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

文章

童大煥:國企改革仍需意識形態驅魅

發稿時間:2012-03-11 00:00:00  

  兩(liang) 會(hui) 前夕改革意向濃。

  世界銀行2月27日公布該行與(yu)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的《2030年的中國》報告,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對該報告進行解釋的演講稿中指出,敦促中國須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加強民營部門,開放市場以促進競爭(zheng) 和創新,確保機會(hui) 均等。在報告中,世行提醒稱,中國目前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須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如不進行深層次改革,可能會(hui) 麵臨(lin) 經濟危機。報告敦促中國縮減龐大的國企規模,使之在運營模式上更接近商業(ye) 公司。

  “獨立學者”杜建國現場抗議這份報告,同時當場派發他的文章《世界銀行,帶上你的毒藥滾回美國去》。但這份報告卻是由財政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世界銀行發布的。執筆學者亦為(wei) 國研中心專(zhuan) 家,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出席發布儀(yi) 式。這說明,對於(yu) 國企改革的認識再次出現重大分歧。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hui) 議舉(ju) 行首場新聞發布會(hui) ,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回顧90年代初到現在的曆程使我們(men) 懂得,深化改革的時機到了,我們(men) 會(hui) 繼續堅定地前進。kaiyun官方地址開放以來,政治體(ti) 製改革和經濟改革並沒有截然分開;如果分開,經濟改革不會(hui) 進展得那樣順利。政治體(ti) 製改革要在深思熟慮、征求各方麵意見之後才能進行,中國政治體(ti) 製改革方麵會(hui) 有新的進展。”談到世行報告時他說:“報告中提到了國有企業(ye) 股份多元化的問題。國有企業(ye) 的股權多元化,是我國‘十五大’以來的國家重要政策。實際上,我國現有國營大企業(ye) 中的多數已經上市,已經實現了股權多元化,這樣可以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股權多元化還不等於(yu) 私有製。”

  有人說國企改革應該將國有企業(ye) 所有權還給人民,但絕不是私有化。這讓我想到洪晃日前在《南都周刊》的一篇文章。她說,自己上周加入了浩浩蕩蕩的微博三百萬(wan) 大軍(jun) ,抵製一個(ge) 叫“歸真堂”的中醫藥公司上市。要求證監會(hui) 不要允許這種企業(ye) 上市。但這條微博發了沒幾分鍾,她又轉發了中歐商學院劉勝軍(jun) 一條關(guan) 於(yu) 廢除IPO審批製的微博。轉完了不到十分鍾,我發現了我的自相矛盾——幾乎在提倡廢除IPO審批製前幾分鍾,我還在呼籲證監會(hui) 利用他們(men) 的權力阻止歸真堂上市。那我到底是要狗熊呢,還是要改革?網上大部分人都和她一樣,既要廢除審批製度,也要挽救狗熊。

  在改革問題上我們(men) 多數人也像這樣處在自相矛盾中。所以筆者認為(wei) ,改革依然需要意識形態驅魅,回到真正的技術操作層麵,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決(jue) 問題。

  對於(yu) 國企改革,胡德平先生重申他的觀點:作為(wei) 上市公司,應該給股民分紅並接受股民監督;作為(wei) 全民所有製企業(ye) ,應給全民支付紅利。國企應該向全民首先是分紅而不是分股。國企占用全民資源,一部分利潤應給全民。民建中央、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共同提交的《關(guan) 於(yu) 強本固基、維護實體(ti) 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則稱,實體(ti) 經濟貧血造成的產(chan) 業(ye) 空心化正在逐步成為(wei) 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潛在風險。當前迫切需要加快壟斷行業(ye) 改革,拓寬實體(ti) 企業(ye) 的發展空間,並建議對壟斷行業(ye) 征收“暴利稅”,為(wei) 民營企業(ye) 提供減稅空間。據介紹,這是全國政協史上第一次由多家黨(dang) 派團體(ti) 共同合作提交提案。

  但不論暴利稅、分紅、分股還是股權多元化,竊以為(wei) 都隻是權宜之計。關(guan) 鍵還是所有者缺位問題很難解決(jue) 。茅於(yu) 軾認為(wei) 國有企業(ye) 和私有企業(ye) 根本的區別在於(yu) ,前者缺乏最終監督者,而私有企業(ye) 業(ye) 主就是最終監督者。在企業(ye) 中工人由工長監督,工長由車間主任監督,主任由廠長監督。廠長由企業(ye) 所有者監督。他是剩餘(yu) 索取者。而在國企中廠長還要有人監督,最終監督者應該是全體(ti) 老百姓。實際上就是沒人監督。

  其實,糾纏於(yu) 所有製問題往往反而會(hui) 掩蓋公平、效率、所有者缺位、“職業(ye) 經理人”短期行為(wei) 等問題。即使企業(ye) 沒有上市,企業(ye) 也是“社會(hui) 共有”,在一個(ge) 法治完善的國家,企業(ye) 不可以隨意解雇人,不可以不給員工合理工資。關(guan) 鍵的是,所有者不能缺位,經理人必須履行好信托責任,產(chan) 權必須明晰而且恒久穩定。美國蘋果市值破5000億(yi) 美元,現金比美國政府還多,而且美國政府欠債(zhai) 14.3萬(wan) 億(yi) 美元,蘋果無一分錢欠債(zhai) ,正可謂富可敵國。但沒關(guan) 係。因為(wei) 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要考慮企業(ye) 和社會(hui) 的長遠利益。而他們(men) 的無敵財富,事實上也已經通過辦企業(ye) 、股份製等各種形式,由私人或家庭擁有,變成了事實上的“社會(hui) 共有”。但如果所有者監督缺位,就會(hui) 形成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官(含國企領導)現象,官員們(men) 都會(hui) 努力去追求自己短暫任期內(nei) 的個(ge) 人私利和政績最大化,往往成為(wei) 這個(ge) 群體(ti) 共同的“理性選擇”。

  事實上,今天的國企並不如我們(men) 想像的輝煌。2009年的國企利潤中,80%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聯通、中移動、中電信等不到10家壟斷企業(ye) 提供的,其餘(yu) 絕大多數國企要麽(me) 產(chan) 能過剩,要麽(me) 虧(kui) 損。

  2011年3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yu) 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高明華對記者說,他參與(yu) 調研的《國有企業(ye) 的性質表現與(yu) 改革》報告顯示,中國國內(nei) 居民收入水平遠不如美國,但一些壟斷行業(ye) 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卻高出美國很多,而美國的這些行業(ye) 卻不一定有國有投資。同為(wei) 報告起草人的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趙農(nong) 也指出,2001~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e) 累計獲得利潤總額為(wei) 4.91748萬(wan) 億(yi) ,但同期少繳納的利息、地租、資源租以及獲得的財政補貼共計64766.91億(yi) 元。如果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各種享受的補貼和各種低額的成本,2001~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e) 平均的真實淨資產(chan) 收益率為(wei) -6.2%。

  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ye) 企業(ye) 戶數、資產(chan) 總額、營業(ye) 收入和實現利潤分別占到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的4.72%、43.69%、27.96%和26.88%。換句話說,占到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數量僅(jin) 4.72%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ye) 企業(ye) ,卻占有了資產(chan) 總額的43.69%。然而它們(men) 的營業(ye) 收入和利潤卻隻分別占27.96%和26.88%,也就是說,其效率和利潤率遠遠低於(yu) 民企!2009年,A股上市的國企的資產(chan) 收益率是3%,民企的是8%;國企的收入利潤率是5.33%,民企的是5.79%。還有一筆大賬國企們(men) 幾乎不提,那就是就業(ye) 貢獻率。國企占有了43.69%的資產(chan) ,就業(ye) 貢獻率卻不足一成。還有,大量國企已經同時在海內(nei) 外上市,其“國有”成色到底還有多少,也需要細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