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賈康

文章

“新常態”下宏觀政策的新思路

發稿時間:2022-04-11 14:41:34   作者:賈康

  何謂“新常態”

  何謂“新常態”?筆者認為(wei) ,關(guan) 於(yu) 其基本內(nei) 涵的判斷在於(yu) 我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所麵臨(lin) 的經濟運行狀態的階段性改變,即從(cong) 原來的狀態向一種新的相對穩定的常態的轉變。

  在當前還沒有形成統一共識的情況下,筆者並不打算直接對未來“新常態”下的具體(ti) 增長速度區間進行判斷,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常態”概念下我國經濟運行的下一階段的表現,可以認為(wei) 是要完成一個(ge) 以增長速度指標為(wei) 代表的運行態勢的探底過程。關(guan) 於(yu) 這一探底過程中我國所麵臨(lin) 的現實狀態,中央已經有了“三期疊加”的提法。事實上,這幾個(ge) 期間的客觀存在都是無可否定的,但我認為(wei) ,在“三期疊加”之上,更需要注意到的是“改革攻堅克難的推進期”的又一重疊加。這意味著在正確處理和對待目前的探底過程中,將過去的狀態與(yu) 相對穩定的新常態上銜接時,我們(men) 能夠選擇的最關(guan) 鍵變量即為(wei) 製度供給變量。選擇製度供給變量伴隨著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係列努力,即優(you) 化結構、提高質量,“穩增長、惠民生、調結構、促改革”。其中的“促改革”,無疑是尤其值得執政管理者看重、選擇和把文章做足的關(guan) 鍵事項。

  筆者認為(wei) ,我國應當有望在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於(yu) 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區間運行相當長的一個(ge) 時期。現階段我國在城鎮化和老齡化等大的演進趨勢麵前,所具有的潛力、活力的釋放空間依舊是清晰可見的。譬如,在經曆此前若幹輪的建設與(yu) 升級換代改造後,我國的基礎設施目前依然存在著較為(wei) 迫切的、進一步換代升級的需求。所有這些空間的打開、潛力的釋放,莫不需要以改革來“激活”,以製度供給來提供放大“乘數”。

  因此,我國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常規投資活動邊際收益下降的過程中,依然具備了通過改革釋放製度供給紅利的巨大潛力。通過改革來達到經濟增長“趨穩”、“蓄勢”,把“新常態”和需要調動的“新動力”,以及在認識上特別需要強調的“新供給”有機結合,應是使未來我國進入長期的次高增長速度區間狀態的最重要著眼點。

  走向新常態中的宏觀調控亮點

  客觀地看,上半年我國宏觀調控的特色和亮點,有如下四個(ge) 方麵:

  一以貫之地體(ti) 現了“讓市場充分起作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調控理念。哪怕在年初經濟下行壓力較明顯、市場預期較悲觀,甚至有境外新一輪“中國經濟崩潰論”輿論抬頭的情況下,宏觀決(jue) 策層堅持明確地給出信息:隻要中國經濟運行處在可接受的區間之內(nei) ,政府決(jue) 不啟動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這一點表明中國宏觀調控當局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相匹配的調控哲理,在複雜局麵和壓力時段中,具有其穩固的邏輯和堅強的定力。

  在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框架不變的同時,成功地貫徹宏觀調控的“相機抉擇”原則,以所謂“微刺激”有效推進了“穩增長”,並提振了市場信心。這一點也體(ti) 現了中國“宏觀調控藝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在宏觀調控中鮮明地運用“供給管理”方式和手段,注重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強調結構優(you) 化,兼顧一般。在所謂“微刺激”的投資事項上,適當對高鐵工程、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項目、農(nong) 村水利設施項目等作出重點支持;在財政“結構性減稅”事項上,特別注重對於(yu) 中小微企業(ye) 的減稅支持。這些都使中國宏觀調控在供給側(ce) 的“有效供給”機製得到與(yu) “需求管理”相結合的較好發揮。

  把宏觀調控與(yu) 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把短期與(yu) 中長期目標有效銜接。在調控中,堅定地實施減少行政審批、簡化企業(ye) 工商注冊(ce) 程序、壓縮政府“三公經費”等行政成本、擴展“營改增”改革的行業(ye) 覆蓋麵、推進反腐廉政建設、進行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等改革舉(ju) 措,並為(wei) 下半年即將正式展開的財稅配套改革、公車製度改革等作了很好鋪墊。

  估計下一段我國宏觀調控將會(hui) 繼續體(ti) 現上述亮點和特色,但隨各項改革任務展開,全局協調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也的確可能上升。建議有關(guan) 部門總結把“需求管理”與(yu) “供給管理”有效結合起來、更多注重“在供給端發力”的成功經驗,進一步跟蹤國民經濟運行動態並前瞻性地考慮政策儲(chu) 備與(yu) 項目儲(chu) 備,在全麵深化改革推進過程中,使我國宏觀調控更好地體(ti) 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取向和促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功能與(yu) 效應。

  優(you) 化財政與(yu) 貨幣政策

  財政、貨幣兩(liang) 大政策的優(you) 化,至少需考慮把握好如下要點:

  兩(liang) 大政策協調搭配的框架,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使市場充分起作用”的調控哲理。隻要宏觀經濟運行狀態處在可接受的區間之內(nei) ,決(jue) 不貿然啟動財政、貨幣兩(liang) 大政策的“雙鬆”搭配。目前以積極財政政策與(yu) 穩健貨幣政策來作“一鬆一緊”的搭配,總體(ti) 上適應新常態進入期的調控需要。

  兩(liang) 大政策在總量調控與(yu) 結構調控、需求管理與(yu) 供給管理互有側(ce) 重、優(you) 勢互補的同時,總體(ti) 上需更多考慮強化與(yu) 優(you) 化“供給側(ce) 管理”。貨幣政策的調節通常勢必帶有總量調節特征,而財政政策在配合、策應貨幣政策時,理應把現階段的總量擴張(以赤字規模和舉(ju) 債(zhai) 安排為(wei) 代表)與(yu) 明確的“區別對待”結構導向政策相結合,突出重點,兼顧其他,以財稅政策手段傾(qing) 斜支持三農(nong) 、社保、小微企業(ye) 、科教創新、教育文化、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領域。

  兩(liang) 大政策的設計與(yu) 運作必須積極有效地服務於(yu) 、配合於(yu) 推進財稅、金融等方麵改革的展開和深化。財政改革將在預算管理、稅製和中央地方體(ti) 製關(guan) 係三大方麵推出一係列舉(ju) 措。金融改革的一些重要事項,如存款保險製和中小金融機構興(xing) 辦、人民幣“走出去”與(yu) 匯率機製的優(you) 化,特別是關(guan) 鍵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等,亦需要政策配合。兩(liang) 大政策還要在深化改革中於(yu) 國債(zhai) 發行、公開市場操作、國庫現金管理等“接合部”方麵創新機製。以財政政策為(wei) 主支持公車改革、司法改革、資源產(chan) 品價(jia) 格改革等等,亦是無法回避的重要任務。

  以上關(guan) 於(yu) 兩(liang) 大政策的鬆緊適度合理搭配、供需管理結合而更加注重供給管理和服務支持改革,其內(nei) 在邏輯都是在於(yu) 要適合新常態的“趨穩”、“蓄勢”與(yu) “創新”需要而服務全局。

  (作者係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因版麵有限,本文有刪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