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工資收入分配“雙杠杆”格局凸顯

發稿時間:2018-05-08 13:43: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班娟娟 實習(xi) 生 陳佳雯

  各地正密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ye) 工資指導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遼寧等10省市確定上調2018年最低工資標準。四川等地也相繼調整企業(ye) 工資指導線,均線保持在7%以上。《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擴中”成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頭戲,目前重點群體(ti) 增收政策正加快落地。而圍繞城鄉(xiang) 居民增收試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完善再分配體(ti) 製機製等,政府正在醞釀出台更多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ti) 政策。

  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擴容至10省市

  根據各地人社部門信息,目前遼寧、江西、廣西、上海等8省市已經上調了2018年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深圳以及浙江省一類行政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已經超過了2000元。

  四川省人社廳日前也透露,擬在2018年調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將於(yu) 7月1日前進行公布。擬定調整方案為(wei) 月最低工資標準由原來的1260元/月、1380元/月、1500元/月,分別調整為(wei) 1550元/月、1650元/月、1750元/月。安徽省人社廳也透露,2018年將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截至目前,今年明確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方已經擴容至10省市。

  而根據人社部此前發布的《關(guan) 於(yu) 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考慮當地經濟形勢發展和企業(ye) 實際情況,穩慎把握調整節奏,將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兩(liang) 年至少調整一次改為(wei) 每兩(liang) 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

  據悉,廣東(dong) 省(除深圳地區外)最低工資標準也將在2018年進行調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所副研究員關(guan) 博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最低工資政策的核心是對收入分配不公的幹預和矯正,政策對象主要包括公益性崗位、農(nong) 民工和勞務派遣工等就業(ye) 人員。“通過建立最低工資製度,對企業(ye) 分配方式和分配標準進行規範,可以使相關(guan) 群體(ti) 獲得基本收入托底,實現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目標。”

  在華僑(qiao) 大學經濟發展與(yu) 改革研究院特聘教授魏下海看來,目前,各地最低工資規製更加趨於(yu) 穩慎,也顯示出合理調整以及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製為(wei) 主的政策取向。

  “政府+市場”薪酬雙杠杆效應顯現

  地方近日也陸續出台了2018年企業(ye) 工資指導線。四川省擬將企業(ye) 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確定為(wei) 7%,上線(預警線)確定為(wei) 11%,下線確定為(wei) 3%;上海市平均線為(wei) 8%,下線為(wei) 3%;內(nei) 蒙古基準線為(wei) 7.0%,預警線為(wei) 10.0%,下線為(wei) 1.5%;山東(dong) 基準線為(wei) 7%,上線為(wei) 11%,下線為(wei) 3%。

  盡管相對2017年有所下調,但均線仍保持在7%以上。有地方人社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工資指導線製度的重點在於(yu) 引導企業(ye) 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製。隻要三條指導線——基準線、下線、上線都不是負數,就意味著政府指導的職工工資增幅都是呈上漲趨勢的。

  除了通過企業(ye) 工資指導線對工資分配進行宏觀調控,市場薪酬杠杆效應也正在凸顯。

  中智谘詢人力資本數據中心近日發布的2017-2018跨年度人力資源關(guan) 鍵指標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整體(ti) 調薪率為(wei) 7.4%,2018年預計調薪率為(wei) 7.3%。其中,一線城市調薪幅度預計達7.2%,二線城市調薪幅度預計達7.5%。

  關(guan) 博表示,“做好和規範工資收入分配是建立規範與(yu) 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的核心工作,要求政府、企業(ye) 多方主體(ti) 責任共擔。”

  值得一提的是,在總體(ti) 薪酬上揚同時,行業(ye) 間薪酬差異性凸顯。獵聘近日發布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與(yu) 流動大數據報告》顯示,在2018年一季度供求趨向平衡的狀況下,金融和互聯網行業(ye) 的平均年薪領先全行業(ye) ,均突破20萬(wan) 元;而區塊鏈和AI領域的平均年薪則超越30萬(wan) 元。科銳國際近日發布的《2018人才市場洞察和薪酬指南》也指出,高科技行業(ye) 依然領跑,新零售、區塊鏈等新興(xing) 領域人才缺口較大,薪酬漲幅明顯。

  在瑞元投資谘詢公司高級合夥(huo) 人白睿看來,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模式不斷出現,帶來了人才的稀缺性,拉動了行業(ye) 及崗位薪酬提升。新行業(ye) 和崗位薪酬增幅明顯,也折射了我國經濟正在加快轉型。

  收入分配多項具體(ti) 政策正醞釀出台

  記者還獲悉,圍繞城鄉(xiang) 居民增收試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完善再分配體(ti) 製機製等方麵,政府正在醞釀出台更多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ti) 政策。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ye) 和收入分配司城鄉(xiang) 居民增收試點工作進展評估顯示,目前我國城鄉(xiang) 居民增收試點工作已初見成效,重點群體(ti) 增收顯著,但工作進展仍不夠平衡。下一步,將加強示範引導,總結推廣試點經驗,不斷激發重點群體(ti) 活力和動力。

  “擴中”方麵則將研究提出擴大中等收入比重的階段性目標,並製定相關(guan) 規劃。

  重點群體(ti) 增收是“擴中”的重要途徑,目前相關(guan) 政策也正加快落地。以技能人才為(wei) 例,人社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地方上,山西省在日前出台的激發重點群體(ti) 活力帶動城鄉(xiang) 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中提出,積極試行年薪製、股份製、期權製等分配方式,提升技能人員收入水平。給予技能人才榮譽激勵和待遇激勵,鼓勵各市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麵給予支持。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一方麵要在技能人才、科研人才等方麵加大投入,使其得到更多薪酬紅利,另一方麵則要對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強保障性。”白睿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關(guan) 博則建議,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一要加強人力資本建設,提高城鄉(xiang) 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ti) 的勞動增收能力。二是做好公共服務保障,為(wei) 中等收入群體(ti) “增收減支”。三是發揮好社保政策的收入調節作用,確保老有所養(yang) 以及分擔各類群體(ti) 災難性支出風險。四是加強產(chan) 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財產(chan) 安全感。

  “還要以全麵改革推動中等收入者比重擴大。”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wan) 海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入是結果,但深層次原因則是產(chan) 業(ye) 、教育和社會(hui) 保障等各種相關(guan) 政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