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

文章

經濟動能換擋不減速何以實現?
—— 聚焦中部六省資源型城市蝶變路

發稿時間:2017-09-26 13:06:50   來源:新華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部地區資源型城市在原有資源稟賦基礎上,抓住機遇、提早謀劃,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尋找產(chan) 業(ye) 新定位,實現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升級,各自探索出了適合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抓住銅、延伸銅,不惟銅、超越銅”。安徽省銅陵市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建市之初,這裏有中國最大的銅礦,主要從(cong) 事采礦、粗銅生產(chan) 等。如今,銅陵市通過推進產(chan) 業(ye) 由資源支撐向科技支撐轉變,產(chan) 品由中低端原材料向中高端終端產(chan) 品轉變,延伸銅產(chan) 業(ye) 鏈,努力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2016年,銅陵電解銅產(chan) 量129萬(wan) 多噸、銅材產(chan) 量170多萬(wan) 噸,銅產(chan) 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2200億(yi) 元。銅陵已經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chan) 基地、全國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電子材料基地和水泥生產(chan) 基地。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背後,有著一係列高新企業(ye) 的支撐。記者在銅陵精達車間看到,肉眼幾乎看不清的銅絲(si) ,正在進行塗漆工藝,每次塗漆厚度為(wei) 3微米。這家公司原本是一個(ge) 給家電企業(ye) 配套的小車間,經過多年轉型發展,成長為(wei) 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e) ,產(chan) 品被應用於(yu) 軍(jun) 工、航天等高精尖領域。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升級,既是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須,也是現實問題的倒逼。在煤炭大省山西,由於(yu) 煤價(jia) 下行,一度出現“噸煤利潤買(mai) 不起一瓶礦泉水”“挖一噸煤虧(kui) 十元”。轉型之迫切,可想而知。

  “煤炭現在離不了,明天靠不住。”五年前,山西長治縣就意識到必須產(chan) 業(ye) 轉型,擺脫煤炭依賴,確立“以地下促地上,以黑色促綠色”的轉型戰略,每上一個(ge) 大的轉型項目,政府就會(hui) 提供10%的產(chan) 業(ye) 配套資金。經過艱難探索,長治縣地麵非煤企業(ye) 總產(chan) 值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由2011年的5.7%升至2016年的16.5%,新興(xing) 企業(ye) 擎起了經濟發展的大旗。

  2012年以來,山西省主動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求,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著力做好煤與(yu) 非煤兩(liang) 篇文章,煤炭在工業(ye) 增加值中占比下降到50%以下。

  轉型之路,勢在必行,但是,如何確保轉型期經濟增長換擋不減速,是地方政府麵臨(lin) 的一大難題。

  江西萍鄉(xiang) 市在產(chan) 業(ye) 轉型過程中,沒有等待國家救濟和輸血,沒有在低層麵上修修補補,而是棋先一著,立足實際,以超前眼光布局產(chan) 業(ye) ,成功實現了經濟動能換擋不減速。實踐證明,資源枯竭型城市隻有轉型,企業(ye) 才有活力,經濟才會(hui) 發展。

  被稱為(wei) “世界銻都”的湖南冷水江市,作為(wei) 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支持企業(ye) 改造升級,2016年榮獲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優(you) 秀城市。2017年上半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117.5億(yi) 元,財政總收入10.2億(yi) 元。2017年湖南省縣域經濟基本競爭(zheng) 力綜合評價(jia) 排名第三。

  資源城市的轉型,不僅(jin) 是經濟賬,也是生態賬、民生賬。黃石持續推動發展思維從(cong) “唯礦戀礦”向“生態立市”轉變。如今,漫步黃石街頭,藍天白雲(yun) 、青山碧水的宜人風光,讓人流連忘返,戴了半世紀的“光灰城市”帽子被甩掉,生態宜居城市的特色,越發鮮明。

  河南焦作為(wei) 給大山“療傷(shang) ”,打響生態會(hui) 戰,413家非法采礦點、1028個(ge) 非法礦產(chan) 品經營加工點被取締。同時,大山“傷(shang) 口”被18公裏長、4000餘(yu) 畝(mu) 遍植綠樹的公園取代,環城森林體(ti) 係初見雛形。

  如今的焦作市,黑色逐漸退去,綠色正在生長。按照規劃,未來5年,焦作力爭(zheng) 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城市綠地率在36.5%以上,到2020年把焦作打造成為(wei) 青山相擁綠水環繞、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的美麗(li) 家園,成為(wei) 中原經濟區乃至全國的經濟轉型示範市。(記者:程士華、梁曉飛、賴星、黎昌政、李鵬、史衛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