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大到十九大:製度創新繼往開來
發稿時間:2017-10-17 14:01:31 來源:人民日報
在長期實踐基礎之上的製度創新,為(wei) 治理找到了抓手,為(wei) 發展掃除了障礙,為(wei) 未來打好了基礎
曆史性變革,孕育於(yu) 砥礪奮進的步伐之中。10月15日,一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記錄下5年來的一個(ge) 個(ge) 腳印,讓人們(men) 窺見中國奇跡背後的密碼。
有人發現,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中,製度建設的內(nei) 容占到很大比重。從(cong) 八項規定到整治“裸官”,從(cong) 政府職能轉變到司法體(ti) 製改革,從(cong) 戶籍管理到高考招生,用製度尺子定規矩,用製度籠子防貪腐,用製度框子促發展,全方位、深層次的製度創新,是把握過去5年成就與(yu) 變革的一個(ge) 關(guan) 鍵入口。
“製度設計”“製度建設”“製度安排”“製度完善”“製度保障”“製度銜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中,“製度”這一手棋牽動著治國理政全局,製度創新不僅(jin) 成為(wei) 一個(ge) 係統工程,更成為(wei) 一個(ge) 基礎工程。5年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力推進製度創新,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成為(wei) “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重要環節,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ti) 係正在形成與(yu) 完善,保障著人民幸福安康、維護著社會(hui) 和諧穩定、促進了國家長治久安,讓“複興(xing) 號”在圓夢征程上一往無前。
時鍾回撥。1992年,鄧小平坦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men) 才會(hui) 在各方麵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製度”。為(wei) 什麽(me) 要30年?一是因為(wei) 各種製度成熟定型需要時間;二來也是因為(wei) ,那些管根本、管長遠的製度,必然源於(yu) 長期實踐的總結,必然要滿足長期實踐的需要。接過曆史的接力棒,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順應發展大勢,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當做擺在麵前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搭架子、定規矩、劃邊界,從(cong) 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5年探索築牢了執政興(xing) 國的基礎,為(wei) 未來的中國積累下寶貴的“製度財富”。
有人統計,在中央深改組總共38次會(hui) 議的新聞通稿中,“製度”出現了297次,是僅(jin) 次於(yu) “改革”的高頻詞。這體(ti) 現出執政黨(dang) 清晰的製度思維、堅定的製度理念。扶貧是世界性難題,世界銀行在很多國家的扶貧項目打了水漂,為(wei) 何中國贏得了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功?這背後是資金調配、貧困識別、產(chan) 業(ye) 發展、幹部動員等一係列堪稱“精準”的體(ti) 製機製。環保並非一個(ge) 新概念,長期以來卻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為(wei) 何在這幾年取得突破性進展?這離不開製度化的環保督察與(yu) “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責任追究。讓改革於(yu) 法有據、讓發展有章可循,說到底為(wei) 了以改革突破瓶頸、讓發展走上新路。從(cong) 製度出發,才能理解為(wei) 何“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nei) 容,才能理解為(wei) 何外國觀察家會(hui) 認為(wei) 中國正在進行一場“靜悄悄的建構的革命”。
製度創新,也是執政黨(dang) 自身的一場“革命”。5年來,從(cong) 出台八項規定開始,製度之籠越紮越緊、越紮越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問責條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巡視工作條例》……出台和修訂80餘(yu) 部黨(dang) 內(nei) 法規,構成了嚴(yan) 密、管用的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為(wei) 個(ge) 人扣上“風紀扣”,把權力關(guan) 進“製度籠”,美國《赫芬頓郵報》感歎,中共的黨(dang) 內(nei) 治理是“最具創新力”的舉(ju) 措。從(cong) 堅決(jue) 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到嚴(yan) 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yan) 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再到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圍繞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製度集合”,讓黨(dang) 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顯著增強,為(wei) 中國發展鑄造了一個(ge) 更堅強的領導力量。
或許,拉開曆史視野,才更能看到這5年來製度創新的意義(yi) 。在長期實踐基礎之上的製度創新,為(wei) 治理找到了抓手,為(wei) 發展掃除了障礙,為(wei) 未來打好了基礎,增強了決(jue) 策的穩定性、工作的連續性,更讓製度思維成為(wei) 一種基本的思維,讓事業(ye) 發展有保障、讓人民對未來有更穩定的預期。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曆史,就是一部製度創新史;走向複興(xing) 的征程,也將是一個(ge) 製度創新的征程。未來,同樣需要與(yu) 時俱進推動製度創新,補足短板、完善不足,避免製度成為(wei) “稻草人”“泥菩薩”,不斷開創“中國製度”新境界。
黨(dang) 的十九大馬上就要召開了。這是一次為(wei) 未來中國劃定航程的大會(hui) ,必將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的步伐,“讓製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wei) 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行,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