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升政治效能
發稿時間:2018-03-26 09:02:19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作者:張樹華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jue) 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ti) 製機製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充分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jue) 定》和《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此次機構改革與(yu) 憲法修正案、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hui) 等,是新時代一場偉(wei) 大而深刻的變革,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對中國今後的發展產(chan) 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國際政治局勢表明,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存在結構性弊端,西方政黨(dang) 政治陷入困境,政治發展遭遇政治紅燈。一些照搬西式民主模式的新生“民主國家”也陷入了治理混亂(luan) 和政治泥潭。西式民主模式並不必然帶來國家的良治和善政,西式政黨(dang) 競爭(zheng) 並不能鞏固國家職能、提高政治效能、增進社會(hui) 福祉和社會(hui) 公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指出,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明文規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此次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貫徹全麵加強黨(dang) 的領導的指導思想,體(ti) 現出強烈的政治性、全麵性、深刻性,突出了法治化、科學化、專(zhuan) 業(ye) 化的精神,有利於(yu) 推動中國建設和發展,有利於(yu) 提高黨(dang) 的領導能力,有利於(yu) 提高政府效能和部門行政績效,有利於(yu) 推進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有利於(yu) 提高市場活力,有利於(yu) 社會(hui) 穩定和諧。
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dang) 和國家機構職能體(ti) 係,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dang) 的領導體(ti) 係,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ti) 係,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ti) 係,聯係廣泛、服務群眾(zhong) 的群團工作體(ti) 係,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人民團體(ti) 、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組織等在黨(dang) 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麵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一,有利於(yu) 集中統一、提高效能。近些年,一些領域黨(dang) 的領導弱化,黨(dang) 的建設缺失。突出表現為(wei) ,黨(dang) 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dang) 的全麵領導、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體(ti) 製機製有待完善;一些領域黨(dang) 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治優(you) 勢,對此不必遮遮掩掩,完全可以理直氣壯。
根據堅持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科學設置黨(dang) 和國家機構,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黨(dang) 的有關(guan) 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係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整合優(you) 化力量和資源,發揮綜合效益。
第二,有利於(yu) 科學合理配置機構、降低行政成本。長期以來,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一些領域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機製不夠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等問題仍然存在。
堅持問題導向,撤銷、合並、重組等形式有利於(yu) 實現部門職能優(you) 化協同。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優(you) 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ge) 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ge) 部門負責,加強相關(guan) 機構配合聯動,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下決(jue) 心破除製約改革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弊端,使黨(dang) 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you) 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第三,有利於(yu) 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我國人口眾(zhong) 多、幅員遼闊,災害多發頻發。為(wei) 應對天災人禍,化解安全風險,必須優(you) 化應急力量和資源,構建以利於(yu) 統一指揮、專(zhuan) 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ti) 製。此次將過去分散在10多個(ge) 部門的防災減災救災職責集中起來,組建應急管理部,意義(yi) 重大。可以避免過去搶險救援多頭分散、專(zhuan) 業(ye) 化和協調性不足等問題,提高化學、生物等新型危險的預警、處置、投送、救援等能力,有利於(yu) 應對自然災害和各類安全風險,大大提升我國防範和應對風險的綜合能力。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