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基礎教育辦學新探索
發稿時間:2019-04-11 14:18:5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秉棟
【世界教育之窗】
基礎教育是政府提供給公民最重要的公共服務之一,也是促進青少年民族國家認同產(chan) 生和厚植的主要機製和路徑,因此,有質量的公平教育曆來備受各國重視。實現轉型以來,南非基礎教育改革從(cong) 未止步。改革的目標是不斷地為(wei) 青少年創設公平、優(you) 質的教育條件,以期消除種族隔離的後遺症。
轉型初期,南非全國推行學校融合教育。通過調適教育結構、貫徹平等價(jia) 值觀等方式,教會(hui) 各種族學生彼此尊重、增進互信。這為(wei) 黑人和白人接受公平教育奠定了基礎,促進了種族融合,並培植了南非人包容並蓄的精神氣度。然而,隨著膚色符號的式微,資本對教育的影響力和控製力日漸增強,同時,教育的資本逐利性愈發清晰,民眾(zhong) 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和關(guan) 注更勝往昔,教育公平問題再次進入南非公眾(zhong) 和研究者的視野。
西開普省作為(wei) 南非經濟社會(hui) 以及教育水平最發達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率先引入社會(hui) 資本,融匯政府、國際組織、私人、民間社會(hui) 力量共同發展基礎教育,在南非開啟了公辦學校新模式,為(wei) 南非基礎教育改革開創出了新路,可視為(wei) 南非教育扶貧的新導向。
改革動因:確保教育公平
南非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包括免費公立學校、公私合資學校以及私立學校三種類型。其中,免費公立學校往往地處貧困地區,由政府補貼並對就讀者實施國辦學校營養(yang) 計劃(NSNP)。公私合資學校也由政府補貼,但會(hui) 收取一定的費用。私立學校在南非由來已久,有些從(cong) 傳(chuan) 統教會(hui) 學校承續發展而來,如今最受學生和家長青睞。
盡管私立學校收費不菲(例如,私立高中的收費往往是公立高中的六倍多),然而許多南非家長對此熱情不減。這些家長認為(wei) ,針對青少年的教育消費是在購買(mai) 希望、保障未來,為(wei) 此在擇校和其他教育投入方麵不惜血本。
在南非,許多私立教育機構選擇參加獨立考試委員會(hui) 組織的考試而非全國高級證書(shu) 考試。2017年,98.76%的考生通過了獨立考試委員會(hui) 的考試,選擇這一考試的考生中有88.5%通過了學士入學考試;相比之下,全國高級證書(shu) 考試通過率為(wei) 75.1%,而選擇這一考試的考生中僅(jin) 有28.7%取得了學士入學資格。因此,許多學生家長認為(wei) 其教育投入得償(chang) 所願。
此外,據經合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小班教學更有利於(yu) 滿足學生個(ge) 性化發展的需要。為(wei) 了擺脫公立學校的大班教學模式,許多學生的家長將目光轉向私立學校,以期為(wei) 子女謀求優(you) 質教育。這種社會(hui) 環境使得許多南非公立學校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淪為(wei) 貧困子弟的無奈之選。
邁向全納、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未來教育發展願景。南非種族融合教育終結了隔離教育,為(wei) 實現無排斥、無歧視的全納教育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經濟資本的杠杆調節功能在教育中不斷凸顯,對貧困群體(ti) 享受有質量的公平教育提出了新挑戰。
公立教育與(yu) 私立教育各行其道,以往政府補貼的形式難以滿足現實需要,傳(chuan) 統的公私合資學校調適功能有限,致使貧困群體(ti) 接受優(you) 質教育的機會(hui) 開始萎縮。美國著名教育學家伯頓·R·克拉克指出,教育資源需求的無限性與(yu) 政府投入的有限性是高等教育係統發展的矛盾。南非基礎教育發展實際上麵臨(lin) 著同樣的矛盾,僅(jin) 憑政府自身的力量難以滿足教育發展的全部需求,這就要求教育部門正視現實問題、將社會(hui) 優(you) 勢因素引入公共教育以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為(wei) 了確保低收入群體(ti) 學生享受同等教育教學質量,在全民教育運動收官之年,西開普省成為(wei) 了南非教育改革試點。該省率先實施在公辦學校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創建公私合辦的學校。
曆程回顧: 在爭(zheng) 議中推進
南非公私合作辦學試點項目由西開普省政府主導推動,在這一進程中,有支持和讚譽但也不乏質疑和爭(zheng) 議。全球化背景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訴求,也是南非各級政府的責任。2015年,南非西開普省開始探索引入公私夥(huo) 伴關(guan) 係機製,建立了5所免費學校作為(wei) 試點,分別是艾斯特維爾小學、快樂(le) 穀小學、奧蘭(lan) 傑克洛夫小學、蘭(lan) 戈高中和斯裏卡瓦高中。在西開普省教育廳的主導下,這5所學校本著公辦教師身份歸屬不變、入學免費且不選擇生源的基本原則,成為(wei) 首批公私合作試點學校。合作學校得到了諾亞(ya) 盟校、千年信托、米歇爾與(yu) 蘇珊戴爾基金會(hui) 以及默裏信托的支持,但學校本身仍然屬於(yu) 公辦教育體(ti) 係。
2016年,西開普省發布草案提議賦予教育部門相應權利——可將任何學校劃轉為(wei) 公私合作學校。2017年2月,西開普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公私合作學校取得的成效,並計劃在未來若幹年內(nei) ,將合作學校的數量擴展至50所。2018年3月,西開普省教育議案公布,旨在修訂1997年製定的西開普省教育法。西開普省學生的高考表現一直位於(yu) 南非全國的前列。不過,南非基礎教育部2018年3月公布的各省及全國平均師生比顯示,西開普省的中學和小學師生比(LER)均高於(yu) 南非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西開普省的教育改革探索需要持續推進。同年5月,西開普省議會(hui) 教育常務委員會(hui) 向南非社會(hui) 各界發出邀請,公開征集提案。
2018年8月,為(wei) 回應西開普省議會(hui) 有關(guan) 教育改革議案的邀請,公平教育組織在提案中指出,西開普省草案允許私營主體(ti) 或捐贈者未經選舉(ju) 便獲取合作學校的管理權限,這有違1996年的南非學校法案並對民主學校管理方式造成損害。該提案認為(wei) ,合作學校無法為(wei) 提升教育成效提供係統解決(jue) 方案,試點項目監管缺位、評估不足,在南非推行合作建校模式顯得草率且缺乏理性。
質疑聲音認為(wei) ,第一,合作學校定義(yi) 含混不清,引入該模式與(yu) 提升教育成效缺乏必然聯係。第二,被奉為(wei) 改善差校的創新計劃,實際上剝奪了貧困和工薪階層家長的教育發言權。第三,公辦教育是否應該過多地受到私營主體(ti) 的導向和影響需要進一步討論。有經驗證明,在其他領域,在缺乏公共監管的情況下,私營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往往加劇了不平等,何以保障教育領域能夠例外。第四,項目運作方涉足教育領域的動機是開發新的獲利市場,而教育領域關(guan) 乎社會(hui) 發展與(yu) 基本人權,這一領域是否應該營利受到一些學者質疑。總之,南非公私合作辦學項目需要警惕私人資本的逐利傾(qing) 向及新自由主義(yi) 的傾(qing) 向。
支持公私合作辦學的學者指出,公私合作學校是調節優(you) 化政府公辦教育體(ti) 係的有效方案。首先,公私合作學校被賦予更多的自主管理權,可以更好地對接學生特殊需求。其次,公私合作經營模式本著“結果評估導向”原則,靠實了學校主體(ti) 責任。再次,合作學校沒有合法收費的途徑,需要從(cong) 慈善組織或是合作方募集資金獲取收益。南非自由州大學前校長喬(qiao) 納森·詹森教授認為(wei) ,南非應該支持合作辦學項目,這可能是留給南非人挽救貧困兒(er) 童,改變從(cong) 因貧失學到無知識技能而永遠陷身貧困的死循環的最後機會(hui) 。
通過回顧南非公私合作辦學試點項目並審視爭(zheng) 議雙方的觀點可以發現,南非公私合作辦學項目呈現的主要亮點是政府主導、協同推進、穩步擴張、堅持公辦屬性、保障教師權益。質疑者關(guan) 切的主要問題是成效監管缺位、貧困階層家長呼聲被掩蓋、私營主體(ti) 逐利進而導致不公平加劇的後果被低估。支持者的觀點某種程度上回應了質疑者的問題,即自主管理對接需求保障教育成效、靠實合辦學校責任反映貧困生家長心聲、明確收益渠道杜絕成本轉嫁。
未來趨勢:發展前景可期
曼德拉曾言,教育是改變世界最有力的武器。南非政府對教育的重大意義(yi) 有清晰的認識並在不斷地謀求教育發展、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為(wei) 青少年享有公平教育進行改革。有研究者認為(wei) ,南非教育改革需要南非方案,首先需要打破的就是學校教育的成功有賴於(yu) 家庭住址郵編(暗示學生家長收入水平)的魔咒,應針對貧困群體(ti) 青少年創建更多高水平、有影響的學校,保障不同收入的家庭和人群都能接觸到有質量的教育資源,並在學習(xi) 其他國家現有模式的時候切忌照搬,特別要注意避免重複別人犯過的錯誤。
有報告認為(wei) ,未來十餘(yu) 年,南非私立學校就學人數的占比將從(cong) 十六分之一增加到六分之一。這一比例隨後將趨於(yu) 穩定,因為(wei) 其餘(yu) 青睞私立教育的父母心有餘(yu) 而力不足,承擔不起相應的教育費用。公私合作學校作為(wei) 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補充形式,滿足低成本享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具有一定發展空間。
法國社會(hui) 學大師布迪厄指出,教育是代際流動和社會(hui) 階層再生產(chan) 的主要途徑。隨著教育消費競爭(zheng) 的加劇,南非邊緣化群體(ti) 接受有質量的公辦教育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是國家和社會(hui) 的百年大計。南非引入公私夥(huo) 伴合作方式發展公立基礎教育,是消弭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發展鴻溝、推進教育公平的新嚐試。總之,在私立學校受追捧而公立學校被冷落的境況下,推行公辦民助的合辦學校不失為(wei) 困境突圍的有效路徑。一方麵,有利於(yu) 提升公辦學校的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有利於(yu) 為(wei) 貧困群體(ti) 創建優(you) 良的教育環境。
在公私合作辦學的探索過程中,南非政府推行“免收學費、不擇生源”的做法與(yu) 不分種族、融合教育的初心一脈相承,是在通過對教育公平的堅守形塑南非人的“共感”或“我們(men) 感”。南非公私合作辦學試點項目在西開普省政府強力推動和主導下,已經進入立法程序。不過這一試點能否進一步獲得認可並在南非全國推廣,我們(men) 拭目以待。無論西開普省試點項目的結局如何,南非引入公私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舉(ju) 措不僅(jin) 有效彌補了公共教育財政缺口,更重要的是為(wei) 被邊緣化的貧困群體(ti) 享受有質量的公辦教育提供了新路徑,這必將為(wei) 南非對接全球2030教育發展目標“增顏添色”、創設新的條件。
(作者:劉秉棟,係隴東(dong) 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本文係作者主持的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南非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研究”[項目編號:19YJC880051]階段性研究成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