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特色理論創新
發稿時間:2018-06-28 14:19:35 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林毅夫
作為(wei) 海歸的一員和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今天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在這樣一個(ge) 盛典上談談kaiyun官方地址開放40年和中國特色理論創新的主題。
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績是人類曆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
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1978年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時的人均GDP隻有156美元,世界上最貧窮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人均GDP是490美元,我國還沒有達到其三分之一。
像世界上貧窮的國家一樣,中國當時有81%的人口生活在農(nong) 村,84%的人口生活在一天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之下。同時我國經濟也非常“內(nei) 向”,出口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4.1%,進口占5.6%,兩(liang) 項加起來隻有9.7%。出口的產(chan) 品中75%以上是農(nong) 產(chan) 品或是農(nong) 業(ye) 加工品。在這麽(me) 薄的基礎上,1978年到2017年間,中國經濟取得了連續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長速度,在人類曆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能以這麽(me) 高的速度持續這麽(me) 長時間增長,更何況我國的人口這麽(me) 多、底子這麽(me) 薄。過去39年間,中國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達到14.8%,在這樣的增長速度下,2009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2010年,中國的出口數量超過德國,成為(wei) 世界最大出口國, 97%以上的出口產(chan) 品是製造業(ye) 產(chan) 品,所以中國被稱為(wei) “世界工廠”。
2013年中國貿易進出口總值超過美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貿易國;2014年按照購買(mai) 力平價(jia) 計算,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ti) 。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已達到8640美元,成為(wei)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在這個(ge) 過程中,近八億(yi) 人擺脫國際貧困線標準,對過去40年世界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
同時中國也為(wei) 世界上其他國家作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貢獻,最明顯的是在1997年、1998年東(dong) 亞(ya) 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繼續以強勁的增長帶動了周邊國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複蘇,同時中國是過去40年中唯一沒有出現金融危機的國家。
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wei) 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摸著石頭過河”,推進漸進雙軌的轉型方式,給予轉型期必要的保護,同時放開準入並因勢利導地發展符合比較優(you) 勢、能夠形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因而取得了穩定並快速的發展成績。
發達國家的理論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很多發展中國家擺脫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開始追求自己國家的工業(ye) 化、現代化。當時由於(yu) 發達國家比較發達,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界、決(jue) 策界普遍存在著一種心態,認為(wei) 發達國家的發達一定有它背後的道理,把這些道理學會(hui) 拿回來就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實現工業(ye) 化和現代化。但是,從(cong)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將近200個(ge) 發展中經濟體(ti) ,雖然經過近三代人的努力,到目前為(wei) 止能從(cong) 低收入進入高收入的隻有兩(liang) 個(ge) 經濟體(ti) ,一個(ge) 是我國台灣,一個(ge) 是韓國。中國大陸很可能到2025年,成為(wei)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第三個(ge) 從(cong) 低收入進入到高收入的經濟體(ti) 。
1960年,全世界有101個(ge)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隻有13個(ge)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進入高收入行列,而這13個(ge) 經濟體(ti) 當中有8個(ge) 是西歐周邊的歐洲國家,本來差距就不大,或是石油生產(chan) 國,其他5個(ge) 是日本和“亞(ya) 洲四小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絕大多數的發展中經濟體(ti) 長期陷入低收入陷阱或是中等收入陷阱。
從(cong) 二戰以來少數幾個(ge) 成功和絕大多數不成功的經濟體(ti) 的比較當中發現,到現在為(wei) 止還沒有一個(ge) 發展中經濟體(ti) 是按照西方主流理論來製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而少數幾個(ge) 成功的經濟體(ti) 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他們(men) 的政策在推行的時候,從(cong) 當時主流理論來看是錯誤的。比如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在追求國家的現代化、工業(ye) 化,當時的理論是發展中國家要實現這個(ge) 目標應該推行進口替代戰略,以政府為(wei) 主導來配置資源,發展現代化的資本密集型大產(chan) 業(ye) ,推行這種戰略的經濟體(ti) 發展都困難重重。少數成功的東(dong) 亞(ya) 經濟體(ti) ,卻是從(cong) 傳(chuan) 統的勞動密集型小規模產(chan) 業(ye) 開始,推行出口導向而不是進口替代戰略。這種發展方式當時被認為(wei) 是錯誤的,認為(wei) 發達國家發展的是那麽(me) 先進的產(chan) 業(ye) ,一個(ge) 發展中經濟體(ti) 發展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的小規模加工業(ye) 如何可以趕上發達國家,但是實際趕上的就隻有少數這幾個(ge) 。
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一些社會(hui) 主義(yi) 和非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都從(cong) 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轉向市場經濟,當時的主流理論是新自由主義(yi) ,倡導“華盛頓共識”,主張用“休克療法”一次性消除政府的幹預和扭曲,以建設完善的市場經濟體(ti) 係。按照這個(ge) 方式來轉型的國家都遭遇經濟崩潰、停滯、危機不斷,在上世紀80、90年代轉型的時候,他們(men) 平均每年的增長率比在60、70年代的時候低,危機發生的頻率比轉型之前更高。因此有些經濟學家把80、90年代稱之為(wei) 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迷失的20年。而少數幾個(ge) 國家,像中國、越南、柬埔寨取得快速的發展,他們(men) 都是采用雙軌漸進的改革模式。
為(wei) 什麽(me) 是這樣呢?因為(wei) 主流理論來自於(yu) 發達國家經驗的總結,理論中自覺不自覺地就把發達國家的條件作為(wei) 理論的前提,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條件不一樣,因此拿發達國家主流理論到發展中國家來應用,必然會(hui) 出現“淮南為(wei) 橘、淮北為(wei) 枳”的問題。發達國家由於(yu) 自身條件也在變化,盛行的理論也是隔十年、二十年就被新的理論取代,如果發達國家的理論在發達國家都做不到“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那麽(me) 拿到發展中國家來怎麽(me) 能夠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呢?
中國的理論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jue) 其發展和現代化過程中的問題有更大的參考和借鑒價(jia) 值
2016年5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談到,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必然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必然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我們(men) 不能辜負這個(ge) 時代。海歸群體(ti) 要抓住這個(ge) 時代給我們(men) 的機遇,承擔我們(men) 的責任,立足於(yu) 中國的土地來進行理論創新。理論的適用性決(jue) 定於(yu) 前提條件是不是相似,來自於(yu) 中國的理論創新不僅(jin) 能夠解釋kaiyun官方地址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績與(yu) 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而且能夠解釋怎麽(me) 樣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跟其他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的條件比較相似,中國的理論創新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解決(jue) 他們(men) 的問題也有比較大的幫助。
2012年我從(cong) 世界銀行回來以後,一直在倡導總結我國發展轉型經驗的新結構經濟學。從(cong) 新結構經濟學角度來看,經濟發展是技術不斷創新、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基礎設施不斷改進、各種製度安排也不斷隨著經濟發展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一方麵要有有效的市場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麵也要有有為(wei) 的政府來克服市場失靈。在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市場失靈是不可避免的,市場有效以政府有為(wei) 為(wei) 前提,政府有為(wei) 的目的則是讓市場有效,所以政府有為(wei) 以市場有效為(wei) 依歸。
自新結構經濟學提出以來,得到非洲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重視,像埃塞俄比亞(ya) ,它是非洲最貧窮的內(nei) 陸國家之一,如果按照主流理論來看,要發展經濟就應該先完善各種製度安排,根據世界銀行的指標,在2012年時埃塞俄比亞(ya) 的營商環境指標在全世界排名第127位,2017年全世界排名倒退到第156位,從(cong) 主流理論來看,埃塞俄比亞(ya) 的經濟發展一定會(hui) 惡化。但是根據新結構經濟學所講的“有效市場、有為(wei) 政府”的思想,在工業(ye) 化的過程中全國基礎設施差、營商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按照毛澤東(dong) 同誌所講的“集中優(you) 勢兵力打殲滅仗”的方式來建立經濟特區、工業(ye) 園,將園區內(nei) 的基礎設施搞好,保證供電,實行一站式服務,創造局部有利的環境,積極招商引資,迅速把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發展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結果,埃塞俄比亞(ya) 外商直接投資從(cong) 2012年的1億(yi) 美元增加到去年的4.2億(yi) 美元,在非洲國家普遍出現去工業(ye) 化的情況下,埃塞俄比亞(ya) 2012年到2017年工業(ye) 產(chan) 值翻了兩(liang) 番,年均GDP 增長高達9.7%,成為(wei) 非洲乃至全世界在同一時期增長最快的國家。
新結構經濟學在東(dong) 歐國家的波蘭(lan) 也得到了應用。波蘭(lan) 是從(cong) 1989年開始進行轉型的國家,當時受到新自由主義(yi) “華盛頓共識”的影響,取消幹預扭曲,政府的功能局限於(yu) 提高教育、維持社會(hui) 穩定。在這樣的改革思路下,新的產(chan) 業(ye) 發展不起來,缺乏合適的就業(ye) 機會(hui) ,造成國內(nei) 大量的勞動力流到英國、愛爾蘭(lan) 、法國、德國。2016年10月,波蘭(lan) 的法律與(yu) 公正黨(dang) 在選舉(ju) 中獲勝,是1989年以來第一個(ge) 在選舉(ju) 中獲得過半數席位、可以單獨組閣的政黨(dang) ,上台後隨即宣布要製定國家發展計劃,當時大家很好奇,是否要回到計劃經濟,負責這項工作的副總理兼財政部和發展部部長莫羅維茨基,公開回複是按照新結構經濟學的“有效市場有為(wei) 政府”的理論,政府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來製定國家發展戰略,效果不錯。莫羅維茨基2017年12月升任為(wei) 總理,2018年1月我在達沃斯論壇和他會(hui) 麵,並去參加他的公開演講,他提到,波蘭(lan) 的人口占整個(ge) 歐盟的十分之一,去年波蘭(lan) 的新增就業(ye) 占整個(ge) 歐盟的70%。上個(ge) 月我到波蘭(lan) 參加會(hui) 議,發現波蘭(lan) 變化很大,波蘭(lan) 人開始回流,並吸引了烏(wu) 克蘭(lan) 等國家的人到波蘭(lan) 來工作。
任何理論都是一個(ge) 簡單的邏輯體(ti) 係,而且是越簡單越好,那麽(me) ,何為(wei) 重要的理論?其實理論的重要性不取決(jue) 於(yu) 其邏輯本身,而取決(jue) 於(yu) 它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發生在重要國家的現象就是重要的現象,解釋重要國家現象的理論就是重要理論。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從(cong) 18世紀工業(ye) 革命以後,到20世紀上半葉,世界經濟學理論創新、經濟學大師大部分是在英國,因為(wei) 工業(ye) 革命以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一直是世界的經濟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到美國,經濟學和其他社會(hui) 科學的研究中心也逐漸轉移到美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到2030年前後,中國會(hui) 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ti) ,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社會(hui) 現象會(hui)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會(hui) 經濟現象,解釋中國社會(hui) 經濟現象的理論會(hui) 是最重要的理論,這是給所有中國知識分子包括海歸群體(ti) ,一個(ge) 千載難逢的機會(hui) 。
理論的作用在於(yu)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立足於(yu) 中國的經濟現象進行理論創新,可以更好地認識和解決(jue) 我國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貢獻於(yu)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同時,現在世界上85%的人還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由於(yu) 同為(wei) 發展中國家,條件較為(wei) 相似,來自於(yu) 中國的理論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jue) 他們(men) 發展和現代化過程中的問題有更大的參考和借鑒價(jia) 值,這樣的努力也同時可以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軟實力,貢獻於(yu) 百花齊放春滿園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構建。謝謝各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