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常紀文

文章

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應有之義

發稿時間:2018-01-15 10:23:13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常紀文

  國家方略的製定與(yu) 實施必須基於(yu) 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矛盾定位如不符合實際,行動戰略及其部署就會(hui) 出現偏差。1981年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主要社會(hui) 矛盾定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來,嚴(yan) 峻的霧霾和水汙染問題已經演變成突出的社會(hui) 問題,一些地區的環境容量已經相當緊張,環境安全正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成為(wei) 製約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短板,人民群眾(zhong) 改善環境質量的期盼日益強烈。在這個(ge) 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逐漸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黨(dang) 中央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等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舉(ju) 措。可以說,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矛盾。

  十九大報告正視了上述重大的社會(hui) 現實問題,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形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新形勢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麵社會(hui) 矛盾的一個(ge) 綜合判斷。

  在此基礎上,報告進一步指出:“我國穩定解決(jue) 了十幾億(yi) 人的溫飽問題,總體(ti) 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總體(ti) 上顯著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能力在很多方麵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wei)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製約因素。”這一重大論斷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理解: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對生態環境美好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原因根本上還是發展不均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jue) 還是要靠均衡發展和充分發展來解決(jue) 。十九大報告對環境問題的現狀、產(chan) 生原因及其解決(jue) 路徑的重大判斷,對我國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中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yi) 。

  厘清了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十九大報告把“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把“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將環境問題的解決(jue) 納入了黨(dang) 的戰略發展目標。

  針對人民需要,十九大報告提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針對國家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而奮鬥”。無論是美好生活還是美麗(li) 中國,都包括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考量。可見,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麗(li) 國家的建設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和全社會(hui) 的共識,成為(wei) 社會(hui) 各界共同奮鬥的目標。

  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為(wei) 了實現上述目標,十九大報告不僅(jin) 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觀,並拿出專(zhuan) 門篇幅闡述“加快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建設美麗(li) 中國”;對未來五年的工作任務,作出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ti) 製、堅決(jue) 製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wei) 等行動部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自然生態保衛戰,久久為(wei) 功,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men) 這代人的努力。

  隻有定好位,把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納入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成為(wei) 全國上下著力解決(jue) 的主要問題,生態文明的建設和改革工作才能得到全麵的部署和推進。為(wei) 此,在新的奮鬥目標指引下,下一步,有必要讓這一主要社會(hui) 矛盾的判斷進入黨(dang) 章、憲法、法律、政策,成為(wei) 社會(hui) 各界的共同遵循。隻有這樣,才能通過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分兩(liang) 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