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體(ti) 製

文章

“刀刃向內”,“放管服”向縱深推進

發稿時間:2017-07-27 14:06: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

  黨(dang) 中央、國務院圍繞“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的改革目標,持續深化改革,政策紅利得到持續釋放。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ti) 887萬(wan) 戶,同比增長13.2%,平均每天新設4.9萬(wan) 戶,再創曆史新高。

  頂層設計持續發力

  今年上半年,單是以國務院名義(yi) 下發的“放管服”改革文件就不少於(yu) 7份,涉及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調整投資負麵清單、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激發社會(hui) 領域投資活力等多個(ge) 方麵,為(wei) 企業(ye) 再鬆綁。

  為(wei) 確保政策真正落地,國務院今年還派出多個(ge) 專(zhuan) 項督查組到各地督查“放管服”落實情況,解決(jue) 實際痛點。“放管服”改革今年要做到五個(ge) “為(wei) ”:為(wei) 促進就業(ye) 創業(ye) 降門檻,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減負擔,為(wei) 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wei) 公平營商創條件,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生活增便利。

  隨著政策的出台,曾經困擾企業(ye) 的係列問題迎刃而解。自1994年以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一直堅持“整車企業(ye) 中外合資中方股比不得低於(yu) 50%”和“外商在華最多隻能建兩(liang) 家合資整車企業(ye) ”兩(liang) 條“紅線”。但今年5月22日,國家發改委批複了江淮汽車與(yu) 大眾(zhong) 汽車(中國)合資生產(chan) 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大眾(zhong) 在華有了“合法合規”的第三家合資公司。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明確提出,外商在華建立純電動車合資企業(ye) 數量不再受上限兩(liang) 家的製約。這為(wei) 中外企業(ye) 在新興(xing) 電動汽車行業(ye) 的合作打開了大門。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認為(wei) ,上半年,“放管服”重點仍在“放”字上,但力度更大、更深、更廣,“之前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五證合一、削減職業(ye) 資格許可、企業(ye) 注冊(ce) 便利化等領域,相對容易,而今年開始向工業(ye) 領域、外商投資領域深入推進,可以說是從(cong) 權力部門切割利益,不折不扣的‘刀刃向內(nei) ’”。

  利用互聯網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得到了全社會(hui) 點讚。數據顯示,上半年,網民對“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職業(ye) 資格認定、加快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滿意率都在90%以上。

  基層實踐主動創新

  從(cong) 今年1月24日起,“12345”在江蘇省變成一個(ge) 神奇的數字,老百姓隻要有任何問題,不管是下水道堵了,還是注冊(ce) 企業(ye) 遇到難題了,撥打這個(ge) 熱線、登錄這個(ge) 網站,都能找到解決(jue) 方案。而過去,大家要記住燃氣公司電話、電力公司電話、12315投訴熱線、稅務局電話等,有些部門甚至都搜不到聯係方式。

  變化的背後,是覆蓋省市縣三級、13個(ge) 市級平台和90家省級部門聯動的全省12345在線服務體(ti) 係。難得之處在於(yu) ,這項工作既沒有文件要求,也不是領導指派,完全來自基層的主動創新。

  “江蘇原來54個(ge) 市、縣(市)開通了熱線,但隻能解決(jue) 本地、本部門事項。群眾(zhong) 需要一個(ge) 省級平台解決(jue) 難題。”江蘇省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張旻表示,建立平台的初衷是滿足老百姓需求,而且在“互聯網+”政務服務蓬勃發展、方興(xing) 未艾的今天,把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渠道由電話改為(wei) 互聯網,實現“熱線”向“在線”嶄新轉型,可以大大拓寬政府為(wei) 民服務的渠道。

  改革也倒逼政府優(you) 化服務,把行政機關(guan) 推上網,其辦事效率、服務作風就會(hui) 全程留痕、一覽無餘(yu) ,倒逼政府繼續改進服務。

  隨著“放管服”意識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開動腦筋,推出了諸多便利化措施:今年啟動的“多證合一”改革,從(cong) 最初一些地方的“6證合一”“9證合一”,到廣西北海的“53證合一”,辦證程序最多已經從(cong) 跑19個(ge) 單位、需要50個(ge) 工作日,縮減為(wei) 一個(ge) 窗口、5個(ge) 工作日;在上海浦東(dong) 新區政府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hui) ,“全網通辦”改革將金融貿易、食品藥品等14個(ge) 部門、104個(ge) 區級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企業(ye) 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情;烏(wu) 魯木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國稅局在轄區推廣增值稅申報“一表集成、零錄入”改革,實現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係統自助填寫(xie) 、進銷項數據遠程一鍵導入和申報表零錄入等功能。

  這些從(cong) 基層實踐中長出的便民利民之花,整體(ti) 、全麵改善了我國的營商環境,為(wei) 企業(ye) 經營創造了更加豐(feng) 沃的土壤。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躍升18位。但是橫向比較,我國營商環境排名不僅(jin) 落後於(yu) 發達經濟體(ti) ,也落後於(yu) 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國當前對企業(ye) 的條條框框還是太多,就算‘53證合一’,那還是有53個(ge) 證。”盤和林認為(wei) ,企業(ye) 等經濟主體(ti) 實際上是全過程鏈管理,出生固然重要,但成長、持續生存才是最終目的,因此“放管服”向生產(chan) 經營環節延伸刻不容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