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花3分鍾就拿到戶籍準入證明 二線城市掀起人才落戶潮
發稿時間:2018-05-10 14:06: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二十一世紀什麽(me) 最重要?人才。”電影《天下無賊》中這句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調侃台詞,來形容當下各個(ge) 城市為(wei) 吸引人才推出各項優(you) 惠政策非常恰當。去年以來,包括武漢、長沙、沈陽在內(nei) 的國內(nei) 多個(ge) 二線城市紛紛出台“戶籍新政”,對以大學生為(wei) 主的高學曆人才等降低落戶門檻,並輔之以住房、就業(ye) 、收入等諸多優(you) 惠政策,對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日趨增強,多地都出現了落戶人口“井噴”現象。基層幹部和學者表示,戶籍新政凸顯出二線城市人才工作思路的轉變,而改善人口結構、增加城市活力、撬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溢出效應”也在初步顯現。
多地“零門檻”落戶 吸引人才“走進來”
因為(wei) 推出落戶新政,戶籍部門人頭攢動的場景頻頻在武漢、長沙等地輪番上演。
3月底的一天,在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曲江派出所,2017年從(cong) 西安工程大學畢業(ye) 的侯雨菲持身份證和畢業(ye) 證書(shu) ,隻花了3分鍾就拿到了戶籍準予遷入證明。“我畢業(ye) 後一直在西安工作,看現在的落戶新政很便捷,就想先把戶口落下來,準備在西安長期發展。”來自河南三門峽的侯雨菲說。
侯雨菲的落戶便捷得益於(yu) 今年西安推出的“升級版落戶新政”。實際上,自去年3月推出戶籍新政以來,西安已連續4次進行政策升級,從(cong) 放寬學曆、年齡限製到“身份證+學曆證明”落戶再到最新的“在校大學生憑身份證和學生證在線落戶”,門檻不斷放寬,落戶更加便捷。
擁有89所高校、百萬(wan) 大學生的武漢一直苦於(yu) 留不住人才。去年以來,武漢不斷降低大學生落戶門檻,基本實現“零門檻”:無論本科、專(zhuan) 科,隻要在40歲之內(nei) ,憑大學畢業(ye) 證即可登記落戶,碩士博士不受年齡限製。
28歲的法醫學碩士馬靜紅畢業(ye) 於(yu)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5年,他放棄上海公務員的工作機會(hui) ,選擇和“師兄”留在武漢創業(ye) ,創辦了湖北崇新司法鑒定中心。
由於(yu) 剛畢業(ye) 在武漢沒有購房,馬靜紅不符合落戶政策。沒有戶口的他總覺得缺少一種歸屬感。在外創業(ye) 就如飄萍,心裏沒譜。如今,“落戶新政”徹底解決(jue) 了馬靜紅的擔憂。
落戶新政的實施就像催化劑,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質人才留漢落戶熱潮。記者在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洪山區等政務服務中心看到,辦理落戶手續的大學生幾乎天天“井噴”。為(wei) 了讓其落戶“少跑腿、少證明、少排隊”,各區戶政窗口加派人手,延長上班時間,業(ye) 務量平均比以往增長3倍。
長沙也推出“人才新政22條”,實行“先落戶後就業(ye) ”,全日製本科以上高校畢業(ye) 生憑原戶口本、身份證、畢業(ye) 證即可辦理落戶手續。
來自湘江集團的郭為(wei) 強是該政策去年8月份實施後第一個(ge) 落戶長沙的高校畢業(ye) 生。24歲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去年6月從(cong)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雖然在京讀書(shu) 7年,但長沙這幾年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越來越好。在“零門檻”落戶後,自己已有了在長沙買(mai) 房定居的打算。
戶籍新政配套齊全
解決(jue) 人才後顧之憂
據不完全統計,從(cong) 去年10月以來短短幾個(ge) 月時間,全國就有近20個(ge) 城市與(yu) 地區發布了引進人才的新政策。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出台涉及購房、租房的優(you) 惠政策,甚至還有就業(ye) 、收入等配套措施的“組合拳”。
去年底,剛從(cong)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ye) 半年的李婉終於(yu) 在武漢有了屬於(yu) 自己的“小窩”,一居室的公寓交通便利,房間內(nei) 空調、熱水器、家具樣樣俱全。而租金更是比周邊便宜五六百塊。而這得益於(yu) 武漢針對大學生推出的買(mai) 房和租房新政策。
去年9月起,沈陽市對企事業(ye) 單位引進的全日製博士給予3年每月1000-2000元的資助。對新落戶並在沈陽工作的全日製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ye) 生,在沈首次購買(mai) 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6萬(wan) 元、3萬(wan) 元和1萬(wan) 元購房補貼。西安出台的《人才安居辦法》提出,采取購房補貼、租賃補貼、人才公寓等方式滿足對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
長沙市委組織部副縣級組織員劉懷彧說,“長沙對青年人才實行‘一落戶九補貼’十項政策,即高校畢業(ye) 生‘零門檻’落戶、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購房補貼、博士後科研人員生活補貼、‘四青’人才獎勵補貼、創業(ye) 培訓補貼、一次性開辦費補貼、經營場所租金補貼、優(you) 秀青年創業(ye) 項目扶持資金、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見習(xi) 補貼等。”
武漢在全國率先明確大學畢業(ye) 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並出台提供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讓大學生能以低於(yu) 市場價(jia) 20%的價(jia) 格買(mai) 到安居房、以低於(yu) 市場價(jia) 20%的價(jia) 格租到房等政策。
目前,占地1000畝(mu) 、戶型在50平方米左右的首個(ge) “長江青年城”正在武漢黃陂區緊張建設中。該項目配套公共食堂、圖書(shu) 館和其他現代化公共設施,今年就將建成投用。“我們(men) 的目標是打造一個(ge) 精致的現代化大學生生活社區,而不是提供一個(ge) 隻能睡覺的‘火柴盒’。”武漢市招才局“雙創”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說。
落戶人口呈現“井噴”
各地瞄準“人才紅利”
各地的戶籍新政帶來戶籍人口“井噴”,而戶籍新政對實現經濟社會(hui) 良性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完善社會(hui) 管理和公共服務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落戶新政推動下,多地戶籍人口呈現“井噴”:2017年,西安全市學曆落戶11.4萬(wan) 人,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81.78%。今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遷入戶籍24.49萬(wan) 人,其中博士以上392人,碩士研究生6689人,本專(zhuan) 科生12.5萬(wan) 人,另有9851人以人才引進方式落戶。“去年同期市外遷入僅(jin) 2.61萬(wan) 人。今年一季度全市人口機械增長已經是去年全年的1.2倍。”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副處長梅慶銘說。
武漢市招才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武漢共吸引大學畢業(ye) 生落戶14.2萬(wan) 人,是上一年的6倍,創曆史新高,今年前2個(ge) 月已落戶35225名。從(cong) 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底,長沙新引進10萬(wan) 餘(yu) 名海內(nei) 外優(you) 秀人才,公安機關(guan) 辦理高校畢業(ye) 生“零門檻”落戶32000餘(yu) 人。
專(zhuan) 家表示,二線城市紛紛開展以戶籍為(wei) 手段的人口、人才爭(zheng) 奪戰,體(ti) 現出贏得人口紅利和對人才的渴求。“生物醫藥、高技術服務業(ye)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yu) 環境技術等行業(ye) 高速增長,長沙產(chan) 業(ye) 多元化發展日益明顯,迫切需要人才。”長沙市委黨(dang) 校經濟教研部教授李躍說。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紹果認為(wei) ,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地位確立之後,西安發展迎來空前利好機遇。戶籍新政對實現經濟社會(hui) 良性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完善社會(hui) 管理和公共服務具有重要意義(yi) ,體(ti) 現出當地“人才優(you) 先”的政策導向,有利於(yu) 改善就業(ye) 環境和城市化建設。
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招才局常務副局長孫誌軍(jun) 說,留下百萬(wan) 大學生不僅(jin) 是人才戰略也是人口戰略。“就是要為(wei) 武漢市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和第一次人才紅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