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堅決打贏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決勝之戰

發稿時間:2018-11-12 14:12:0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易煉紅

  三大攻堅戰中,精準脫貧是對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攻堅戰。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任務比較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yi) 重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江西的脫貧攻堅工作始終掛念在心,希望江西在脫貧攻堅上領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西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大力實施十大脫貧攻堅工程等一係列重大舉(ju) 措,脫貧攻堅取得了決(jue) 定性進展。在中央對2017年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江西位居全國第一檔次省份第二名。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決(jue) 勝階段,我們(men) 要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在既有工作基礎上乘勢而進,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與(yu) 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準確把握脫貧攻堅決(jue) 勝階段的特征

  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江西的脫貧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決(jue) 勝之戰,必須根據新的階段性特征,增強脫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順應貧困分布的變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發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未脫貧人口為(wei) 87.54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2.37%。其中,25個(ge) 貧困縣未脫貧人口52.36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4.08%。特別是269個(ge) 深度貧困村,未脫貧人口39183人,約占全省未脫貧人口的4.48%。深度貧困地區不僅(jin) 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而且基礎條件薄弱、公共服務不足、發展嚴(yan) 重滯後,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精準滴灌”,促進各項政策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各種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聚集、各方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聚合,全力以赴啃下這塊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順應貧困結構的變化,堅持開發性扶貧與(yu) 保障性扶貧相結合。目前江西剩餘(yu) 的87.54萬(wan) 未脫貧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為(wei) 66%,低保戶、五保戶比例為(wei) 65%,這些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做好這部分人的脫貧工作,必須堅持開發性扶貧和保障性扶貧並舉(ju) 、“輸血”和“造血”並重。一方麵,繼續把開發性扶貧作為(wei) 脫貧的基本途徑,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另一方麵,更加注重發揮保障性扶貧的兜底作用,強化社會(hui) 保障政策與(yu) 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切實保障好孤寡老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ti) 的基本生活。

  順應脫貧進展的變化,更加注重鞏固提升脫貧質量。截至2017年底,江西已有258.46萬(wan) 人脫貧、1690個(ge) 貧困村脫貧退出、8個(ge) 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預計2018年還將實現40萬(wan) 人脫貧、1000個(ge) 貧困村退出、10個(ge) 貧困縣摘帽,全省脫貧工作正在由注重脫貧進度向更加注重脫貧可持續性轉變。為(wei) 適應這種轉變,必須在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的同時,把提高脫貧質量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處理好“後三年”與(yu) “三年後”的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製,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提供有效支撐和持久保障,確保貧困群眾(zhong) 遇病不返貧、遇災不返貧、遇困不返貧。

  創新打贏脫貧攻堅決(jue) 勝之戰的舉(ju) 措

  麵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men) 必須進一步創新思路和舉(ju) 措,做到有的放矢、綜合施策。

  高標準落實精準方略。精準識別要紮實,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打通貧困人口社會(hui) 保障等基本信息與(yu) 建檔立卡信息、貧困統計監測數據的連接,建立健全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機製,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精準施策要務實,因地因戶因人開展產(chan) 業(ye) 扶貧提質增效、就業(ye) 扶貧拓展擴麵等精準幫扶行動,力爭(zheng) 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精準退出要真實,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製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和檢查方案,一個(ge) 一個(ge) 過,達標一個(ge) 退出一個(ge) ,確保每一個(ge) 貧困地區、每一戶貧困家庭脫貧出列經得起曆史檢驗,決(jue) 不在脫貧摘帽上搞“批發”、存“水分”。

  高質量攻克堅中之堅。聚焦269個(ge) 深度貧困村,紮實開展交通、電網、飲水安全、水利工程、互聯網、文化服務設施等建設攻堅,確保新增資金、項目、政策“三個(ge) 傾(qing) 斜”,新增金融資金和服務優(you) 先滿足,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增減掛鉤指標交易收益優(you) 先保障。聚焦特殊困難群體(ti) ,嚴(yan) 格對照現行標準下“兩(liang) 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底線標準,加大保障性扶貧力度,確保全麵小康路上一個(ge) 不少、一個(ge) 不落。聚焦貧困群眾(zhong) 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築牢健康扶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四道保障線。針對貧困群眾(zhong) 因殘致貧返貧問題,加大助殘創業(ye) 就業(ye) 扶持力度,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製度,強化多層次多元化托養(yang) 服務。高度重視貧困群眾(zhong) 因災致貧返貧問題,全麵建立落實鄉(xiang) 鎮臨(lin) 時救助備用金製度,提高臨(lin) 時求助時效。健全教育扶貧政策,開通入學、就業(ye) 綠色通道,切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

  高起點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將推進優(you) 質稻米、蔬菜、果業(ye) 、茶葉、中藥材、油茶、草地畜牧、水產(chan) 、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等九大產(chan) 業(ye) 發展工程,與(yu) 加快構建“一村一品”產(chan) 業(ye) 扶貧新格局結合起來,推行“選準一項主導產(chan) 業(ye) 、打造一個(ge) 龍頭、設立一筆扶持資金、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製、培育一套服務體(ti) 係”的“五個(ge) 一”模式,強化產(chan) 業(ye) 扶貧帶貧益貧組織合作和利益聯結機製,統籌推進產(chan) 業(ye) 扶貧精準到戶到人。發揮產(chan) 業(ye) 大戶、創業(ye) 能手、致富帶頭人的頭雁效應,推廣村幹部、能人帶頭領辦和黨(dang) 員、村民、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的“一領辦三參與(yu) ”產(chan) 業(ye) 扶貧合作模式,真正讓扶貧產(chan) 業(ye) 惠及困難群眾(zhong) 。著力推動貧困地區農(nong) 村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民改革,通過盤活集體(ti) 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chan) 收益等途徑,促進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發展壯大。

  高水平實現統籌推進。統籌當前與(yu) 長遠,對脫貧摘帽的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相關(guan) 政策繼續保持一段時間,不穩定脫貧決(jue) 不退出。統籌扶貧與(yu) 扶誌、扶智,推行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貼等扶持方式,引導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扶貧開發。統籌脫貧與(yu) 解困,建立相對貧困群體(ti) 的常態化幫扶機製,解決(jue) 好“夾心層”的困難,防止這部分人成為(wei) 新增貧困人口。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優(you) 先任務,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統一、相促進。統籌農(nong) 村脫貧與(yu) 城市脫貧,實施好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城鎮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解困工作,確保城鄉(xiang) 貧困群眾(zhong) 同步實現全麵小康。

  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決(jue) 勝之戰的保障

  拿下脫貧攻堅戰的“婁山關(guan) ”“臘子口”,必須確保思想高度統一、組織堅強有力、步調協調一致。

  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wei) 千方百計增進老區人民福祉的首要任務,作為(wei) 檢驗“四個(ge) 意識”強不強、“兩(liang) 個(ge) 維護”堅定不堅定的試金石,以最講黨(dang) 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責任擔當,奮力推進脫貧工作,確保2020年全省脫貧質量和成效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向黨(dang) 中央和老區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凝聚扶貧力量。強化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xiang) 鎮推進和實施的工作機製,壓緊壓實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的主體(ti) 責任。組織各級部門和單位開展定點幫扶,並把定點幫扶納入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重點,主要負責同誌承擔第一責任人職責。推進民營企業(ye) “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推動企業(ye) 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實現互利共贏。引導支持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誌願服務力量參與(yu) 脫貧攻堅,構建大扶貧格局。

  夯實基層基礎。從(cong) 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轉業(ye) 軍(jun) 人中選配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班子,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精選嚴(yan) 管用好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工作組,進一步發揮好第一書(shu) 記及駐村工作組的作用。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加快實現每個(ge) 行政村都有一名農(nong) 民大學生的目標。啟動農(nong) 村青年創業(ye) 致富領頭雁培育計劃,建設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打通優(you) 秀基層幹部轉編晉升通道,讓基層扶貧幹部有勁頭、有奔頭、能出頭。

  嚴(yan) 格考核獎懲。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重點查處弄虛作假、以權謀私、貪汙私分、截留挪用、優(you) 親(qin) 厚友、虛報冒領等“蠅貪”“蟻貪”案件。把扶貧資金納入審計督查重點,對資金分配和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情況等一律公開。持續強化作風建設,全麵整治扶貧領域怕、慢、假、庸、散等作風頑疾。完善扶貧考核評估工作,切實解決(jue) 基層疲於(yu) 迎評迎檢問題,讓基層扶貧幹部專(zhuan) 注“主業(ye) ”、做優(you) “主業(ye) ”。落實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wei) 的具體(ti) 措施,讓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ge) 個(ge) 敢擔當成為(wei) 新風貌,在脫貧攻堅一線檢驗幹部、錘煉幹部,促進幹部更好成長進步。

  (作者為(wei) 中共江西省委副書(shu) 記、省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