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如何防止紀委燈下黑
發稿時間:2017-12-28 14:44:53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羅星
如何監督執紀者,這是一個(ge) 世界性的難題。打鐵必須自身硬。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要求紀委要做到自我監督,在中紀委二次會(hui) 議上提出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三次全會(hui) 上提出要解決(jue) 好“燈下黑”的問題,五次全會(hui) 上要求各級紀檢機關(guan) 做好“清理門戶”的工作,六次全會(hui) 上提出“監督別人首先要監督自己”的重要命題。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向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的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建設一支讓黨(dang) 放心、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隊伍。改革開放初期,陳雲(yun) 作為(wei) 中央紀委的第一書(shu) 記,對反腐敗工作有著很多重要的論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ge) 方麵就是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自身建設,防止“燈下黑”。重溫這些論述,對於(yu) 我們(men) 今天建設忠誠幹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不能做“老太婆紀委”,要做“鐵紀委”
改革開放初期,在強調經濟搞活的同時,社會(hui) 上曾經出現過“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要多栽花少栽刺”的觀點,有人把抓黨(dang) 風廉政建設與(yu) 改革開放對立起來,認為(wei) 在經濟搞活的同時黨(dang) 的紀律也要適當靈活。有人甚至認為(wei) 紀律檢查工作會(hui) 成為(wei) 改革的“頂門杠”,含沙射影地攻擊紀檢部門的工作。有的紀檢幹部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阻力,產(chan) 生了一定程度的畏難情緒,自嘲紀檢幹部是政治上的“紅人”,工作中的“仇人”,經濟上的“窮人”,認為(wei) 紀檢工作“不好幹、幹不好,不幹好”,紀律檢查工作一度出現了受阻的局麵。針對這種情況,陳雲(yun) 提出“黨(dang) 性原則和黨(dang) 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紀委不能當“老太婆紀委”,要做“鐵紀委”,要敢於(yu) 管黨(dang) 治黨(dang) 。一個(ge) 地區如果黨(dang) 風廉政建設出了問題,要追究這個(ge) 地區黨(dang) 委和紀委的責任。針對一部分紀檢幹部中存在的畏難情緒,陳雲(yun) 提出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的工作雖然有困難,但經過統一認識,是可以解決(jue) 的。
必須有一股正氣,不應該當“老好人”
對於(yu) 紀檢幹部的選拔,陳雲(yun) 提出了標準,那就是要選拔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原則、謙虛謹慎,敢於(yu) 同違法亂(luan) 紀的組織和個(ge) 人作不調和鬥爭(zheng) 的人進入紀檢部門工作,凡是怕字當頭、回避矛盾、屈從(cong) 壓力、阿諛奉承,不能堅持原則的人,則不能做黨(dang) 的紀律檢查工作。1979年中央紀委下發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工作任務、職權範圍、機構設置的規定》,對紀律檢查工作人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堅持黨(dang) 的原則,保持和發揚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做遵守黨(dang) 規黨(dang) 法的模範。要實事求是,密切聯係群眾(zhong) ,認真傾(qing) 聽群眾(zhong) 的呼聲。要廉潔奉公,剛直不阿,嚴(yan) 守機密,絕不容許徇私舞弊,包庇壞人。”1982年9月,陳雲(yun) 在中央紀委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強調,要把黨(dang) 的紀律檢查隊伍本身的幹部選好、用好。做紀律檢查工作的幹部,必須有堅定的黨(dang) 性,必須有一股正氣;應當是能夠堅持原則,敢於(yu) 同黨(dang) 內(nei) 各種不正之風和一切違法亂(luan) 紀行為(wei) 作鬥爭(zheng) 的人,而不應當是在原則問題上“和稀泥”,做和事佬、老好人的人。
為(wei) 了更好推動反腐敗鬥爭(zheng) 深入開展,陳雲(yun) 對領導下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提出,要在以毛澤東(dong) 提倡“不怕殺頭,不怕坐牢,不怕開除黨(dang) 籍,不怕撤職,不怕離婚”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ge) “不怕撕破臉皮”,並指出“怕字當頭、模棱兩(liang) 可、和稀泥、隨風倒,是做不好黨(dang) 的紀律檢查工作的”。陳雲(yun) 對黨(dang) 內(nei) 出現的“老好人”思想進行了嚴(yan) 厲的批判,他提出要堅持原則,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隻有黨(dang) 內(nei) 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風氣,黨(dang) 內(nei) 團結才會(hui) 有了基礎,黨(dang) 才會(hui) 有戰鬥力,那種“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現象是非常危險的。
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和業(ye) 務素養(yang)
紀檢幹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同樣麵臨(lin) 著被腐蝕的考驗。為(wei) 應對外部環境的考驗,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紀檢幹部必須提高自身的政治水準和把握政策的能力,關(guan) 鍵在於(yu) 不斷學習(xi) 。為(wei) 了加強紀檢幹部的政治能力和業(ye) 務素養(yang) ,陳雲(yun) 還提倡把紀檢幹部的學習(xi) 培訓納入宣傳(chuan) 和教育的整體(ti) 規劃之中。1986年1月,中央書(shu) 記處同意了中央紀委的報告,要求各級黨(dang) 校把培訓紀檢幹部列入到計劃之中。中央紀委為(wei) 此專(zhuan) 門製定了《關(guan) 於(yu) 紀檢幹部培訓工作的規劃》,規定了對紀檢幹部在政治素質、業(ye) 務素質、文化素質三個(ge) 方麵進行培訓的基本要求,同時對培訓工作的經費保障等都做了專(zhuan) 門的規定。之後,為(wei) 了提高紀檢幹部的素質,在北戴河、大興(xing) 和杭州籌建三個(ge) 紀檢幹部培訓中心,並與(yu) 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聯合辦學,有力推動了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專(zhuan) 業(ye) 化程度的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的輪崗、交流和培訓逐漸成為(wei) 常態化的製度被確立下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