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問題與前景
發稿時間:2018-10-29 12:49:1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常紀文
內(nei) 容提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由於(yu) 環境保護全麵發力時間較短、區域和行業(ye) 發展不平衡、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差異較大等原因,取得的成效並不穩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解決(jue)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伴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生態文明建設形勢嚴(yan) 峻複雜、不容樂(le) 觀。總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梳理存在的問題,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對於(yu)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li) 中國具有重要意義(yi) 。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主要原因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把保護環境確立為(wei) 基本國策。進入21世紀,又把節約資源確立為(wei) 基本國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全黨(dang) 全國人民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得到極大改變,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主體(ti) 功能區建設、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穩步推進,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得到明顯加強。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12.9%、18%、13%、18.6%,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20.36%提高到21.66%。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33%、31.3%、31.9%。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全麵提速、成效顯著,根本在於(yu) 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這一重要思想立足於(yu) 我國環境和發展實際,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其中,關(guan) 於(yu)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內(nei) 容,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生態觀,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抓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如何,關(guan) 鍵在於(yu) 製度設計是否科學合理、製度執行能否到位見效。我國著力構建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同時嚴(yan) 格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形成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生態文明體(ti) 製的綱領性架構。經過努力,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生態補償(chang) 製度、生態文明績效評價(jia) 考核和責任追究製度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規範和可靠保障。
堅持以加強法治建設為(wei) 保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以嚴(yan) 密的法治作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突出法治建設這一重點,相繼出台土壤汙染防治法、環境保護稅法等一係列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並對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等作出相應修改。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狠抓按日計罰、行政拘留、引咎辭職、連帶責任、公益訴訟等法治舉(ju) 措的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牙齒更鋒利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氛圍日益濃厚。
生態文明建設麵臨(lin) 的問題與(yu) 挑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由於(yu) 環境保護全麵發力時間較短、區域和行業(y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差異較大等原因,取得的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仍麵臨(lin) 突出問題與(yu) 嚴(yan) 峻挑戰。
在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方麵,有的地方由於(yu) 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分散開發,導致優(you) 質耕地和生態空間占用過多,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下降,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近年來,我國大江大河幹流的水質穩步改善,但仍有少數流域的汙染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有的地方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大型養(yang) 殖場,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在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方麵,有的地方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嚴(yan) 重、利用率不高,特別是自然資源及其產(chan) 品價(jia) 格偏低、生產(chan) 開發成本低於(yu) 社會(hui) 成本、保護生態得不到合理回報的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但以煤炭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還沒有徹底改變。
在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生態補償(chang) 方麵,一些地方落實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生態補償(chang) 等製度不嚴(yan) 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違法成本低的問題。例如,在危險固體(ti) 廢物的收集和處理上,有的單位或企業(ye) 仍然存在非法填埋、非法轉移的問題,對生態環境安全構成威脅。
在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領導和管理方麵,一些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績效評價(jia) 不夠全麵、責任落實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環境保護的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等問題。例如,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發現,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治理進展滯後,存在“虛假整改”“表麵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總體(ti) 來說,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依然是製約我國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瓶頸。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要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要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li) 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全麵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麵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麵實現,建成美麗(li) 中國。
全麵推動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全麵推動綠色發展,從(cong) 源頭抓起,采取紮實舉(ju) 措,形成內(nei) 生動力機製。要重點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chan) 業(ye) 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清潔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推進資源全麵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chan) 係統和生活係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目前,我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麵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國338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平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77.2%,同比上升1.2個(ge) 百分點,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同比下降。
大力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是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要構建政府為(wei) 主導、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環境治理體(ti) 係,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jia) 格機製,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項目,加大重大項目科技攻關(guan) ,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對策性研究。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係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ti) 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抓緊落實已出台改革舉(ju) 措,確保落地見效。以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wei) 抓手,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麵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作者為(we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