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農民持續增收

發稿時間:2019-04-25 15:10: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記者 喬(qiao) 金亮

  ● 農(nong) 民增收始終與(yu) 宏觀經濟形勢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走勢密切相關(guan)

  ● 各項農(nong) 村改革全麵深化,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

  ● 抓好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等平台載體(ti) 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就業(ye) 提供更多機會(hui)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4月23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9%。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速繼續保持兩(liang) 個(ge) “高於(yu) ”,高於(yu) GDP增速0.5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個(ge) 百分點。

  農(nong) 民收入增幅如何實現兩(liang) 個(ge) “高於(yu) ”?今後農(nong) 民增收前景如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

  農(nong) 民增收勢頭好

  農(nong) 民增收的好勢頭是如何實現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分析,今年以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運行總體(ti) 穩定,價(jia) 格季節性上漲,帶動家庭經營性收入名義(yi) 增長5.9%。外出務工總量和工資水平實現雙增長,3月末,外出務工農(nong) 村勞動力達到17651萬(wan) 人,同比增長1.2%;月均收入達到3996元,同比增長7%,由此帶動工資性收入名義(yi) 增長9%。各地落實產(chan) 業(ye) 扶貧3年攻堅行動意見,普遍建立了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員製度,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產(chan) 銷對接活動,產(chan) 業(ye) 扶貧成效不斷顯現,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

  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政策與(yu) 改革司副司長趙長保看來,6.9%的增速,仍然處於(yu) 中高速發展區間,仍然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所以農(nong) 民增收形勢總體(ti) 上是穩定的。2018年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未來兩(liang) 年隻需增長3.4%就可以實現農(nong) 民收入倍增目標。目前看,基本可以提前實現這個(ge) 目標。

  “當前,也需要未雨綢繆。農(nong) 民增收始終與(yu) 宏觀經濟形勢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走勢密切相關(guan)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還麵臨(lin) 一係列下行壓力,在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的環境下,給農(nong) 民的就業(ye) 增收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趙長保說,總體(ti) 上預計,隨著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各項農(nong) 村改革的全麵深化,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農(nong) 民持續增收態勢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可以保持的。

  工資性收入成關(guan) 鍵

  全國政協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委員會(hui) 副主任陳曉華說,從(cong) 以往經驗看,農(nong) 民增收的關(guan) 鍵要看農(nong) 民務工收入情況。實現工資性收入的穩定增長,才能保證農(nong) 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盡管當前就地就近就業(ye) 、返鄉(xiang) 創業(ye) 創新已成為(wei) 工資性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但整體(ti) 來說,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就業(ye) 難”和“用工荒”一定程度並存。要改變這一狀況,就要提高勞動者素質,在增強就業(ye) 技能和就業(ye) 能力方麵下功夫。

  如何拓展農(nong) 民工資性收入渠道?中國勞動學會(hui) 會(hui) 長楊誌明分析說,當前一些地方招工難主要是招收技工難,反映了培訓工作的短板,表明急需加強農(nong) 民工技術培訓。2014年,人社部起草了農(nong) 民工技能提升計劃;2018年,全國增加了1100萬(wan) 農(nong) 民高級工、高級技師。過去,農(nong) 民工技能培訓是政府主導,今後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尤其是發揮中小企業(ye) 作用。農(nong) 民工就業(ye) 是市場行為(wei) ,最好的對接就是各市場主體(ti) 之間對接。

  一方麵,傳(chuan) 統增收動能對農(nong) 民收入的貢獻率在弱化;另一方麵,新的增收動能正在形成和轉換。中國農(nong) 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hui) 會(hui) 長畢美家認為(wei) ,在城市,一大批新生代農(nong) 民工投身到家庭服務業(ye) 、現代服務業(ye) 中,獲得了可觀收入。在外賣、快遞等領域,新生代農(nong) 民工占到總量的90%以上。在鄉(xiang) 村,各地實施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精品工程,發掘鄉(xiang) 村新功能新價(jia) 值,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今後,土地增值收益以及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股份分紅將成為(wei) 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的重要來源。這些都為(wei) 農(nong) 民增收注入了新動能。

  “從(cong) 1997年以後,工資性收入一直是農(nong) 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關(guan) 農(nong) 民增收大局。工資性收入2018年一季度是1843元,2019年一季度是2009元。”趙長保表示,下一步,既要繼續發揮傳(chuan) 統就業(ye) 渠道“穩定器”的作用,又要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支持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粗加工、精深加工、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積極推廣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建設國家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園區等發展平台,抓好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等平台載體(ti) 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就業(ye) 提供更多機會(hui) 。

  多輪驅動促進增收

  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是農(nong) 民收入的“四駕馬車”。確保農(nong) 民持續增收要夯實基礎、綜合施策。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近期來看,保持農(nong) 民增收的好勢頭,除了著力增加農(nong) 民工資性收入外,還要著力做好以下方麵的工作。

  ——穩定農(nong) 民家庭經營收入。2018年一季度農(nong) 民家庭性經營淨收入為(wei) 1449元,2019年一季度則達到1535元。可見,做好農(nong) 業(ye) 的節本增效文章對農(nong) 民家庭經營淨收入增長很有作用。下一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將繼續推動加大對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調整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結構,促進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收入持續增長。

  ——促進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增長。去年一季度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118元,今年一季度是130元,財產(chan) 性收入在農(nong) 民收入中占比不大,但是潛力很大。下一步,要著力深化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不斷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盤活農(nong) 村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製機製,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進一步拓寬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來源。

  ——逐步提高農(nong) 民轉移性收入。2019年一季度農(nong) 民轉移性收入從(cong) 去年同期的816元,增長到925元。下一步,要繼續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政策,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增品擴麵提標,加快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補貼體(ti) 係,保障農(nong) 民轉移性收入穩定增長。

  與(yu) 此同時,完善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製度,補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改善農(nong) 村生活環境、消費環境,同樣有助於(yu) 穩定農(nong) 民預期,增強農(nong) 民獲得感,對農(nong) 民增收工作而言同樣重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