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振興 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不可偏廢
發稿時間:2018-09-13 10:05: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常紀文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重點。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興(xing) 農(nong) ,以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快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既要產(chan) 業(ye) 生態化,也要生態產(chan) 業(ye) 化,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為(wei) 了打造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就要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統籌推進農(nong) 村的經濟、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既讓產(chan) 業(ye) 發展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要不斷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切實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使產(chan) 業(ye) 發展更好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需對第一、二、三產(chan) 業(ye) 進行生態化改造,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在第一產(chan) 業(ye) 方麵,要立足於(yu) 鄉(xiang) 村資源和基礎,發展特色和優(you) 勢農(nong) 業(ye) ,防止村落間或者鄉(xiang) 鎮間形成同質化低端競爭(zheng) ,特別是要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競爭(zheng) 的格局中形成不同的特色和優(you) 勢;在第二產(chan) 業(ye) 方麵,要以建設城鎮工業(ye) 園區為(wei) 抓手,依托鄉(xiang) 村資源發展有特色的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工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支持主產(chan) 區農(nong) 產(chan) 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在第三產(chan) 業(ye) 方麵,可依托城市的休閑和養(yang) 生需求,加強快速化交通網絡建設,實施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yang) 基地、鄉(xiang) 村民宿、特色小鎮等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精品工程,在嚴(yan) 格保護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更好統一。
應該看到,產(chan) 業(ye) 生態化與(yu) 生態產(chan) 業(ye) 化不可偏廢,生態產(chan) 業(ye) 化也至關(guan) 重要。除生態紅線區域外,如果“綠水青山”不能真正變成“金山銀山”,群眾(zhong) 、企業(ye) 以及地方發展不能從(cong) 生態環境保護進程中切實受益、不能在取得社會(hui) 效益的同時也得到相應的經濟效益,我們(men) 就會(hui) 失去共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動力。
為(wei) 此,必須因地製宜,讓綠色資源變成城鄉(xiang) 都能接受的生態產(chan) 品和生態服務。當前,一些地方著力打造鄉(xiang) 村的民宿經濟、旅遊經濟、特色農(nong) 業(ye) 和特色工業(ye) ,保護環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對於(yu) 不適宜發展民宿經濟、旅遊經濟的地區,也可以考慮結合本地氣候和自然條件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依靠發展綠色工業(ye) 和綠色農(nong) 業(ye) 富群眾(zhong) 、富財政。
一是要積極開展有經濟效益的生態修複。破敗不堪的自然環境是難以產(chan) 生經濟效益的,隻有修複“綠水青山”,才有更好發揮生態溢出效應和資源再生功能的堅實基礎。應該看到,生態修複的最大難點在於(yu) 資金來源及其投資回報等問題。一些地方下大力氣搞生態修複、環境整治、美化亮化,卻沒有注重培育和豐(feng) 富鄉(xiang) 村發展的內(nei) 涵、提升鄉(xiang) 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導致鄉(xiang) 村發展後繼乏力。對此,應注意對生態修複的方向進行科學論證,尤其是要切實開展投入產(chan) 出分析,努力實現良性循環。同時,有效激發社會(hui) 資本的積極性,提供條件使其更好投入對鄉(xiang) 村“綠水青山”的恢複和維護工作。
二是大力培養(yang) 和引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帶頭人。沒有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和科技人才的支持,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就難以持久。應立足本地扶持培養(yang) 一批農(nong) 村基層幹部以及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經紀人、鄉(xiang) 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chuan) 承人等,發揮他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帶頭作用,推動形成示範引領、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鄉(xiang) 賢出智、村民自治的鄉(xiang) 村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三是著力推進有特色、有優(you) 勢的綠色產(chan) 業(ye) 。“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需發揮綠色產(chan) 業(ye) 的比較優(you) 勢。應推動形成一縣一優(you) 勢、一鄉(xiang) 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促進各地在競爭(zheng) 中找準位置、突出特色,通過營銷手段的信息化、產(chan) 品和服務的標準化,提升產(chan) 業(ye) 影響力,夯實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質量的綜合競爭(zheng) 力。同時,迫切需要加強信用體(ti) 係建設,通過懲罰機製和社會(hui) 監督機製來保護生態品牌。此外,還需著力推動農(nong) 業(ye) 規模化發展,在集中連片規模化經營中實現降成本、減汙染、樹品牌,實現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與(yu) 環境效益的聯動提升。
(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