力。

  第二,切實加強小型農(nong) 田水利建設。需要明確農(nong) 田水利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在小型農(nong) 田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推行農(nong) 戶全過程參與(yu) 的建設模式,多渠道培養(yang) 基層農(nong) 田水利建設和管護的技術人才,健全基層水利公共服務機構。

  第三,加快發展節水灌溉農(nong) 業(ye) 。增辟水源,興(xing) 修水利工程,是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抗旱減災綜合能力的基礎。加快發展節水灌溉農(nong) 業(ye) ,建立健全節水灌溉技術服務體(ti) 係,是提高農(nong) 業(ye) 抗旱減災綜合能力的重要內(nei) 容。推動農(nong) 業(ye) 節水利用,要把重點轉到田間,以綜合手段整體(ti) 推進節水農(nong) 業(ye) 全麵發展。

  第四,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製。一是要大幅度增加財政對水利的投入。二是減免地方農(nong) 田水利配套資金比例。三是推動水利投融資機製創新。在中央財政預算內(nei) 基本建設投資不足的情況下,應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