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為什麽乾隆朝的文字獄搞那麽大

發稿時間:2017-10-27 14:21:14   來源:鳳凰網   作者:牛飲

  清代文字獄,主要發生在康熙雍正與(yu) 乾隆三朝,而三位皇帝對文字獄的態度與(yu) 處置,各不相同。

  聖祖玄燁的風格,可以“寬仁”二字概括;世宗胤禛,稍嫌“操切”,但非全不講理者;高宗弘曆,則一味采取高壓政策,不講道理,不講誠信,諡之為(wei) “恐怖主義(yi) ”,亦不過分。

  然則,祖孫三代何以每下愈況如此?難道是個(ge) 性迥異所致?曰:非也,時勢使然也。

  康熙之世,版圖尚不穩固,帝王心力所注,除了軍(jun) 事上的勝利,還須盡量籠絡人心,因此,對文字思想上的“出軌”,不遑吹求。

  雍正之世,征伐稍定,則以整頓吏治為(wei) 執政之關(guan) 鍵問題,其被人詬病之“特務政治”(以設立軍(jun) 機處和密摺製度為(wei) 表現形式),所針對者不過是官僚係統,並未過度擾民;至於(yu) 屠戮功臣及宗室,那更是所謂統治階級的內(nei) 部矛盾,無庸後世論史者為(wei) 之寄托情感。而他處理文字獄的手法,如曾靜案,固然不能排除個(ge) 性上爭(zheng) 強好辯的因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他對執政合法性的隱憂。一方麵,儒家學說為(wei) 滿洲入主中原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論資源,如“皇天無親(qin) ,惟德是輔”、“撫我則後,虐我則仇”;另一方麵,儒家學說中的一些內(nei) 容又可以動搖其合法性,如華夷之辨,正統之爭(zheng) 。

  胤禛認為(wei) ,光靠禁絕異議,殺戮士人,並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這些爭(zheng) 端,因此,才會(hui) 不顧身份懸殊,與(yu) 曾靜進行“平等辯論”。惟欲在君主專(zhuan) 製的框架內(nei) 解決(jue) 此一思想爭(zheng) 端,僅(jin) 憑論戰,收效絕不樂(le) 觀。這是結構性矛盾,英明果決(jue) 如清世宗,也不可能解決(jue) 。

  及至乾隆朝,弘曆無疑察覺到其父以辯服人之術收效不大,故改弦更張,一變而為(wei) 嚴(yan) 禁辯論。他能夠這麽(me) 做,得力於(yu) 時代背景,即所謂康雍盛世。

  乾隆治下,雖有所謂“十全武功”,然較諸康雍時代之軍(jun) 事,實為(wei) 易了;文官係統,經康雍二帝整頓刷新,漸至帖服;民眾(zhong) 生計,在“永不加賦”、“耗羨歸公”之後,亦趨安康。正是在“盛世”的背景下,弘曆方有可能肆無忌憚的“摧折士氣”而不致害怕引起除士人以外的反彈;此即大學者錢穆所以控訴清廷“一麵箝製士大夫,而一麵則討好民眾(zhong) ”也。

  亂(luan) 世無所謂文字獄,昏君也缺少興(xing) 辦文字獄的“學養(yang) ”,隻有在“盛明天子”治下的“盛世”,才會(hui) 有文字獄的繁榮。乾隆一朝是“盛世”,弘曆亦自詡為(wei) “盛明天子”,然則,乾隆朝文字獄蔚為(wei) 盛況,在二千年帝製史中獨占鼇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