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從“比特幣”被叫停看人類貨幣進化史

發稿時間:2017-09-20 13:52:12   來源:鳳凰曆史   作者:弗裏曼

  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hui) 在《關(guan) 於(yu) 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中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台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wei) 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投資者應保持警惕,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線索應立即報案。

  比特幣之類的虛擬貨幣對於(yu) 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麽(me) ?

  不過,從(cong) 整個(ge) 中國區比特幣市場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叫停協議並不是個(ge) 案,是一個(ge) 全國性的動作。在比特幣中國平台上目前已經不再允許用戶注冊(ce) ,這個(ge) 紅極一時、屢現井噴式增長的虛擬貨幣即將告別中國市場。

  14日,各大虛擬貨幣暴跌,截至14日晚9時,比特幣中國數據顯示,比特幣當日下跌約20%,跌破2萬(wan) 元,萊特幣和以太幣日內(nei) 跌幅均超過30%。但是中國的影響力是強大的比特幣,並沒有在中國內(nei) 部消化此次叫停,全球市場跟著暴跌。

  似乎作為(wei) 一種“騙局”,比特幣已經被打上了恥辱柱。但是我們(men) 縱觀貨幣的曆史其實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承認即真實。

  貨幣的由來

  要明白這點,我們(men) 首先要從(cong) 貨幣的曆史開始說起。所有的人類文明都有一個(ge) 原始階段,在這個(ge) 階段沒有貨幣這個(ge) 概念,硬要說隻有“實物”貨幣。遍尋各國史料,我們(men) 不難找到以實物為(wei) 稅收的,尤其是在尚且原始的社會(hui) ,實物稅非常普遍。其原理也簡單,因為(wei) 文明程度相對滯後,人類的需求簡單就是吃喝拉撒。除了對這些有直接幫助的事物外,其餘(yu) 的都缺乏興(xing) 趣,自然也就不會(hui) 有嚴(yan) 格意義(yi) 上的貨幣了。哥倫(lun) 布到達前的美洲地區就普遍處於(yu) 這種狀態,以至於(yu) 初來乍到的殖民者能用簡單的物事換走大量金銀。

  金屬貨幣的出現意味著脫離原始

  而當文明進入相對高級的階段,國家或者城邦這種社會(hui) 形態就誕生了。和過去“部落”模式不同,其構成是“基於(yu) 想象的共同體(ti) ”。當這玩意出現以後,就說明了整個(ge) 社會(hui) 已經有了共識,有了很多“共同”承認的東(dong) 西。這個(ge) 時候貨幣就誕生,因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承認”這個(ge) ,你就能用它買(mai) 到你想要的東(dong) 西。幾乎所有的文明進入這個(ge) 階段都會(hui) 誕生金屬貨幣,目前已知最早的金幣來自公元前1400年的克羅伊斯國王。時間上正好是那個(ge) 城邦繁榮的時期。

  英國收藏的克羅伊斯金銀幣

  但是無論是中國的銅鐵貨幣亦或者是歐洲和中東(dong) 常見的金銀貨幣,就其本身而言,除了實用或裝飾之外是沒有任何多餘(yu) 的價(jia) 值。銅鐵基本是鑄造的,不能再作為(wei) 武器使用,金銀更是不能吃也不能用。其珍貴完全是因為(wei) 數量稀少,因為(wei) “難得”,所以被人們(men) 珍惜和“承認”。這就是貨幣的本質,也就是被人類“需求”,不然就是一堆礦物或者廢棄紙張。

  再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們(men) 再看人類的經濟發展史就會(hui) 有了別樣的理解。

  舊時的“新”貨幣——紙幣的發明與(yu) 發展

  紙幣是中國人引以為(wei) 傲的發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ge) 發明物的發展多麽(me) 地崎嶇坎坷。相信隻要讀過曆史教科書(shu) ,就會(hui) 對民國時期的“金圓券”記憶深刻,包括筆者在內(nei) ,對人們(men) 帶著一捆捆紙幣去買(mai) 東(dong) 西的老照片更是記憶猶新。

  而中國曆史上的朝代基本都有類似的時期。例如元世祖忽必烈繼位前,蒙古帝國的地方政府曾發行過類似宋、金兩(liang) 朝的紙幣。這些紙幣均有各自的準備金,但在使用上受到地域限製,非常不便。直至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中央才首次發行了可以全國通用的紙幣。

  中統元年(1260年)七月,元朝中央政府先印製了一種以絲(si) 為(wei) 準備金的“交鈔”。之後又於(yu) 同年十月,印造了後來著名的“中統鈔”。並規定“中統鈔”以銀為(wei) 準備金,每一貫抵同交鈔一兩(liang) ,每兩(liang) 貫抵同白銀一兩(liang) 。

  明代寶鈔堪稱曆代最爛的貨幣,沒有之一

  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元朝中央政府就開始將地方上貯存的準備金運往大都,挪作他用。到元成宗繼位時(1294年),各地鈔庫原有的936950兩(liang) 白銀,僅(jin) 剩下192450兩(liang) ,其餘(yu) 均被運往京師用做政府開銷。此後挪用現象愈演愈烈,隻要政府的收入不夠支出,就會(hui) 動用庫存準備金彌補。原本民間可在庫管處用紙幣兌(dui) 回金銀,然而鈔庫日益空虛,金銀兌(dui) 換越發困難,元鈔的幣值自然無法維持。

  如果說元朝是搜刮的話,那麽(me) 明朝就是屠宰。朱元璋在發行寶鈔之後就沒有設立儲(chu) 備金。朱元璋在訂立鈔法時明確禁止民間以金銀交易,但民間上繳金銀後也不準用寶鈔兌(dui) 回,簡直與(yu) 搶劫無異。同時,明寶鈔的發行又不規定上限,致使這種紙幣在創建之初就是一種貶值飛快的劣幣。

  元明兩(liang) 代的悲劇不在於(yu) 別的,在於(yu) 人們(men) 對紙幣認可程度極低。在其不能自由兌(dui) 換民間“認可度”較高的金銀之後,其價(jia) 值就飛速下降,最終跌至穀底。而超發更是加重了這種現象,因為(wei) 無論什麽(me) 東(dong) 西隻要多了其“價(jia) 值”就會(hui) 降低,人們(men) 對其“承認”自然也就減弱了。

  一直到民國為(wei) 止,大多數缺乏金融常識的中國人還是不理解這個(ge) 道理

  和中國最終因為(wei) 竭澤而漁走向毀滅的貨幣製度不同,紙幣在西方得到了蓬勃發展。雖然說歐洲正式引入紙幣是在1661年。由於(yu) 瑞典和中國一樣使用銅作為(wei) 金屬貨幣,幾公斤的重量讓人們(men) 受不了,紙幣得以在斯堪迪維納亞(ya) 發展。

  不過和元明不同,歐洲人此時已經有了相對係統的經濟學。十八世紀大衛休謨就特地指出了貨幣超發的結果。歐洲雖然也有幾次嚴(yan) 重的通脹,但是主要強國從(cong) 未竭澤而漁。有了相應的法規,政府部門通常情況下無法再超發貨幣。如英國央行隻有在黃金100%支持或高達1400萬(wan) 英鎊的政府債(zhai) 務的情況下才能發行新鈔。在市場能夠消化貨幣的情況下,其幣值自然就比較穩定,時間久了人們(men) 自然對其消除了不信任和排斥,這個(ge) 時候貨幣本身就是一種“認可”了。

  信用與(yu) 承認

  在政府信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金屬貨幣的保障就不再是必須的了。這個(ge) 時候“公信力”作為(wei) 一種新的標準就開始被提上了日程。畢竟人們(men) 要的是保障,貴重金屬普遍被人們(men) “承認”所以在公信力建立起來之前,貴金屬是最好的保障手段。不過說白了,人們(men) 要的不是貴金屬本身,而是希望自己的財產(chan) 不貶值,資產(chan) 不被縮水。在政府能夠保障這點的前提下,信用貨幣才能夠誕生。

  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jia) 值遠遠低於(yu) 其貨幣價(jia) 值,而且與(yu) 代用貨幣不同,它與(yu) 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的金融危機之後,各國政府紛紛脫離了金銀本位,轉而用政府公信力作為(wei) 擔保。這種貨幣本身就是價(jia) 值,在二戰擊敗德國之後,美國一度讓德國貨幣自由兌(dui) 換美元來保證其價(jia) 值堅挺。可見其作用已經和貴金屬沒有什麽(me) 區別了。

  英格蘭(lan) 銀行章程,法律保障不超發是貨幣堅挺的關(guan) 鍵

  而美國之所以都能夠用自己的貨幣取代貴金屬的作用,就是因為(wei) 其公信力已經堪比金銀,人們(men) “承認”它。這個(ge) 時候雖然美國沒有像過往列強那樣來個(ge) “日不落”式的稱霸,但是已經是無冕之王了。可惜的是,美國信錯了人,把印刷馬克的印鈔機給了蘇聯一台。結果蘇聯人毫不客氣地換走了一億(yi) 美元,這在當時是筆巨款。結果兌(dui) 換機製報廢,德國人民最終還是靠自己恢複起來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已經了解了金融本質之後,人類也開始尋找新的方法。如果說金屬貨幣表示國家的誕生,紙幣意味著政府公信力的確立,那麽(me) 比特幣就是互聯網時代的象征。既然公眾(zhong) 需要的是一個(ge) “保障”,那麽(me) 為(wei) 何一定要政府才能夠給予呢?基於(yu) 這個(ge) 理念中本聰提出了比特幣。和以往所有貨幣不同,比特幣沒有固定的發行單位,不再拘束於(yu)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同時其有著一套嚴(yan) 密的算法,保障其不會(hui) 超發導致通脹。但由於(yu) 是互聯網發行的,並沒有實體(ti) ,因此就和“用紙買(mai) 東(dong) 西”一樣飽受大眾(zhong) 的質疑,也留下了相當多的隱患。

  由於(yu) 互聯網計算發行貨幣的手段實在太過驚世駭俗,這讓不少人呼籲監督甚至禁止比特幣。美國西佛吉尼亞(ya) 州的民主黨(dang) 參議員喬(qiao) .曼欽就像多個(ge) 聯邦政府的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呼籲盡快封殺“擾亂(luan) 金融秩序”的比特幣。而美國十九世紀因為(wei) 私人發行貨幣而導致市場上出現了數千種貨幣的曆史,也讓不少人對比特幣這種不受任何監管的私人貨幣表示擔憂。這次國內(nei) 封殺比特幣交易平台,也促使人們(men) 反思,比特幣這一步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結語

  貨幣伴隨著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每當人類社會(hui) 即將踏入新的階段的時候,貨幣也會(hui) 隨之進化。從(cong) 最為(wei) 原始的實物到文明形成產(chan) 生的金屬貨幣,從(cong) 笨重的金屬貨幣發展到需要金融手段才能玩轉的紙幣,都無一例外地標誌著新的時代。

  互聯網貨幣作為(wei) 私人發行的虛擬貨幣,是最終被所有人接受成為(wei) 時代的開創者,還是像寶鈔一樣成為(wei) 失敗的斂財工具,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