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

文章

今年,新一輪農地製度改革提速擴麵 吃下“定心丸” 用好“活絡丹”

發稿時間:2018-04-18 09:42:13   來源:經濟日報  

  新形勢下,深化農(nong) 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多項涉及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的內(nei) 容。今年的土地新政將有什麽(me) 樣的特點,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又將向何處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麵深化農(nong) 村改革內(nei) 容中,有多項與(yu) 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密切相關(guan) 。新形勢下,深化農(nong) 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農(nong) 地製度改革今年有哪些新舉(ju) 措?改革要堅持哪些底線?如何穩妥推進?各方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土地延包吃下“定心丸”

  承包地將堅持大穩定、小調整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遼寧大學土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廣輝副教授認為(wei) ,這有助於(yu) 保障農(nong) 民對承包地收益、流轉以及經營權抵押、擔保等權利,真正使土地資產(chan) “活”起來。

  “這等於(yu) 國家給了我家好幾萬(wan) 元的紅包!”當延長承包期的消息傳(chuan) 到江西新幹縣金川鎮流坑村時,彭銀如全家都非常激動。老彭的兒(er) 子兒(er) 媳都外出務工,並在城裏買(mai) 了新房安了家,老兩(liang) 口上了年紀,家裏15餘(yu) 畝(mu) 田靠老兩(liang) 口是種不動了,想流轉出去賺點穩定的租金,可又擔心地轉出去後收不回,“這下可以放心了,土地也可以讓能手來種植”。

  對彭銀如來說是“定心丸”,對新幹縣大洋洲鎮夏塘村的種糧大戶楊建軍(jun) 來說,就是“活絡丹”。他已承包土地800多畝(mu) ,成立了嘉實家庭農(nong) 場和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設了2500多平方米的工廠化育秧大棚,“眼看著離第二輪承包到期就剩10年了,萬(wan) 一地收回去,我這投入就‘打水漂’了。現在政策定了,我可以踏踏實實幹下去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nong) 村土地先後進行了兩(liang) 輪承包,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30年,將使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長達75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說,這體(ti) 現了“保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對擁有承包地的普通農(nong) 戶及流轉承包地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起到穩預期的作用。到期時間大體(ti) 是第二個(ge) 百年目標實現的時候,國家的經濟社會(hui) 結構、城鄉(xiang) 關(guan) 係、工農(nong) 關(guan) 係都會(hui) 發生更大變化,也為(wei) 屆時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政策預留了空間。

  記者了解到,圍繞土地承包延期,也有部分農(nong) 民提出自己的關(guan) 心:家裏人口增加了能再分到地嗎?舉(ju) 家進城落戶後承包地會(hui) 不會(hui) 收回?

  “有些農(nong) 民確實在二輪承包中沒有拿到地,有多種原因,有的是新增人口,有的是因出去打工,沒有參加二輪延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韓長賦明確表示,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農(nong) 情,人地矛盾會(hui) 一直存在。總的原則還是堅持承包地大穩定、小調整,尊重農(nong) 民意願,在政府的指導下通過村集體(ti) 民主協商解決(jue) ,總體(ti) 上承包地要基本穩定。關(guan) 於(yu) 舉(ju) 家進城落戶農(nong) 戶的承包地,現有的政策是退與(yu) 不退尊重其自願,鼓勵其依法有償(chang) 退回村集體(ti) 。到二輪承包到期的時候,也將會(hui) 依法和依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集體(ti) 意見來解決(jue) 這類問題。

  宅基地“三權分置”

  不鼓勵城裏人下鄉(xiang) 買(mai) 房置地

  近日,山東(dong) 高青縣蘆湖街道菜園村海創生態園旅遊公司經理吳玉傑,在村裏一口氣租下了15戶閑置院落,專(zhuan) 門用來打造精品民宿館。吳玉傑告訴記者,一次性租下這麽(me) 多院落,這在往年想都不敢想。而把自己打拚幾十年蓋起的宅院租給別人,對於(yu) 世代為(wei) 農(nong) 的村民來說,也確實是一個(ge) 不小的轉變。

  將自家的宅院租給吳玉傑後,村民吳丙強終於(yu) 放下心中的石頭。他說:“在城裏買(mai) 了房安了家,村裏的房子就一直閑著。賣掉吧,怕以後沒了落腳地;不賣吧,好好的磚瓦房總是閑著,也可惜;租出去吧,又怕在城裏落了戶口,村裏把自己的宅基地收回去。”國家釋放出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政策利好後,讓這種窘況一下子反轉。“隻要依法擁有了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租出去就不用怕收不回來。”高青縣國土局副局長董和平的一席話,解開了吳丙強心裏的疙瘩。

  吳丙強的話說出了眾(zhong) 多農(nong) 民的心聲,也反映出宅基地製度改革勢在必行。一方麵,每年有大量農(nong) 民離開農(nong) 村,土地退出不暢,就出現大量農(nong) 房、宅基地常年閑置。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所發布的《中國農(nong) 村發展報告(2017)》顯示,每年因農(nong) 村人口轉移,新增農(nong) 村閑置住房5.94億(yi) 平方米,折合市場價(jia) 值約4000億(yi) 元。另一方麵,各類主體(ti) 返鄉(xiang) 下鄉(xiang) 創業(ye) 創新麵臨(lin) “用地難”。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例,如果沒有土地指標,沒有景區配套設施,就沒有空間去發展。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韓俊說,宅基地“三權分置”是借鑒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在總結有關(guan) 試點縣(市)探索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ge) 改革任務。當然,宅基地的“三權分置”與(yu) 承包地“三權分置”有很大的不同。承包土地經營權,鼓勵流轉、鼓勵適度集中,宅基地就不存在鼓勵集中到少數人手裏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表示,現行宅基地製度僅(jin) 體(ti) 現了居住權的保障,而財產(chan) 權與(yu) 使用權幾乎沒有,這需要賦權擴能。要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ti) 形式,鼓勵各地結合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結合下鄉(xiang) 返鄉(xiang) 創新創業(ye) 等先行先試,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nong) 房增加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的辦法。

  “改革必須守住底線,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nong) 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裏人下鄉(xiang) 去買(mai) 房置地。”韓俊說,不得違規違法買(mai) 賣宅基地,要嚴(yan) 格實行土地的用途管製,嚴(yan) 格禁止下鄉(xiang) 利用農(nong) 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同時,要依法保護農(nong) 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ti) 經濟的收益分配權,不能強迫農(nong) 民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為(wei) 前提進城落戶。

  增減掛鉤指標可跨省調劑

  土地收益更多流向欠發達地區

  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新學堂村聚居點,楊華弟一家隻花了4000元就住進了100平方米的新居。楊家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春節前已搬入新居。去年,嘉陵區在39個(ge) 鄉(xiang) 鎮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修建住房安置區476個(ge) 、涉及6310戶村民。2016年,原國土資源部出台政策,省級貧困縣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可在省域範圍內(nei) 流轉使用。隨後,全國首筆土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流轉發生在四川馬邊縣與(yu) 浙江紹興(xing) 市越城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域調劑機製,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yu)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不久前,國辦印發了《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和《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明確了實施細則。

  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說,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益可以說是“取之於(yu) 鄉(xiang) ,用之於(yu) 城”,直接用於(yu) 農(nong) 村建設的比重較低。通過創新政策機製,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塊用於(yu)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無疑會(hui) 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省份後備耕地資源匱乏,補充耕地質量不高,省域內(nei) 耕地占補平衡難度越來越大,迫切要求拓寬補充耕地的來源。在東(dong) 部沿海某省份,未利用土地有900萬(wan) 畝(mu) ,但真正可以開墾為(wei) 耕地的隻有40萬(wan) 畝(mu) ,省域內(nei) 搞占補平衡已經很難繼續,對這項政策有很強的需求。

  按照新政,補充耕地跨省統籌方麵,由中央部委充當指標調劑的中間人,以占用耕地類型確定基準價(jia) ,依據指標需求者經濟發達程度收取不同的補償(chang) 費用。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調劑方麵,量、價(jia) 均由中央部委指定,不是供需雙方自由競價(jia)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部部長葉興(xing) 慶表示,改革的實質是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現土地增值收益從(cong) 發達地區流向欠發達地區,從(cong) 城市化地區流向非城市化地區。他提醒,資源是最寶貴的,欠發達地區要從(cong) 長計議,不能為(wei) 了眼前的收益把指標全部騰挪給發達地區,而要為(wei) 自己未來發展留下用地空間。(記者 喬(qiao) 金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