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提亮中國政治底色
發稿時間:2017-10-25 13:3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沈嘉
在24日舉(ju) 行的中共十九大閉幕會(hui) 上,習(xi) 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再次提到“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
6天前,他在十九大的開幕式上,也向全體(ti) 黨(dang) 員進行過同樣動員。
5年前,習(xi) 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hui) 後的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上,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自此,“美好生活”成為(wei) 中國政治話語中的關(guan) 鍵詞。
“美好”一詞,是普通人用來描述自己對於(yu) 社會(hui) 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標準。在政治傳(chuan) 播學者看來,一般地說,富強、民主、文明等都是製度性詞匯、宏觀詞匯;美好、美麗(li) 則是微觀詞匯、具象詞匯,往往是個(ge) 體(ti) 發自內(nei) 心的言說。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認為(wei) ,民眾(zhong) 對於(yu) 具體(ti) 生活的期待,被執政黨(dang) 作為(wei) 全黨(dang) 未來的治理目標和奮鬥目標,並直接作為(wei) 行動綱領宣示,“是最大限度地體(ti) 現以民為(wei) 本”。
過去五年中,中國人“美好生活”的變化有精確的刻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5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增長到80萬(wan) 億(yi) 元;6000多萬(wan) 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300萬(wan) 人以上……
十九大報告中,共14次提到了“美好生活”。這是對應然之事的承諾。
新時代的應然之事,是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北京社科學者認為(wei) ,“美好生活”與(yu) “需要”連綴在一起,是充滿動能和社會(hui) 化的表達。不同的職業(ye) 群體(ti) 、不同訴求的社會(hui) 團體(ti) 等都有著各自對美好生活的想法,這使得“美好生活”的語匯是開放的,其內(nei) 涵是可以不斷豐(feng) 富的。
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美好生活”的輪廓基本清晰。
在十九大報告中,它出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多方麵的擘畫中:
——對於(yu) 年長者來說,“美好”是“構建養(yang) 老、孝老、敬老政策體(ti) 係和社會(hui) 環境”。
——對企業(ye) 家來說,“美好”是“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對農(nong) 村的孩子來說,“美好”是“努力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對年輕公務員來說,“美好”是“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you) 秀年輕幹部”。
——對關(guan) 心家人健康的主婦來說,“美好”是“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
“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chan) 權、人格權”,“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yu) 的權利”,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些嶄新表述,顯示了全麵保護民眾(zhong) 合法權益的政治意願。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破除藩籬。“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要海納百川,兼蓄多元色彩。“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要關(guan) 心和愛護青年,為(wei) 他們(men) 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在深厚的曆史底蘊和政治底色上,“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