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的信仰抉擇
發稿時間:2018-09-07 13:56:05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唐賢健 楊琦明
林伯渠是原中國同盟會(hui) 會(hui) 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他由追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yi) 者華麗(li) 轉身,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者,並始終堅守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東(dong) 瀛初識馬克思主義(yi) 。林伯渠接觸馬克思主義(yi) 最早是在他第一次留學日本期間。日本在20世紀之初,正是早期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由他的老鄉(xiang) 趙必振翻譯的《近世社會(hui) 主義(yi) 》、幸德秋水的《社會(hui) 主義(yi) 精髓》在中國留學生中流傳(chuan) 很廣。同盟會(hui) 的機關(guan) 刊物《民報》先後刊登過朱執信介紹馬克思生平和學說的文章、《德意誌社會(hui) 革命家小傳(chuan) 》和林伯渠好友宋教仁的《萬(wan) 國社會(hui) 黨(dang) 大會(hui) 略史》等關(guan) 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的相關(guan) 文章,這些著作讓林伯渠知道了馬克思和他的主張。
摯友介紹馬克思主義(yi) 。1915年,李大釗等人在日本組織了反袁團體(ti) 中華學會(hui) ,林伯渠、易象、容伯挺等人也組織了反袁團體(ti) 乙卯學會(hui) 。林伯渠為(wei) 了促成兩(liang) 個(ge) 團體(ti) 的合並,多次拜訪李大釗、易象等人,1916年1月30日最終合並為(wei) 神州學會(hui) ,並推舉(ju) 李大釗為(wei) 評議長,林伯渠為(wei) 幹事,之後兩(liang) 人攜手回國。正當林伯渠為(wei) 了湖南的護法戰爭(zheng) 奔走四方,舊民主主義(yi) 革命不斷遭受挫折勝利遙遠無期時,“約在一九一八年三、四月,連續接到李大釗同誌幾次信,詳細給我介紹了十月革命情況及一些小冊(ce) 子、文件,並對目前中國形勢闡述了他的所見,得到很大的啟發”,林伯渠正是依靠這些零碎的馬克思主義(yi) 知識,消除疑慮,逐漸握住了馬克思主義(yi) 真理。1921年1月,經李大釗、陳獨秀介紹,林伯渠加入上海共產(chan) 主義(yi) 小組,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早的50餘(yu) 名黨(dang) 員之一。
兄長助學馬克思主義(yi) 。1921年林伯渠到廣州任總統府參議,他的堂兄林修梅任總統府代理參軍(jun) 長,兩(liang) 人一同居住在廣州六榕古寺附近的牛巷。在林修梅的幫助下,林伯渠認真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閱讀了大量有關(guan) 俄國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文章。當時在廣州既有大量馬克思主義(yi) 和蘇俄的文章,也有不少無政府主義(yi) 和基爾特社會(hui) 主義(yi) 的介紹。林伯渠、林修梅對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hui) 主義(yi) 思潮比較分析後一致認為(wei) :“無政府主義(yi) 主張不要政府,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乃是不切中國實際的空談;中國的勞苦大眾(zhong) 雖然輾轉呻吟於(yu) 帝國主義(yi) 侵略和軍(jun) 閥官僚的壓迫、剝削之下,目前尚缺乏組織,卻蘊藏著無比巨大的革命力量,基爾特社會(hui) 主義(yi) 者無視這種革命力量,主張先發展實業(ye) ,慢談社會(hui) 革命,無非是為(wei) 資本家效勞。”最後他們(men) 得出結論“相信馬克思派的共產(chan) 主義(yi) 在中國今日社會(hui) 情形最為(wei) 適合”。林修梅為(wei) 了幫助林伯渠更好地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甚至打算資助林伯渠前往蘇俄,“實地視察蘇維埃實際設施,以備日後參考”。
鬥爭(zheng) 抉擇馬克思主義(yi) 。如果說中國年青一代的知識分子轉變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者,主要是從(cong) 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著作,提高政治覺悟開始的,那麽(me) ,林伯渠轉變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就不僅(jin) 是讀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著作,而是同他多年的革命實踐和艱辛閱曆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林伯渠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zheng) 、護法戰爭(zheng) ,一次次的革命鬥爭(zheng) 換來卻是一次次的失敗挫折,林伯渠在這些痛苦經曆中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後,在革命鬥爭(zheng) 實踐中進一步堅定了馬克思主義(yi) 信念。他為(wei) 國共第一次合作架設橋梁,推動了國民黨(dang) 的改組,為(wei) 國民黨(dang) 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nong) 工的政策作出了貢獻。國民革命軍(jun) 二次東(dong) 征時,國民黨(dang) 右派分子掀起一股反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國共合作的逆流,時任國民黨(dang) 中執委和中央常委的林伯渠與(yu) 在廣東(dong) 的其他國民黨(dang) 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共同發電痛斥,並號召海內(nei) 外全體(ti) 黨(dang) 員同右派分子進行堅決(jue) 鬥爭(zheng) 。在國民黨(dang) 二大上,盡管有國民黨(dang) 右派的破壞和陳獨秀右傾(qing) 機會(hui) 主義(yi) 的責難,在林伯渠等人的努力下,國民黨(dang) 二大作出了彈劾西山會(hui) 議派的決(jue) 議、永遠開除謝持、鄒魯的黨(dang) 籍,書(shu) 麵警告居正、石青陽、葉楚傖(cang) 等人,訓令戴季陶,所有這些都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dang) 右派的勢力。
終生追隨馬克思主義(yi) 。國民黨(dang) 二屆二中全會(hui) 通過“整理黨(dang) 務案”後,林伯渠麵臨(lin) 著關(guan) 鍵選擇。一邊是經過20多年努力奮鬥得來的國民黨(dang) 中央農(nong) 民部部長等重要領導職務,另一邊是獲得不久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籍,林伯渠作出正確選擇,辭去了農(nong) 民部長、中央財務委員、國民政府監察委員等職,保留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籍。如果說這次麵臨(lin) 的是權與(yu) 利的考驗,那麽(me) 大革命失敗時麵臨(lin) 的則是生與(yu) 死抉擇。在這嚴(yan) 重的曆史轉折關(guan) 頭,林伯渠毅然拋棄了為(wei) 之奮鬥了20多年的國民黨(dang) ,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展示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yi) 者的本色。當時林伯渠的好友兼親(qin) 戚程潛勸林伯渠登報宣布脫離共產(chan) 黨(dang) ,但林伯渠“不經思索就毅然地拒絕了”,並且聲明“要幹就幹到底,決(jue) 不後悔,也不會(hui) 計較將來個(ge) 人的命運”。
其後,林伯渠參加南昌起義(yi) 、前往蘇聯留學、奔赴中央蘇區、踏上漫漫長征路、參與(yu)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談判、領導陝甘寧邊區的建設,新中國成立後更是以極大的熱情參與(yu) 政權建設,這些都體(ti) 現了一名馬克思主義(yi) 者不管麵對再大的困難與(yu) 危險,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地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而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