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恩格斯如何成為“倫敦頭號軍事權威”

發稿時間:2018-05-24 11:20:21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趙韋博

  偉(wei) 大的無產(chan) 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曾被馬克思的大女兒(er) 小燕妮親(qin) 切地稱之為(wei) “將軍(jun) ”。這源之於(yu) 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爭(zheng) 期間,恩格斯在著述的50多篇戰爭(zheng) 短評,以及同馬克思的若幹書(shu) 信交流中,一次又一次精準地預見戰局的發展。甚至連馬克思也深深驚歎和折服於(yu) 其未卜先知、決(jue) 勝千裏的“神力”,稱其為(wei) “倫(lun) 敦的頭號軍(jun) 事權威”。

  未發先中,成功預測戰爭(zheng) 勝負。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zheng) ,是聚焦爭(zheng) 奪歐洲大陸霸權,在法國和普魯士之間展開的一場軍(jun) 事對決(jue) 。戰爭(zheng) 剛一爆發,許多資產(chan) 階級“軍(jun) 事專(zhuan) 家”就紛紛斷言,首先宣戰、兵力占優(you) 的法軍(jun) 終將取勝。可恩格斯的眼光卻超越了戰場,基於(yu) 對戰爭(zheng) 與(yu) 政治關(guan) 係的深刻把握,認為(wei) 法國國內(nei) 政治的極端腐敗,必然導致軍(jun) 隊組織的混亂(luan) 、將領的庸碌。在這一政治前提下,法國對普魯士宣戰,即意味著“第二帝國的喪(sang) 鍾已經敲響了”。他還指出,加之法國政府出於(yu) 各種利益的需要,常常脫離戰場實際對軍(jun) 事行動橫加幹預,更使得這場戰爭(zheng) “已經失敗一半了”。果不其然,法國的戰爭(zheng) 計劃看似天衣無縫,可卻在戰爭(zheng) 剛一開始,就出現了人員不齊、裝具不足、給養(yang) 極差等混亂(luan) 狀況。從(cong) 法皇拿破侖(lun) 三世至法軍(jun) 主要統帥,也都表現出令人震驚的猶豫不決(jue) 和有違常理,加之常常來自於(yu) 巴黎政府的蠻橫政治幹預,本來處於(yu) 優(you) 勢地位的法軍(jun) 一再錯失良機,喪(sang) 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以致造成爾後的一敗再敗,直至第二帝國最後崩潰。

  通達地理,清晰辨明戰場指向。1871年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戰爭(zheng) 首先會(hui) 在哪裏打響?法國與(yu) 普魯士以及南德意誌諸邦交界漫長。此時法國不僅(jin) 在陸上邊界,還準備向波羅的海方向派出遠征部隊。另外,法國與(yu) 中立國比利時的交界,也可能成為(wei) 軍(jun) 事突襲的一個(ge) 捷徑。“一看地圖就可以得到答案”。恩格斯以獨到的軍(jun) 事眼光,對歐洲的地理版圖加以解讀,一語中的地指明了戰爭(zheng) 爆發的主要方向,甚至連首戰地點都預測的分毫不差。他形象比喻到,如以巴黎為(wei) 中心畫弧,國界自然形成一條等長弧線。但是國界在法國東(dong) 北邊境離開這條弧線而形成一根短弦。在法國看來,隻有在取得短弦以北直至萊茵河的邊界以後,巴黎才能得到等長弧線邊境的掩護,而且有一條河流作為(wei) 國界。法國數百年征戰史正是緊密圍繞於(yu) 此展開的,這裏也將成為(wei) 普法軍(jun) 事衝(chong) 突的主要方向。恩格斯還指出,在這一必爭(zheng) 必保之地,有兩(liang) 條縱貫南北、彼此毗連的山脈——佛日山脈和霍赫瓦爾特山脈。在二者之間唯有一條極便於(yu) 大軍(jun) 運動的寬闊通道。於(yu) 是“這裏就有了一個(ge) 自然界規定好的作戰方向”,第一次大規模衝(chong) 突一定發生這個(ge) 通道內(nei) 的某地。恩格斯所指的這一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會(hui) 戰,果真成為(wei) 普法戰爭(zheng) 一開始的主戰場。

  衡善機巧,精準預言戰爭(zheng) 進程。在普法戰爭(zheng) 中,隨著法軍(jun) 主力野戰兵團相繼覆滅,戰局聚焦於(yu) 對法國要塞城市的攻防。在斯特拉斯堡、土爾、巴黎等要塞麵前,勢如破竹的普軍(jun) 遭到了頓挫。歐洲新聞界普遍認為(wei) ,這些地方久攻不克,是因為(wei) 普軍(jun) 不善於(yu) 圍攻,或者隻是為(wei) 了進行軍(jun) 事試驗。恩格斯對此嗤之以鼻,他詳盡解析了要塞攻防技術手段及其作戰方法的重大變革,提醒那些不懂軍(jun) 事的人們(men) “究竟什麽(me) 是圍攻”。19世紀以來,築城技術和火炮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獨立堡壘體(ti) 係已經取代舊式要塞,通過在大要塞周圍修建大量獨立堡壘,有效實現了相互之間的火力和兵力支援。線膛火炮出現並不斷完善,特別是大口徑線膛炮和觸發引信炮彈的出現,大大提升了對要塞的毀傷(shang) 率。技術改變必然導致戰法變化。恩格斯指出,對防守方來說,這種變化使得要塞的堅守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要塞本身的堅固程度,更取決(jue) 於(yu) 要塞守衛力量,特別是一支能用於(yu) 主動出擊的野戰軍(jun) 團。對進攻者而言,攻取要塞需要采取一套標準作業(ye) 方法。他以圍攻沃邦式六角堡要塞的過程為(wei) 例,指明了攻陷斯特拉斯堡的時間至少是22天。而該城堡從(cong) 開始受到正規圍攻直至最終陷落,恰與(yu) 恩格斯的預測相差無幾。

  識破人心,徹底刺穿戰爭(zheng) 迷霧。普法戰爭(zheng) 中,兩(liang) 軍(jun) 首次交鋒發生在法軍(jun) 極為(wei) 突出的右翼。因此,普軍(jun) 的主攻方向將指向法軍(jun) 右翼,成為(wei) “軍(jun) 事專(zhuan) 家”們(men) 的一致共識。恩格斯卻指出普軍(jun) 是在聲東(dong) 擊西,普軍(jun) 的主攻一定是針對法軍(jun) 的左翼,“那麽(me) 向法軍(jun) 右翼進攻,就會(hui) 迷惑他們(men) ”。更令人稱奇的是,當普魯士發布全力進軍(jun) 巴黎的電訊,整個(ge) 歐洲輿論界都信以為(wei) 真時,恩格斯則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指出普魯士這一異乎尋常的做法,根本“是偽(wei) 造的,是為(wei) 了迷惑敵人而故意散布的”。他認為(wei) 普軍(jun) 意欲在被圍的法軍(jun) 巴讚兵團周圍布下“口袋陣”,為(wei) 誘使法軍(jun) 麥克馬洪兵團背離巴黎、馳援巴讚,才大力製造這一虛假輿論。他甚至還於(yu) 麥克馬洪兵團在色當被殲前一周,就準確預報出其終將覆滅的結局和地點。恩格斯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成功識破普軍(jun) 的戰役偽(wei) 裝,根本得益於(yu) 他對毛奇個(ge) 人指揮特點的深入了解。毛奇作為(wei) 普軍(jun) 總參謀長,在德意誌統一戰爭(zheng) 中,常以極為(wei) 大膽,有時甚至是違反常規的作戰行動屢立奇功。在恩格斯看來,毛奇常常“以他慣有的才略采取行動”。正因為(wei) 深諳此人,他才能毫不猶豫、一針見血地揭露普軍(jun) 一舉(ju) 一動的虛實真偽(wei) ,直擊戰爭(zheng) 發展的實質和要害。

  恩格斯在普法戰爭(zheng) 期間著述的戰爭(zheng) 評論,奠定了其在當時歐洲軍(jun) 事界的無上榮耀,達到了無產(chan) 階級軍(jun) 事科學的又一巔峰!這些傳(chuan) 世不朽的軍(jun) 事經典,更為(wei) 我們(men) 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yi) 軍(jun) 事理論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提供了一盞指路明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