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史話

文章

外國專家點讚改革開放

發稿時間:2018-06-22 13:50: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中國的每一天都充滿期待”

  從(cong) 鄉(xiang) 間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到老百姓菜籃子裏的香甜瓜果;從(cong) 校園裏莘莘學子的朗朗書(shu) 聲,到實驗室裏的重大科技突破;從(cong) 艱深玄奧的哲學理論到一顆小小螺絲(si) 釘的生產(chan) ……在國計民生相關(guan) 的多個(ge) 行業(ye) 和領域裏,都有著外國專(zhuan) 家活躍的身影。

  改革開放40年來,累計有數百萬(wan) 人次的外國專(zhuan) 家來到中國工作,在推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尋幽覽勝 領略中國山水

  “到廬山仙人洞,觀看了雲(yun) 霧的流動和變化,才能切身體(ti) 會(hui) 到王陽明當年在這裏參悟心學的玄妙。”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的德國籍教授大衛·巴拓識對本報記者感歎道,中國的山水、風景處處體(ti) 現了中國哲學、中國文明的來源,到江西參觀是一次獨特的體(ti) 驗。作為(wei) 德國第一個(ge) 研究王陽明哲學的學者,他表示,不虛此行。

  5月27日至6月2日,在國家外專(zhuan) 局的組織帶領下,中國江西省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men) 是來自全球19個(ge) 國家的29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zhuan) 家、“千人計劃”外專(zhuan) 項目人選及國家外專(zhuan) 局其他高端外專(zhuan) 項目專(zhuan) 家和10名家屬。大衛也是其中的一員。

  仲夏的江西,時而細雨霏霏,時而天光初霽,時而雲(yun) 霧繚繞,涼爽濕潤,微風拂麵,令人可以暫時遠離世俗煩憂,靜心養(yang) 性。

  放慢腳步,放鬆心情,外國專(zhuan) 家們(men) 陶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登南昌滕王閣,感受“落霞與(yu) 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遼闊壯美;臨(lin) 廬山含鄱口,領略“飛雲(yun) 渡險脊,走霧隱幽潭”的奇秀玄幽;觀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欣賞“玲瓏剔透萬(wan) 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的陶瓷藝術;駐足海昏侯紀念館,品鑒中國曆史的悠遠厚重;坐快艇遊西海湖島,乘快哉此風,渺湖光瀲灩,覽千島旖旎;夜遊西海灣景區,泛舟修河,看兩(liang) 岸華燈初上,聽南戲消融夜色,仿佛置身畫中。

  事實上,不少外國專(zhuan) 家因為(wei) 優(you) 美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而到中國發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任職於(yu)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英國籍生物學專(zhuan) 家柯瑞思托福·雷蒙德·伍德表示,杭州西溪濕地優(you) 越的生態環境有利於(yu) 開展生態保護的科研項目;美國籍呼吸係統疾病藥物研究專(zhuan) 家、長風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博江盟將家安在了無錫和蘇州,談及蘇州的生活,他不吝溢美之詞:“蘇州充滿創業(ye) 創新活力,既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又有古老美麗(li) 的小橋、流水和園林。”

  除了優(you) 美的環境,很多外國專(zhuan) 家更看重中國日益繁榮發展的未來。

  “我1996年剛到中國合肥定居,也打過退堂鼓,但現在這裏已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現任合肥學院韓國籍教授趙誠惠,至今仍佩服當年大兒(er) 子的遠見。

  22年前,當趙誠惠一家為(wei) 去美國還是中國猶豫不決(jue) 時,當時還在上初中的大兒(er) 子樸鍾讚的建議起到關(guan) 鍵作用。由於(yu) 癡迷中國文化,小夥(huo) 子認為(wei) ,中國當時雖然不是很強大,但卻像朝陽一樣,正在上升。22年間,中國的發展印證了趙誠惠一家的期待。

  建言獻策 助力中國發展

  “雖然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打破了很多西方社會(hui) 的模式和規律,但在高新科技例如半導體(ti) 領域還缺乏核心技術和知識產(chan) 權。”日前,在江西省贛江新區的建言獻策會(hui) 上,奧地利籍半導體(ti) 工藝及設計專(zhuan) 家濮必得表示,江西乃至全中國的科技新區應當改變傳(chuan) 統青睞大型企業(ye) 的習(xi) 慣,積極扶持從(cong) 事創新研發的小微企業(ye) ,在資金支持、人力資源、會(hui) 計審查、銷售市場等方麵加大對年輕創業(ye) 者的支持。

  在為(wei) 期一周的休假及考察活動中,除了參觀當地自然人文景觀、體(ti) 驗地方風土人情,外國專(zhuan) 家們(men) 深入了解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積極建言獻策,助力江西發展。

  新井健生,北京理工大學的日本籍微納機器人專(zhuan) 家,第一個(ge) 在建言座談會(hui) 上發言,他認為(wei) ,隨著中國老齡化不斷加劇和社會(hui) 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社會(hui) 問題的出現,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服務型機器人和建設型機器人,江西也應該快速行動起來。除了科研立項、高校設置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加快科研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的速度外,他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要挖掘並用好該領域的年輕人才。

  阿卜杜勒·加尼·瑞澤普是南開大學的加拿大籍生態材料專(zhuan) 家。他認為(wei) ,在新能源領域,一方麵,中國使用光伏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的發電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技術領先世界。然而,利用來自洋流、潮汐甚至地熱的能源開發技術還不充分,具有巨大潛力。另一方麵,開發吸收、反射和儲(chu) 存太陽輻射的新材料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開發這方麵的潛力,對未來中國節約能源意義(yi) 重大。

  建言座談會(hui) 正式開始前,外國專(zhuan) 家們(men) 現場觀看了江西省宣傳(chuan) 片和江西省贛江新區宣傳(chuan) 片。曾就職於(yu)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西蘭(lan) 籍英語播音員艾德文·馬爾激動地表示,江西有豐(feng) 富的資源,應該擴大宣傳(chuan) ,發展旅遊業(ye) 。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chu) 之。5月28日,在南昌舉(ju) 行的歡迎晚宴上,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偉(wei) 明表示,在建設富裕、美麗(li) 、幸福、現代化江西的加速期,江西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希望外國專(zhuan) 家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大力宣傳(chuan) 推介江西,帶動越來越多的外國專(zhuan) 家和人才來江西創新創業(ye) 。

  交口稱讚 擁抱中國開放

  談及改革開放40周年,外國專(zhuan) 家們(men) 紛紛豎起大拇指,認為(wei) 這是中國政府最偉(wei) 大的舉(ju) 措。不少外國專(zhuan) 家有幸見證並參與(yu) 了kaiyun官方地址開放40年的曆程,且聽他們(men) 對本報記者娓娓道來。

  “第一次來中國時,真的難以想象,中國會(hui) 發展成為(wei) 今天這樣,像做夢一樣。”馬豪恩是阿根廷籍國際關(guan) 係專(zhuan) 家,現任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亞(ya) 洲研究學院當代中國研究係主任,重點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對外政策和軍(jun) 事。

  1979年,年僅(jin) 14歲的馬豪恩,隨父親(qin) 第一次到中國,在北京生活了幾年,並在三裏屯附近的北京第五十五中學學習(xi) 漢語和中國文化。自2000年起,他幾乎每年都會(hui) 來中國。距離第一次到中國,一晃40年過去了,他說,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而中國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幾代人的命運,給整個(ge) 中國社會(hui) 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專(zhuan) 家參與(yu) 到中國建設,觸摸中國發展的時代脈搏。

  2017年,就任中央編譯局的德國籍語言專(zhuan) 家呂寧,參與(yu) 了中共十九大報告德文版的翻譯和校訂工作。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第一次邀請外籍專(zhuan) 家參與(yu) 全國黨(dang) 代會(hui) 報告的翻譯工作。在呂寧看來,這是中國進一步發展和開放的體(ti) 現。他說:“這個(ge) 變化說明,中國的現代化不僅(jin) 發生在外部領域,還深入到了內(nei) 部的結構層麵。”

  “對在中國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期待。”關(guan) 於(yu) 未來,呂寧希望堅持騎車鍛煉身體(ti) ,學習(xi) 更多與(yu) 中國有關(guan) 的東(dong) 西,了解更多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