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陳雲談人之道

發稿時間:2018-01-23 14:47:23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李萌萌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zheng) 全麵爆發。同年12月,陳雲(yun) 開始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而此時,全國隻有四萬(wan) 多黨(dang) 員,還主要集中在紅軍(jun) 和陝甘寧地區及其他一些小塊根據地。在這種狀況下,要想貫徹黨(dang) 的全麵抗戰路線,必須大量發展黨(dang) 員和培養(yang) 黨(dang) 的幹部。然而,隨著黨(dang) 員人數的增加和隊伍的壯大,黨(dang) 員成分變得日益複雜,各級幹部如何做好組織工作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延安抗日軍(jun) 政大學和馬列學院等是當時培養(yang) 幹部和骨幹人才的地方,1938年9月,陳雲(yun) 在延安抗日軍(jun) 政大學作《論幹部政策》的講演,他辯證地看問題,用十二個(ge) 字概括了“用人之道”。

  “了解人”

  “了解人”要求徹底、全麵,在看到人缺點的同時也要看到優(you) 點。陳雲(yun) 認為(wei) ,當時在用人方麵存在兩(liang) 種毛病,一種毛病是看人隻看一麵,不能麵麵俱到。比如說在分配幹部時常聽到壞話,說這個(ge) 人自高自大,那個(ge) 人懦弱無能。陳雲(yun) 指出:“一個(ge) 人的長處裏同時也包括某些缺點,短處裏同時也含著某些優(you) 點。”自高自大的人雖有缺點,但是做起事來往往比較有信心,因為(wei) 這種人通常都是有一點本領的,假如給他劃定範圍,指明方向,讓他大膽去幹,他還是可以做出成績的。而懦弱無能的人優(you) 點就在於(yu) 小心謹慎,適合做機要、調查等工作。“用人就是用他的長處,使他的長處得到發展”,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弱點和短處在某種程度是可以被克服的。如果領導對下級都能做到知人善用,那麽(me) “在革命隊伍裏,無一人不可用”。

  另一種毛病就是對一個(ge) 人沒有根本的估計,“隻看到這個(ge) 人今天幹了什麽(me) ,沒有看到他以前幹些什麽(me) ,隻看到他本領的高低,沒有看到他本質的好壞”。這種毛病就體(ti) 現在對幹部“隨便提上來,隨便放下去”,像打樁子一樣,今天表現好了,把這個(ge) 幹部抬上了天,明天表現得壞一點,就把他打到地下去。老百姓蓋房子打樁,一上一下,愈多愈好,可是對幹部這樣來幾次,那這個(ge) 幹部就斷送完了,“因為(wei) 他的自信力早已失掉,再也不敢做工作了”,這樣的用人會(hui) 造成很大的錯誤。在江西蘇區時,毛主席的弟弟毛澤覃,有人說他犯了錯誤,不能用了。後來擴大紅軍(jun) 需要人手,將他派到一個(ge) 區域去,他超額完成任務,許多人就又將他抬高。之後他被調往閩贛邊界的遊擊區,幾個(ge) 月後,因為(wei) 說了幾句近於(yu) 右傾(qing) 機會(hui) 主義(yi) 的話,再加上這時恰巧又派他去擴紅,但他沒有取得好成績,於(yu) 是人們(men) 又說他不能用了,送到哪裏都被拒絕。最後紅軍(jun) 退出江西時,他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為(wei) 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所以,看人不能隻看一時,而應有根本的估計。

  “氣量大”

  “氣量大”就是要善用各種人才,廣泛地團結人。抗戰爆發以後,許多人心向共產(chan) 黨(dang) ,不遠千裏奔赴延安,西北旅社裏各黨(dang) 各派、新聞記者、青年團體(ti) 等絡繹不絕。這麽(me) 多人員的湧入,使得根據地幹部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麵。陳雲(yun) 說,他1932年在上海開辦一個(ge) 訓練工人幹部的學校,隻上課六天,而學生也隻有六個(ge) 人,但現在抗大、陝北公學、魯藝再加上黨(dang) 校,在延安就有一萬(wan) 多學生。“從(cong) 前辦學校隻有六個(ge) 學生,倒很簡單。今天各種各色的人都有,複雜得很”。但是“要幹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複雜情況”,隻有幾個(ge) 人的簡單,革命永遠不會(hui) 成功。“共產(chan) 黨(dang) 是先鋒隊,要領導廣大的後備軍(jun) ,要與(yu) 廣大群眾(zhong) 打成一片,它周圍必然是複雜的”。我們(men) 不僅(jin) 要有抗大、陝公的同誌去和敵人搏鬥,還要團結更多的群眾(zhong) 和同誌。

  陳雲(yun) 認為(wei)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能在短時間內(nei) 得到全國十幾個(ge) 省響應,“原因之一就是他氣量大,什麽(me) 紅槍會(hui) 、哥老會(hui) 、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不論黨(dang) 派成分,各種人都要,所以能做大事。我們(men) 也必須善於(yu) 用人,隻要這個(ge) 人有一技之長,就要用”。社會(hui) 上的人才數不盡,許多不是黨(dang) 員,同誌們(men) 畢業(ye) 後去到敵占區,那裏藏龍臥虎,隻要你代表民族和勞動人民的利益,組織遊擊隊幹得好,躲著的人最終都會(hui) 投奔你。隻有氣量大,隻有不怕複雜,革命才能幹成功。

  “用得好”

  “用得好”要求上下級相互信任,下級敢說話、敢做事。首先是下級敢說話。要想使人敢說話,一是“領導者的態度要好”,領導不能總擺架子,裝出很凶很莊嚴(yan) 的樣子,而是要讓大家喜歡親(qin) 近你,愛和你說話,這樣才能團結大家。另外,“開會(hui) 的方式不要刻板”,要讓到會(hui) 者“隨便、熱烈的爭(zheng) 論”,嚴(yan) 肅、規矩的場麵會(hui) 讓一些人不敢大膽講出自己的意見。二是“少戴大帽子”,避免將小問題提到原則的高度,不能因為(wei) 一個(ge) 人說錯了幾句話,你就說他是“左”傾(qing) 空談主義(yi) 或者右傾(qing) 機會(hui) 主義(yi) ,如果給一個(ge) 人隨便戴上幾頂這類大而無當的帽子,那他“差不多”就不能工作了。因此,陳雲(yun) 特別指出,“一定要分出是不是錯誤,錯誤的大小輕重,不要隨便亂(luan) 給別人戴大帽子”。三是“善意地、誠懇地批評人,態度要好,還要指出犯錯誤的原因以及糾正錯誤的方法”。批評別人時要采用說服的方式,不能過火,而且要注意對象,對於(yu) 新黨(dang) 員更宜溫和。總之,隻有使人心悅誠服,問題才能根本解決(jue) 。

  “用得好”還要求下級敢做事。領導要讓下麵的同誌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事事來請教、征求意見。一個(ge)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的完成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需要每一名幹部都有責任心。領導過多的幹涉會(hui) 妨礙下麵幹部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會(hui) 降低幹部的責任心。比如,一件事情做對了,下麵同誌說這是上麵讓我做的,一件事情做錯了,他也說這是上麵讓我做的。事情的對與(yu) 錯,他完全沒有直接關(guan) 係,導致的後果便是下麵的幹部喪(sang) 失了責任心,沒有了積極性,分配的工作一定不會(hui) 做好。同時,領導也不要怕下級犯錯誤,因為(wei) 錯誤不可避免,而正確的東(dong) 西也都是從(cong) 錯誤中得來的。現在的汽車很漂亮,也很靈活,但最初的汽車卻又笨又難看,技術都是在試驗和錯誤中前進的。“一個(ge) 人犯了一次錯誤,同時也就是得到一個(ge) 教訓,不斷地取得教訓,方能不斷地改進自己”。

  “愛護人”

  “愛護人”就是要幫助犯錯的幹部改正。陳雲(yun) 認為(wei) 做到以下四個(ge) 方麵,才算真正愛護人。

  一是如果要提拔某一幹部,“必須全麵地估計他的政治品質和能力”,詳細考慮他各方麵是否合適,一旦提拔後,就要經常留意他的工作,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及時給予支持,不能“等他塌台以後,再來追究責任,撤換他的工作”。

  二是“對下麵幹部任何不安心問題,都要想法子去解決(jue) ”。下麵的同誌前去找領導,領導要懂得換位思考,一定有什麽(me) 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jue) ,盡量見麵。談話的時候,還要聚精會(hui) 神,耐心解答,不論下級提出的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不要怕麻煩,“除非不接受人家的要求,既然接受了,就得徹底替人家解決(jue) ,花一些時間,決(jue) 不是白白浪費的”。

  三是“當牽涉到一個(ge) 幹部政治生命問題的時候,要很鄭重很謹慎地處理”。陳雲(yun) 強調,“一個(ge) 參加革命工作的同誌,往往對於(yu) 肉體(ti) 生命並不重視”,然而對於(yu) 政治生命卻非常重視,寧願犧牲一切,也不願被開除黨(dang) 籍,所以,領導人遇到政治方麵的問題,一定要慎重。另外,有的同誌怕連累自己,不敢出麵給別的同誌作證,如果都這樣,那被嫌疑的同誌就都會(hui) 冤沉大海,這實際上是在損害黨(dang) 的事業(ye) 。同時,對於(yu) 犯錯誤的同誌要盡量幫助他改正,共產(chan) 黨(dang) 是講公道的,犯了錯誤隻要自己覺悟,切實改正,“革命隊伍裏就應該允許人家繼續革命”。

  四是“對於(yu) 幹部,不要‘抬轎子’,要實事求是”。有些幹部很喜歡聽好話,但陳雲(yun) 強調:“光說好話的人都是拍馬屁的,拍馬屁決(jue) 不是件好事;不客氣批評別人的人,才是好人,才夠得上是革命同誌。”同誌之間隻相互講好話,掩蓋缺點,就會(hui) 使對方養(yang) 成自高自大的毛病,工作不求實際,最終結果隻會(hui) 是害了對方。“良藥苦口利於(yu) 病,忠言逆耳利於(yu) 行”,每個(ge) 同誌都要謹記於(yu) 心。

  毛澤東(dong) 講:“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jue) 定的因素。”抗日戰爭(zheng) 時期,陳雲(yun) 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達七年之久,對怎樣做好幹部工作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他的“了解人、氣量大、用得好、愛護人”十二字幹部政策不僅(jin) 為(wei) 當時即將前往抗日前線或敵人後方的抗大學員提供了用人之道,也對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的各級領導幹部如何開展好組織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