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把行政複議建成解決行政爭議的主渠道

發稿時間:2017-08-24 13:41:54   來源:光明日報  

  現代社會(hui) 是多元的社會(hui) ,普通公民、組織之間會(hui) 產(chan) 生糾紛和爭(zheng) 議,即民事糾紛;政府或者行政機關(guan) 與(yu) 公民、組織之間也會(hui) 發生糾紛和爭(zheng) 議,即行政爭(zheng) 議。糾紛和爭(zheng) 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有公正而有效的解決(jue) 爭(zheng) 議的渠道和方式,使社會(hui) 和諧穩定。對於(yu) 民事糾紛,已存在多元的解決(jue) 渠道;對於(yu) 行政爭(zheng) 議,由於(yu) 爭(zheng) 議者一方是掌握行政權力的行政機關(guan) ,就多了作為(wei) 行政爭(zheng) 議一方的行政機關(guan) 依法設置解決(jue) 爭(zheng) 議的組織和途徑,直接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這是世界各國都有的製度,在我國稱為(wei) 行政複議。

  行政訴訟與(yu) 行政複議是我國兩(liang) 種正式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的途徑。行政訴訟由法院解決(jue) ,適用司法程序;行政複議通常由上一級行政機關(guan) 解決(jue) ,適用相對簡單程序。兩(liang) 種途徑各有自己的優(you) 勢,兩(liang) 種途徑並存,既在於(yu) 更快更好地解決(jue) 現代社會(hui) 中日益增多的行政爭(zheng) 議,並為(wei) 爭(zheng) 議的當事人,特別是普通公民、組織提供可資選擇的渠道,也在於(yu) 通過雙管齊下發揮各自解決(jue) 糾紛的優(you) 勢。

  行政訴訟由行政機關(guan) 之外的第三方解決(jue) ,較為(wei) 中立客觀,司法程序以公正為(wei) 導向,較為(wei) 嚴(yan) 格。同時,司法被公認為(wei) 公正的代表,因而各國都賦予司法以最終裁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的功能。這樣,行政複議與(yu) 行政訴訟就成為(wei) 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的兩(liang) 個(ge) 階段。

  但行政複議具有自身的優(you) 勢:一是專(zhuan) 業(ye) 性。行政複議機關(guan) 仍是行政機關(guan) ,本身擁有各行各業(ye) 的專(zhuan) 家,具有解決(jue) 相關(guan) 行政爭(zheng) 議的專(zhuan) 業(ye) 性和技術性的經驗和條件;二是便捷性。程序相對簡便快速;三是低廉性。行政複議不收費;四是範圍較寬。行政訴訟的司法審查以合法性審查為(wei) 限。行政複議的審查既可以審查合法性,也可以審查合理性,對當事人保護的範圍更寬。

  因此,把行政複議放在行政爭(zheng) 議解決(jue) 的大語境,特別是與(yu) 行政訴訟相比較中進行分析,行政複議應當成為(wei) 普通公民、組織遇有對行政機關(guan) 的決(jue) 定不滿產(chan) 生爭(zheng) 議時的優(you) 先選擇的解決(jue) 渠道。大量的行政爭(zheng) 議可以通過行政複議加以解決(jue) ,為(wei) 行政訴訟起到過濾器、替代者的作用,讓司法能專(zhuan) 注於(yu) 複雜、疑難、爭(zheng) 議大等重大行政爭(zheng) 議案件,實現行政複議與(yu) 行政訴訟功能的合理配置。

  正是基於(yu) 上述考慮,改革開放後行政訴訟與(yu) 行政複議在我國幾乎同步發展,在行政訴訟法於(yu) 1990年實施後不久即頒布行政複議條例,1999年上升為(wei) 現行的行政複議法。此後,國務院又製定了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在20多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行政複議範圍有所擴大,行政複議組織和行政複議程序有所變化,具體(ti) 製度有所創新,經過調整、完善的行政複議製度解決(jue) 了大量行政爭(zheng) 議,在監督政府行政、保障公民權益和解決(jue) 行政糾紛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伴隨著我國經濟轉軌和社會(hui) 轉型,近十年來包括行政爭(zheng) 議在內(nei) 的社會(hui) 矛盾糾紛增多,人民群眾(zhong) 對公正要求提高,行政訴訟和行政複議均麵臨(lin) 著挑戰。麵對此種局麵,行政訴訟率先求變,2014年底,行政訴訟法迎來第一次修訂,致力於(yu) 解決(jue) “立案難、審理難和執行難”。在司法體(ti) 製改革的大勢下,行政訴訟製度改革帶來了許多積極變化,行政訴訟案件數量上升,已領先於(yu) 行政複議案件數量。相反,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試點和行政複議權相對集中改革,在實踐中雖有進展,但未實現實質性突破,行政複議法修改遲遲不能進入修訂議程。行政複議製度改革迫在眉睫,必須采取切實舉(ju) 措,才能把行政複議建設成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

  第一,著力於(yu) 解決(jue) 行政複議的公正問題。公正是爭(zheng) 議解決(jue) 的靈魂和生命線,但卻是行政複議存在的先天性問題。行政複議機關(guan) 雖原則上是爭(zheng) 議一方的行政機關(guan) 的上級機關(guan) ,但畢竟仍屬行政係統,必然帶有“官官相護”或各種幹預過多之嫌,至少普通公民、組織會(hui) 有這樣的疑慮和擔心。不消除這樣的疑慮和擔心,行政複議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就無法成為(wei) 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如何解決(jue) 行政複議的公正性問題,是世界各地都力爭(zheng) 解決(jue) 的問題。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推行的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試點和行政複議機構相對集中、獨立的改革,就是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應當在評估完善後加以推行。

  第二,明確行政複議的目標和功能。行政複議首先是為(wei) 了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促進社會(hui) 和諧,在此基礎上,保護公民權益,監督行政機關(guan) 依法行政。對目標和功能的明確,將直接影響具體(ti) 製度的設計。

  第三,完善行政複議程序。應當設置多元的行政複議程序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充分發揮行政複議的特點和優(you) 勢。總體(ti) 而言,行政複議程序應當親(qin) 民、便民和利民,在此基礎上對占多數的行政複議案件采取更靈活、簡捷的程序加以解決(jue) 。但是,對複雜的行政複議案件應設置更嚴(yan) 格、更公開的程序,以保證其公正性。

  第四,加快行政複議法修訂。修訂行政複議法,既是完善行政複議製度的過程,也是不同意見紛呈並達成共識的過程。行政複議法修訂不能進入議事日程,導致問題探討不能聚焦、試點不能深入和公眾(zhong) 預期不能實現等,急需改變。應當通過行政複議法的修訂,帶動相關(guan) 問題的探討,推進相關(guan) 問題的解決(jue)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