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水口主持首次連隊建黨
發稿時間:2018-01-29 15:41:48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於(yu) 美麗(li)
1965年5月24日,毛澤東(dong) 重上井岡(gang) 山時對身邊的陪同人員回憶到:“支部建在連上和發展新黨(dang) 員都是水口的事情。水口是個(ge) 好地方,我們(men) 在那裏發展了秋收起義(yi) 的第一批黨(dang) 員。”時至今日,水口連隊建黨(dang) 已經過去90年了,重溫這段曆史,探尋軍(jun) 隊黨(dang) 的建設的曆史淵源,對黨(dang) 忠誠,聽黨(dang) 指揮,對於(yu) 加強基層黨(dang) 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與(yu) 借鑒意義(yi) 。
三灣改編確立“支部建在連上”
1927年9月,毛澤東(do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yi) 。由於(yu) 敵我力量懸殊,攻打長沙的計劃受挫,毛澤東(dong) 果斷放棄長沙,率部隊從(cong) 瀏陽的文家市向羅霄山脈中段退卻,29日隊伍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當時部隊內(nei) 部很亂(luan) ,作戰失利,加上連續行軍(jun) 非常艱苦,一些意誌不堅定的人開始動搖了。秋收起義(yi) 的部隊有一個(ge) 團原來是收編的軍(jun) 閥武裝,結果這個(ge) 團的長官一叛變,就把全團人都給拉走了。至於(yu) 剩下的人中,開小差、掉隊的也很多。走到三灣時,隊伍隻剩下不到1000人了。過去在舊軍(jun) 隊裏,如果遇到這種困境肯定早就散夥(huo) 兒(er) 了。羅榮桓回憶當時的情景曾感慨地說:“那時候,部隊即使不潰散,也可能淪為(wei) 流寇。”
為(wei) 了解決(jue) 麵臨(lin) 的問題,紅軍(jun) 部隊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采取自願原則:願意繼續參加革命的就留下來,想走的則給開具證明、發給路費,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消極悲觀、逃避鬥爭(zheng) 的人都離開了部隊。這些都讓毛澤東(dong) 更加深思,革命處於(yu) 低穀或挫折時總會(hui) 有人動搖,也使他認識到了黨(dang) 組織在部隊基層掌握士兵的重要性。經過反複思考後,他認為(wei) :要想使軍(jun) 隊拖不垮,隻能靠政治建軍(jun) ,要求在士兵中發展黨(dang) 員,把戰鬥在一線的優(you) 秀士兵吸收到黨(dang) 內(nei) ,增強黨(dang) 在基層的凝聚力。
利用在三灣村短暫休整的時間,以毛澤東(dong) 為(wei) 書(shu) 記的前敵委員會(hui) 作出了三項重大決(jue) 定:第一,把部隊從(cong) 一個(ge) 師縮編為(wei) 一個(ge) 團。第二,實行支部建在連上,班排建立黨(dang) 小組,連以上設黨(dang) 代表。把黨(dang) 組織延伸到基層連隊、班排,這是三灣改編最重要的一條舉(ju) 措。第三,建立民主製度,實行官兵平等,規定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官兵政治上平等。還廢除了軍(jun) 官吃小灶、穿皮靴等特殊待遇。建立士兵委員會(hui) ,對部隊的經濟開支和夥(huo) 食管理進行監督。三灣改編之後,毛澤東(dong) 提出大量吸收工農(nong) 士兵入黨(dang) 的主張,這些都為(wei) 壯大基層黨(dang) 員隊伍,實行連隊建黨(dang) 提供了日漸成熟的條件,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設新型人民軍(jun) 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
“水口宣誓”踐行連隊建黨(dang)
三灣改編半個(ge) 月後,起義(yi) 部隊來到了湖南省炎陵縣的水口鎮,在這裏進行了長達一個(ge) 多星期的休整。麵對改編後700多人的隊伍,如何才能建設能擔當革命大任的軍(jun) 隊,如何才能把鬥爭(zheng) 之火引向全國,成為(wei) 當時我們(men) 黨(dang) 麵臨(lin) 的亟須解決(jue) 的問題。早在北伐戰爭(zheng) 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就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條件,在革命軍(jun) 中探索並建立了黨(dang) 組織。1924年周恩來在黃埔軍(jun) 校秘密建立的“中共特別支部”,就是我黨(dang) 在軍(jun) 隊中建立的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但是因為(wei) 當時以團為(wei) 單位,團裏的主要骨幹都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而連隊一級卻沒有黨(dang) 組織。正如毛澤東(dong) 所說:“兩(liang) 年前,我們(men) 在國民黨(dang) 軍(jun) 中的組織,完全沒有抓住士兵,即在葉挺部也還是每團隻有一個(ge) 支部,故經不起嚴(yan) 重的考驗。”
毛澤東(dong) 帶著一個(ge) 警衛排住在水口鎮的橋頭江家,團部設在鎮上的朱家祠堂。其間,毛澤東(dong) 和黨(dang) 內(nei) 幾位同誌經常深入連隊的士兵中間,找他們(men) 談心交流,了解其思想動向、家庭狀況、入伍後的表現和對黨(dang) 的認識等,同時積極宣傳(chuan) 黨(dang) 的綱領和路線,著手發展新黨(dang) 員。1927年10月15日,毛澤東(dong) 在水口葉家祠堂主持了我軍(jun) 曆史上的首次連隊建黨(dang) 活動,陳士榘、賴毅、李恒、歐陽健、鄢輝和劉炎6名士兵宣誓入黨(dang) ,成了首批戰士中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賴毅曾回憶到:“部隊到達水口的第二天下午,黨(dang) 代表就秘密地通知我晚上跟他一路去團部開會(hui) 。”開會(hui) 的房間裏擺著幾條長板凳,一張小方桌,桌上掛著兩(liang) 張長方形紅紙,一張寫(xie) 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文縮寫(xie) “CCP”,另一張寫(xie) 著“犧牲個(ge) 人,努力革命,階級鬥爭(zheng) ,服從(cong) 組織,嚴(yan) 守秘密,永不叛黨(dang) ”,這可以說是我們(men) 黨(dang) 最早使用的入黨(dang) 誓詞。宣誓儀(yi) 式開始後,各連的黨(dang) 代表分別介紹本連入黨(dang) 士兵的情況。毛澤東(dong) 逐個(ge) 詢問他們(men) 的入黨(dang) 動機,走到一個(ge) 士兵麵前問他:“你為(wei) 什麽(me) 要加入共產(chan) 黨(dang) ?”這名士兵回答道:“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紳,要更堅決(jue) 地革命!”毛澤東(dong) 連連點頭,又依次問過其他人。緊接著,大家在毛澤東(dong) 的帶領下,鄭重地舉(ju) 起右拳,莊嚴(yan) 宣誓。
毛澤東(dong) 在宣誓結束講了話:“從(cong) 現在起,你們(men) 都是光榮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今後要團結群眾(zhong) ,多做宣傳(chuan) ,多做群眾(zhong) 工作;要嚴(yan) 格組織生活,每星期開 一次小組會(hui) ;要嚴(yan) 守黨(dang) 的秘密。”毛澤東(dong) 對各連黨(dang) 代表叮囑道:“回去之後各連成立支部,抓緊發展工作,以後要像今天這樣,分批舉(ju) 行新黨(dang) 員入黨(dang) 儀(yi) 式。”他還說:“一個(ge) 人活著要有心髒,黨(dang) 支部就是連隊的心髒,把連隊黨(dang) 支部建好,讓連隊的心髒堅強地跳動起來,才能使黨(dang) 的血液流貫我們(men) 這支部隊的全身。”水口連隊建黨(dang) 成為(wei) 真正把“支部建在連上”付諸實踐的開端。
“軍(jun) 魂”在連隊落地生根
1928年2月,毛澤東(dong) 又派毛澤覃去寧岡(gang) 縣喬(qiao) 林鄉(xiang) 抓黨(dang) 建試點。3月,他親(qin) 自到永新縣秋溪鄉(xiang) 開展建黨(dang) 工作。11月,毛澤東(dong) 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要在戰鬥的士兵中發展黨(dang) 員數量,達到黨(dang) 員和非黨(dang) 員各半的目標。自此,“支部建在連上”逐漸在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付諸實踐,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原則得以貫徹落實。
羅榮桓曾回憶說,井岡(gang) 山鬥爭(zheng) 時期發生的一件事讓他銘記一生:1928年7月,他率領三營下井岡(gang) 山,夜間行軍(jun) 的時候突然遇到敵人的襲擊。眼看著隊伍被打散了,他萬(wan) 分焦急。結果等到天亮後清點人數,發現隻丟(diu) 了一名擔架兵。等到9月26日部隊返回井岡(gang) 山時,沒想到當初失散的那名擔架兵早就回山了。他感慨道:這次遠征,行程數百公裏,打了幾十場仗,卻沒有一個(ge) 開小差的。
過去在舊軍(jun) 隊裏,官兵之間是雇傭(yong) 關(guan) 係:當兵的一個(ge) 月領幾塊大洋,一旦發不出軍(jun) 餉就會(hui) 開小差。毛澤東(dong) 帶著隊伍到井岡(gang) 山下的時候說:“以後不能發餉了”。黃克誠後來回憶說:當時他很驚訝,因為(wei) 自古以來就是“將靠薪,兵靠餉”,如果當兵的不發餉了,那還能維持嗎?沒有想到不僅(jin) 能維持,還能發展壯大,這就在於(yu) 毛澤東(dong) 開創了一條全新的建軍(jun) 道路。
毛澤東(dong) 在《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中總結道:“紅軍(jun) 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ge) 重要原因。”一方麵,它初步解決(jue) 了“黨(dang) 指揮槍”在軍(jun) 隊基層落地生根、達於(yu) 士兵的組織機製問題,為(wei) 黨(dang) 從(cong) 思想政治上建軍(jun) 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另一方麵,增強了黨(dang) 的階級基礎,擴大了黨(dang) 的群眾(zhong) 基礎,成為(wei) 奪取革命戰爭(zheng) 勝利的重要條件。從(cong) 此,這支部隊以嶄新的姿態向井岡(gang) 山進軍(jun) ,很快建立了全國第一個(ge) 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使得這支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的紅軍(jun) ,逐步發展為(wei) 有覺悟、守紀律、能打仗、會(hui) 做群眾(zhong) 工作的新型軍(jun) 隊,成了一支鐵心鬧革命、永遠跟黨(dang) 走的隊伍,確保了槍杆子牢牢掌握在黨(dang) 的手裏。上井岡(gang) 山時的師長餘(yu) 灑度、團長陳浩都成了叛徒,可是他們(men) 連一個(ge) 排、一個(ge) 班都帶不走;後來張國燾叛逃,連一個(ge) 警衛員也帶不走。因為(wei) 這已經是黨(dang) 的軍(jun) 隊了,是聽黨(dang) 的指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