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劉備“性情相契”的用人特點

發稿時間:2018-01-02 16:23:25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張星

  得賢者興(xing) ,人才是一個(ge) 國家和政權走向強大的重要條件。曆代有為(wei) 君主都不遺餘(yu) 力地招攬人才。因為(wei) 環境、對象、目的、手段等的不同,他們(men) 的人才策略也呈現不同的特點。三國時期是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在談及三位雄主的用人特點時,清代著名學者趙翼概括為(wei) “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曹操和孫權暫且不論,說劉備以性情相契確實眼光獨到。

  所謂性情相契,是指雙方性格情感都相當契合。相對於(yu) 權術駕馭來說,性情相契更具有感召力,更能發揮人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劉關(guan) 張桃園三結義(yi) 是小說虛構的情節,但是《三國誌·關(guan) 張馬黃趙傳(chuan) 》中確有記載:“先主與(yu) 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又《三國誌·先主傳(chuan) 》中說劉備“少言語,善下人,喜怒不形於(yu) 色。好結交豪俠(xia) ,年少爭(zheng) 附之”。他任平原相時,“外禦寇難,內(nei) 豐(feng) 財施,士之下者,必與(yu) 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zhong) 多歸焉”。能夠做到同床而臥、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僅(jin) 說明彼此間的相處真的是相當契合,也說明是本乎性情,畢竟湊合和偽(wei) 裝是很難做到這些的。

  劉備不同尋常的“性情”不僅(jin) 表現在日常相處,還體(ti) 現在待人與(yu) 容人等方麵。

  待人有義(yi)

  《三國誌·劉彭廖李劉魏楊傳(chuan) 》記載,黃權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劉備不聽,結果大敗。當時黃權領兵在江北,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最後投降魏國。蜀國官吏逮捕黃權的家人要治罪。劉備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對黃權家人“待之如初”。又《三國誌·諸葛亮傳(chuan) 》記載,徐庶是劉備很看重的謀士,但是曹操扣留了徐庶的母親(qin) ,所以徐庶不得不向劉備辭行去曹營。雖然劉備非常需要徐庶這樣的人才,然而終究沒有阻攔,放了徐庶離去。劉備能理解黃權、徐庶的苦衷,尊重他們(men) 的選擇,說明他是真正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雖份為(wei) 君臣,相交相處卻是有情有義(yi) 的。

  容人有量

  《三國誌·龐統法正傳(chuan) 》記載,劉備取益州的計劃進展順利,在涪城舉(ju) 行宴會(hui) ,置酒作樂(le) 。結果龐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wei) 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發怒將龐統趕出宴席。不久劉備後悔了,又將龐統請回來,二人“宴樂(le) 如初”。“性情相契”也難免會(hui) 有摩擦和過失,如果君主沒有寬洪的器量,就算招得來也很難留得住。

  雖然性情更多是先天的,但是考察劉備“性情相契”這一用人特點的形成原因,可以發現跟劉備後天的環境和出身不無關(guan) 係。曹操擁有曹氏和夏侯氏家族眾(zhong) 多精英子弟的支持,孫權擁有父兄打下的江東(dong) 基業(ye) 。劉備隻是一個(ge) 織席販履的落魄皇族,可謂是白手起家。然而正是因為(wei) 出身低微,又平易近人,所以跟底層士人沒有隔閡,可以做到與(yu) 他們(men) 同床而臥、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從(cong) 三國臣僚群體(ti) 的出身背景來看,曹操任用的大多是漢臣,孫權依靠的是江東(dong) 大族,而劉備招攬的則多是出身不高的士人。也許正是共同的出身使他們(men) 有了更深的共鳴。

  得於(yu) 性情 失於(yu) 性情

  劉備“性情相契”的核心是“性情”,他的一生事業(ye) 可謂得益於(yu) 此也失之於(yu) 此。得益於(yu) 此,是指劉備以其非凡的性情配合其廣施仁義(yi) 的指導思想,成功為(wei) 自己打造了一個(ge) 仁義(yi) 之君的形象,為(wei) 其贏得了卓著的聲望,所產(chan) 生的強大政治凝聚力與(yu) 感召力在他爭(zheng) 奪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徐州牧陶謙病重時囑咐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於(yu) 是陶謙死後,糜竺便帶人迎接劉備入主徐州。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也因為(wei) 劉備的聲望,對劉備的到來在一開始都采取了歡迎的態度。

  失之於(yu) 此,是因為(wei) 這個(ge) 人才策略有一個(ge) 致命缺陷,就是成敗全係於(yu) 劉備一身。

  一方麵,如果劉備頭腦清醒,便能把“性情相契”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吸引更多人才前來效力,那麽(me) 蜀國的事業(ye) 便蒸蒸日上。一旦劉備縱情任性,則後果不堪設想。如著名的伐吳之戰,趙雲(yun) 勸諫劉備不要伐吳時就把局勢分析得相當清楚,他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zhong) 心,早圖關(guan) 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guan) 東(dong) 義(yi) 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yu) 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因為(wei) 性情相契,劉備擁有了關(guan) 羽張飛兩(liang) 位鐵杆幫手,為(wei) 他的起家興(xing) 業(ye) 出了大力。但他為(wei) 了替關(guan) 張報仇而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於(yu) 不顧,傾(qing) 舉(ju) 國之力興(xing) 兵伐吳,最終大敗。經此一役,蜀國國力遭受重創,從(cong) 此由盛轉衰。

  另一方麵,無法有效傳(chuan) 承。非凡“性情”的外在展現即是個(ge) 人魅力。劉備受人愛戴的性情是其個(ge) 人魅力的重要來源。可惜的是,這種個(ge) 人魅力卻無法像其國君之位一樣得到有效傳(chuan) 承。《三國誌·先主傳(chuan) 》中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然而當劉備故去,繼位的劉禪和輔政的諸葛亮都不具備劉備這一獨特魅力,所以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麵,其國勢日衰便是難以避免的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