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王安石在文學上的名片

發稿時間:2018-04-20 14:43:1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劉黎平

          王安石留在曆史上的名片是變法家,而他留在文學上的名片卻比較小清新,最有名的諸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事業(ye) 上的萬(wan) 般作為(wei) ,最終歸結到情懷上,隻不過是要求回到故鄉(xiang) ,一個(ge) “綠”字,讓中國人推敲了近千年。因此,一個(ge) 人在曆史上的作為(wei) ,未必完全就是他呈現在詩歌裏麵的形象。

  王安石晚年並沒有回故鄉(xiang) ,而是住在江寧一個(ge) 叫半山的地方。這一天,恰好是春末時分,作為(wei) 一個(ge) 有高尚審美趣味的詩人,春光不可辜負,於(yu) 是王安石從(cong) 書(shu) 齋裏走出來,走向野外,迎麵而來的是暮春時節的景色,落英繽紛,春風將花兒(er) 吹走。但他沒有陷入“春風無力百花殘”的傷(shang) 感,而是辯證地看問題:明媚的春天雖然走了,但不是白白地離開,禮尚往來也是大自然的規律,春風帶走落花的同時,也開啟了一個(ge) 綠樹成蔭的夏天局麵,大自然的美麗(li) 從(cong) 來沒有斷供,“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好一個(ge) “酬”,大自然的季節變化人格化了。

  夏天,樹木的最大特點就是濃蔭覆蓋,形成一個(ge) 清爽宜人的小氣候。王安石走在路上,放眼望去,但見樹木茂密,樹蔭下的小山坡一片靜謐,樹與(yu) 樹之間交叉覆蓋,不分你我彼此,在這片樹叢(cong) 當中,一處小園屋隱約可見,“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園屋的主人是誰?王安石沒有交代,但是有刻畫。文學作品裏,尤其是詩歌作品裏,人物的身份未必要交代清楚,但人物的情態不能含糊。也即是說,“他是誰”不重要,但“他怎樣”,這個(ge) 很重要。這座園屋的主人,每天帶著休憩工具在外散步,疲勞的時候就坐下來歇歇,每每拄著扶杖走在山林裏,尋訪清幽的景色,“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尋”。

  在尋覓清幽當中,有什麽(me) 收獲呢?其實,清幽未必是尋覓出來的,而是感受出來的,走著走著,看著看著,發現清幽無處不在,例如北邊山裏的飛鳥從(cong) 樹梢上飛快地掠過,遊人尚未看清它飛行的姿態,鳥卻已留下一聲優(you) 美的歌聲,一聲清脆的啼叫,隨之是一片遐想,一片向往,“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在中國古典詩歌裏,鳥鳴不是用來添鬧的,而是用來添靜的,可以想象在聽到飛鳥歌唱之後,王安石沉浸在一片安靜舒適享受當中的情景。

  春天的美好,在於(yu) 戶外,王安石的這首《半山春晚即事》告訴我們(men) ,不要宅在家裏,出去走走吧。傳(chuan) 說,他的老婆就是在外對對聯時認識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