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恩格斯那樣對待論文著作署名
發稿時間:2018-08-23 15:15:51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孫建清
恩格斯是馬克思的親(qin) 密戰友,和馬克思共同撰寫(xie) 了《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他不僅(jin) 為(wei) 馬克思從(cong) 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而且在馬克思逝世後,將馬克思遺留下的大量手稿、遺著整理出版。經過11年的寫(xie) 作整理,《資本論》的第二卷、第三卷先後出版了,但書(shu) 裏卻沒有恩格斯的署名。恩格斯為(wei) 馬克思整理遺稿這個(ge) 故事,令人為(wei) 之動容、感慨萬(wan) 千。
我們(men) 可以想象一下,恩格斯晚年住在英國倫(lun) 敦西北區瑞琴特公園路122號的一幢單元式三層樓裏,犧牲了自己的寫(xie) 作時間,每天埋首於(yu) 馬克思的遺稿中,整理《資本論》,前後共耗去11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全部書(shu) 稿。這該是一種怎樣牢固的友誼啊!就著作署名問題而言,恩格斯簡直是太無私了,其人格文品,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按照我們(men) 通常的想法,恩格斯為(wei) 《資本論》的後兩(liang) 卷付出了大量的汗水與(yu) 心血,至少應該添上自己的名字,可是恩格斯完全拋卻了任何名利思想,無私地完成了馬克思的遺願。恩格斯不愧為(wei) 馬克思的終生摯友,沒有深厚的友誼,心中沒有大愛,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不僅(jin) 如此,過了74歲生日後,恩格斯的身體(ti) 每況愈下。一年後,他病倒了,頸部右側(ce) 出現了一個(ge) 腫塊,醫生診斷為(wei) 食道癌晚期。在遺囑中,他將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給馬克思的法定繼承人——女兒(er) 愛琳娜。自己和馬克思的全部藏書(shu) 贈給德國社會(hui) 民主黨(dang) 領導人倍倍爾和辛格爾。他還有大約3萬(wan) 英鎊的財產(chan) ,3/8給了馬克思的女兒(er) 勞拉和愛琳娜,1/3給了馬克思長女小燕妮的孩子們(men) ……千金散盡,盡顯大家風範,這些無私的善行,再次印證了馬克思與(yu) 恩格斯在探索真理的進程中凝結成的親(qin) 密無間的友誼。
恩格斯為(wei) 馬克思整理手稿不為(wei) 名不為(wei) 利的舉(ju) 動,在今天,有著學界的標杆影響,值得學人效法。當下學術界的論文及著作署名是一個(ge) 繞不過的話題。遺憾的是,環顧學術界,確實還存在一些缺乏道德或者不夠規範的學術糾紛,其中包含學術成果的署名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來,學術成果糾紛都與(yu) 署名有關(guan) ,署名不當的學術不端行為(wei) 也時有發生。比如,抄襲者有之,亂(luan) 署名者有之,“洗稿”者有之,個(ge) 別學人為(wei) 了蠅頭小利欺世盜名甚至到了不擇手段、不知羞恥的地步。麵對恩格斯整理馬克思手稿的故事,那些在學術成果方麵巧取豪奪、損人利己的人,與(yu) 恩格斯的思想境界相差何止十萬(wan) 八千裏,難道不應該感到汗顏嗎?
淡泊名利,說說容易,做起來很難,需要素養(yang) 、學養(yang) 的修煉。恩格斯不遺餘(yu) 力為(wei) 馬克思出版《資本論》,彰顯了學人相敬的大師風範和品格特征,無愧於(yu) 思想和行動的巨人,堪稱一段學術佳話。它是一麵鏡子,給中國學界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價(jia) 值。時隔一個(ge) 多世紀,品味馬克思與(yu) 恩格斯之間崇高的友誼和治學精神,必將能成為(wei) 提升中國知識分子誠信的典範,為(wei) 推動中國學術界風清氣正帶來深刻的借鑒意義(y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