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曾國藩的治學之道

發稿時間:2018-07-25 15:36:44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楊彩霞

  曾國藩是晚清身居要職的重臣,更是皓首窮經的鴻儒。他在家書(shu) 中提及最多的是讀書(shu) 學習(xi) ,曾囑子孫不欲做大官,但願為(wei) 讀書(shu) 明理的君子。其治學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yi) 。

  治學目標:進德修業(ye) ,經世致用

  自宋以來,湖湘一代盛行奉程朱理學為(wei) 正宗、重經世務實的學風,理學家畢生所追求的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中前半部分講修身養(yang) 性,後半部分便是經世之說。這對曾國藩的讀書(shu) 治學之道產(chan) 生很大影響。

  曾國藩曾說:“吾輩讀書(shu) ,隻有兩(liang) 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ye) 之事,操習(xi) 乎記誦詞章之術,以圖自衛其身。”進德即修養(yang) 美好德性,無愧父母宗祠;修業(ye) 即鑽研學問經典,以求謀食立身,而此二者,俱與(yu) 功名無關(guan) 。曾國藩曾數次科考不中,深知科舉(ju) 取士的危害,在他看來,科考書(shu) 目固定,應試文章八股,若單為(wei) 考取功名而學習(xi) ,則易讀死書(shu) ,死讀書(shu) ,若一生功名未中,而其他學問也無漸進,則是畫地為(wei) 牢。如此一來,年與(yu) 時馳,意與(yu)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就是欲求一塾師也不可得。所以曾國藩要求子孫讀書(shu) 要廣泛涉略,終身學習(xi) ,以自娛身心,富養(yang) 精神,不求後輩為(wei) 達官重臣,惟願代代有秀才。

  同時,在曾國藩看來,學問必須有益於(yu) 國事,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wei) 急務,切忌空虛之學。在晚清朝廷危機之際,一介書(shu) 生曾國藩將讀書(shu) 與(yu) 實踐緊密聯係起來,創建湘軍(jun) ,興(xing) 辦洋務。結合時局,曾國藩認為(wei) 學問無外乎軍(jun) 政、船政、數學、格致等,遂選聰穎幼童遠渡重洋,學習(xi) 步算、製造諸科,翻譯西方科技之書(shu) ,以圖自強。曾國藩博覽群書(shu) ,組建湘軍(jun) 時采用戚繼光束伍練兵之法,整理鹽政時采取陶澍的經驗,整飭吏治時對照前人的得失成敗……後來,曾國藩成為(wei) 一代“中興(xing) 名臣”,大概就是由於(yu) 他能知行合一,將知識與(yu) 社會(hui) 發展和生活實踐緊密聯係起來的緣故。

  治 學 方 法 : 看 、讀、寫(xie) 、作、錄

  古語說,砍柴不對紋,累死砍柴人,讀書(shu) 治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曾國藩在給曾紀澤的信中寫(xie) 道:“讀書(shu) 之法,看、讀、寫(xie) 、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就是我們(men) 日常所說的閱讀。曾國藩用商人積累財富和兵家攻城略地來比喻閱讀,說明隻要個(ge) 體(ti) 發揮積極主動性,閱讀便可使人們(men) 迅速獲取新知,開闊視野,豐(feng) 盈精神。然而閱讀並不是漫無目的地看,一是要博學專(zhuan) 精,在廣泛涉略的基礎上精讀與(yu) 自己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書(shu) 籍;二是要讀好書(shu) ,讀經典。

  “讀”,就是朗讀、誦讀。朗讀不僅(jin) 可以“無忘所能”,使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掌握而不忘記;而且可以朗朗上口,自娛其心,是以“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wei) 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采其深遠之韻”。

  “寫(xie) ”,指的是書(shu) 法。曾國藩曾因寫(xie) 字遲鈍吃虧(kui) 不少,所以教育子孫無論寫(xie) 哪種字體(ti) ,要持之以恒地練習(xi) ,最終達到寫(xie) 的又好又快的效果。

  “作”,就是寫(xie) 作,任何思想或知識,隻有付諸文字,才能將其傳(chuan) 至更遠。曾國藩主張為(wei) 文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做到胸中有丘壑,這樣做出的文章才言之有物,否則隻是一種拙劣的文字遊戲和華麗(li) 的辭藻堆砌,根本不足以稱之為(wei) 文。同時,人不是天生就能做文章的,寫(xie) 作是一個(ge) 不斷積累和實踐的過程,要把天馬行空的想象落實到紙上筆端,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怕醜(chou) 的心理。曾國藩教育正在學作賦的曾紀澤說:“少年不可怕醜(chou) ,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wei) 之,則此後彌不肯為(wei) 矣……爾若學賦,可於(yu) 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賦,或數千字,小賦或僅(jin) 數十字,或對或不對,均無不可。”或許我們(men) 最初的寫(xie) 作隻是從(cong) 模仿名家名作開始的,但是隻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最終自會(hui) 分別蹊徑,有自己的思想和氣韻。

  曾國藩雖隻說了“讀書(shu) 四法”,但他的讀書(shu) 治學思想中還貫穿著做劄記的方法,即“錄”。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shu) ,讀書(shu) 時,要隨手做劄記,如遇令人拍手稱快的文字,要用朱筆標識。曾國藩在讀書(shu) 時常將心得和當時有疑問的地方分冊(ce) 摘錄,隨著學問的漸長,每有新的心得便記錄在對應條目的下麵,日積月累,便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功可強立,名可強成,曾國藩天資不算聰穎,但通過堅持不懈地靜心治學,最終成為(wei) 一位受國人敬仰的“學者型官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