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體(ti) 製

文章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製改革

發稿時間:2017-12-29 10:00:3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紀南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把握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曆史性變革及其對組織結構和管理體(ti) 製的新要求,就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作出重要決(jue) 策部署。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會(hu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牢固樹立“四個(ge) 意識”,準確把握中央改革目標要求,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充分認識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的重要意義(yi)

  站在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加強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來認識。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我們(men) 黨(dang) 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建設偉(wei) 大工程、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實現偉(wei) 大夢想,必須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黨(dang) 政組織機構和管理體(ti) 製是黨(dang) 執政的重要載體(ti) 。需要通過改革,完善堅持黨(dang) 的領導的體(ti) 製機製,把黨(dang) 的領導貫徹落實到黨(dang) 和國家機關(guan) 全麵正確履行職責的各領域各環節,確保黨(dang) 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從(cong) 製度上保證黨(dang) 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

  站在更好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更好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的高度來認識。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在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zhong) 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需要通過改革,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適應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推動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wei) 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發展提供體(ti) 製機製保障。

  站在全麵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來認識。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直接關(guan) 係國家治理體(ti) 係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對各領域改革發揮著體(ti) 製支撐和保障作用。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就必須對機構和體(ti) 製進行調整完善。需要通過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推動經濟、社會(hui) 、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加快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

  站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cong) 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著力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ti) 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ti) 製。需要通過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與(yu) 市場、政府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該提供的服務提供到位,增強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更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準確把握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的重點任務

  統籌推進各類機構改革,完善國家治理的組織架構。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各項事業(ye) ,必須從(cong) 組織機構上發揮黨(dang) 的領導這個(ge) 最大體(ti) 製優(you) 勢,協調好並發揮出各類機構的職能作用,形成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dang) 政群機構新格局。為(wei) 此,需要統籌考慮黨(dang) 和國家各類機構設置,完善科學領導和決(jue) 策、有效管理和執行的體(ti) 製機製。一是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dang) 政部門及其內(nei) 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緊緊圍繞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和切實加強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理順職責關(guan) 係,按照改革要求進行調整完善。把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麵意見摸清楚,把機構設置存在的問題弄清楚,綜合考慮各方麵情況,科學製定改革方案。機構設置要體(ti) 現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的要求,做到精幹高效。二是統籌使用各類編製資源,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ti) 製。堅持機構編製“瘦身”與(yu) “健身”相結合,通盤考慮組織機構調整與(yu) 編製資源配備,創新管理,優(you) 化結構,盤活用好各類編製資源。三是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與(yu) 改革實踐相比,我國機構法製建設相對滯後,需要適應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進程,進一步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律體(ti) 係,推進機構組織的科學化、規範化、法製化,通過立法鞏固改革成果。

  深化簡政放權、堅持放管結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體(ti) 製改革的核心。經過持續努力,這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應看到,職能轉變任務還很重,需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加強和創新監管,強化社會(hui) 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責。一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釋放市場發展活力。在前期改革成果基礎上,進一步精簡各類審批、證照等事項,深入推進精準放權協同放權,對下放事項要創造條件保障地方和基層接得住接得好。二是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舉(ju) ,創新監管方式。強化監管手段,積極探索新型監管模式,著力提高事中事後監管有效性,切實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秩序。三是規範行政行為(wei) 、優(you) 化辦事流程,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一步精簡環節,規範行政程序、行為(wei) 、時限和裁量權,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提高政務公開水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優(you) 化地方各級權力配置,更好發揮貼近基層和群眾(zhong) 的管理服務優(you) 勢。不同層級各有其職能重點,對那些由下級管理更為(wei) 直接高效的事務,應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因地製宜做好工作,也有利於(yu) 中央部門集中精力抓大事、謀全局。為(wei) 此,需要進一步合理界定各層級間職能配置、優(you) 化機構設置,發揮各自比較優(you) 勢。一是推進不同層級間權責合理配置,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加大放權力度,把那些地方切實需要也能夠有效承接的事項下放給地方。同時,地方各層級間也要明確職責重點。省一級主要是強化規劃管理、政策法規、標準規範、監督檢查等職責;市縣級主要是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做好直接麵向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服務與(yu) 管理。二是推進地方黨(dang) 政機構改革,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dang) 政機關(guan) 探索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根據本地區發展實際整合設置黨(dang) 政機構,取得了一定成效。要總結提煉成功經驗,探索在省市縣按照職能重點綜合設置黨(dang) 政機構,進一步推動機構職能的精簡整合,形成管理合力。三是構建簡約精幹的基層行政管理體(ti) 製。按照充實一線、加強基層的原則,將適宜由基層管理的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權力事項下沉,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麵力量和資源,提升基層管理服務水平。

  深化事業(ye) 單位改革,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ti) 係。事業(ye) 單位是提供公益服務的主體(ti) 。當前,與(yu)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國公益服務還存在不少短板,需要通過深化事業(ye) 單位改革,提高公益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和公平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各方麵的需求。一是堅持分類改革方針,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鞏固和深化行政類、經營類事業(ye) 單位改革成果,理順公益類事業(ye) 單位與(yu) 主管部門的關(guan) 係,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構建新型政事關(guan) 係。二是創新事業(ye) 單位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增強事業(ye) 單位活力。瞄準教育、醫療、科研、文化等事業(ye) 單位管理體(ti) 製上的重點難點問題,探索開展管理體(ti) 製創新試點,在組織結構、用人製度、財政支持、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拿出有效舉(ju) 措。三是強化事業(ye) 單位公益屬性,促進公益服務平衡充分發展。著力推動去行政化,破除逐利機製,強化提供公益服務的社會(hui) 責任。優(you) 化事業(ye) 資源布局結構,鼓勵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公益事業(ye)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統籌抓好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的貫徹落實

  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中央決(jue) 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是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體(ti) 現黨(dang) 的意誌,圍繞切實加強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和國家政權建設開展。要發揮黨(dang) 在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引領和推進改革。堅決(jue)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於(yu)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的重要論述,堅持正確改革方向,確保改革在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推進。

  堅持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一個(ge) 國家實行什麽(me) 樣的政治製度,是由這個(ge) 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決(jue) 定的。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立足基本國情,提出切合我國實際、符合時代要求的改革措施。要以體(ti) 製機製是否更加科學合理、管理服務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人民群眾(zhong) 能否從(cong) 改革中得到實惠等實踐成效來檢驗改革成果。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抓住關(guan) 鍵問題,著力破除製約發展的突出體(ti) 製機製障礙,確保通過改革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積極穩妥統籌推進,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好與(yu) 其他各領域改革的銜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整體(ti) 謀劃、上下聯動、左右銜接,深化改革與(yu) 加強管理結合。條件成熟的加大力度突破;條件暫不具備的不能急於(yu) 求成,可以先行試點,梯次推進。

  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liang) 個(ge) 積極性,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各級各地情況千差萬(wan) 別。改革既要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做到全國一盤棋;又要充分考慮各地實際,調動和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特別是市縣直接麵對基層和社會(hui) 實施管理和服務,要支持和鼓勵其因地製宜大膽改革探索。對具有普遍意義(yi) 的經驗做法,要及時總結推廣。

  堅持對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高度負責,勇於(yu) 擔當、攻堅克難。深化機構和行政體(ti) 製改革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權力和利益格局調整,任務艱巨複雜,組織實施難度大。要增強改革的責任感使命感,勇於(yu) 擔當,做到敢於(yu) 負責、敢於(yu) 較真、敢於(yu) 碰硬,攻堅克難推進改革。改革涉及的部門和個(ge) 人要以黨(dang) 和人民利益為(wei) 最高利益,處理好全局與(yu) 局部、組織與(yu) 個(ge) 人的關(guan) 係,服從(cong) 大局需要,服從(cong) 組織安排,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亂(luan) 、工作正常運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