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文明史視野中的中國複興

發稿時間:2017-07-20 14:00:29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存剛

  中國複興(xing) 是多維度現象,涉及經濟、政治、社會(hui) 等不同領域。從(cong) 文明史的視角審視中國複興(xing) ,可以做出四項重大判斷,即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中國核心價(jia) 值理念的延續和發展,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的複興(xing)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東(dong) 方文明的複興(xing)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人類不同文明體(ti) 之間的關(guan) 係將重新進入平等狀態。

  中國複興(xing) 是舉(ju) 世關(guan) 注的重大事件。觀察和解讀這一重大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視角,比如政治的、經濟的或社會(hui) 的。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焦點和獨特優(you) 勢,當然也會(hui) 有不同的盲點和劣勢。通過不同的視角觀察和解讀所做出的判斷和所得出的結論,也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時候甚至是南轅北轍。

  本文擬從(cong) 文明史的視角觀察和解讀中國複興(xing)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wei) 人類曆史並不是人類這個(ge) 具有高度能動性的主體(ti) 的自然史,而是一部文明史,即人類在其獨有的“人文動機”支配下所進行的創造性、可積累的實踐曆程。人類文明史在總體(ti) 上是不斷進步、持續向上的,因而它也是日益趨近真、善、美的。各種文明體(ti) 的誕生、成長和消亡,不同文明體(ti) 之間的相互激蕩、相互借鑒,人類文明整體(ti) 上的進步,勾勒出了這一複雜演化過程的基本軌跡。

  具有5000多年文字記載史的中國,本質上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文明體(ti) ,其內(nei) 部呈現出多元共生、多元一體(ti) 的複合狀態。中國文明從(cong) 來沒有中斷過,並持續地向前發展,展現出驚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並因此在人類文明史的整體(ti) 演化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世界文明的總體(ti) 譜係中占據著十分獨特的位置。著名美籍華裔曆史學家許倬雲(yun) 在《說中國——一個(ge) 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ti) 》一書(shu) 中指出:“‘中國’這個(ge) 共同體(ti) ,與(yu) 其說是國家,毋寧說是個(ge) ‘天下’。它沒有邊界,可是周邊對中央王朝有不同程度的歸屬……中國固然以儒家為(wei) 思想主體(ti) ,卻同樣有強大的佛教和道教影響,更別提還有許多地方性的信仰在發揮作用……因為(wei) 有多元並存的空間,中國體(ti) 係容易接納外來因素,也因為(wei) 沒有階級割裂,容許社會(hui) 流動,易於(yu) 進行內(nei) 在調適。” 因此,從(cong) 文明史的視角觀察和解讀中國這個(ge) 偉(wei) 大文明體(ti) 的複興(xing) ,可以說適得其所。

  從(cong) 文明史的視角觀察中國複興(xing) ,大體(ti) 可以形成以下四個(ge) 方麵的判斷。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中國核心價(jia) 值

  理念的延續和發展

  中國的曆史並不完全是一個(ge) 主權國家的曆史,而是一個(ge) 文明體(ti) 的曆史,因為(wei) 主權意義(yi) 上的中國隻是晚近出現的一種國際關(guan) 係事實,是中國文明與(yu) 歐洲文明接觸之後在政治層麵上的一種反應,是中國文明發展到特定曆史階段的一種形態。基辛格在引起廣泛關(guan) 注的《論中國》一書(shu) 中就寫(xie) 道:“中華文明不是作為(wei) 一個(ge)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民族國家,而是作為(wei) 一種永恒的自然現象在曆史上出現。”

  中國文明經過5000多年的曆史變遷,其間雖然經曆了內(nei) 外一係列嚴(yan) 峻的挑戰,甚至遭遇過來自外部世界的重大屈辱,但它始終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深深植根於(yu) 廣袤的中國大地,又不斷從(cong) 與(yu)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汲取豐(feng) 富營養(yang) ,從(cong) 而塑造了自己寬和包容的品格。對於(yu) 這一點,中外眾(zhong) 多史學家在相關(guan) 著述中都有細致的描述。在漫長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進程中,的確有衝(chong) 突、有矛盾、有疑惑、有拒絕——我們(men) 無須回避這一點,否則,我們(men) 就是曆史虛無主義(yi) 者,但更多的是學習(xi) 、是消化、是融合、是創新——這也是我們(men) 必須反複強調、大力弘揚的,否則,我們(men) 同樣是曆史虛無主義(yi) 者。

  對於(yu) 如何認識和處理文明間的關(guan) 係,中國古代哲人們(men) 提出了許多具有巨大包容性和持久生命力的理念,比如“貴和諧,尚中道”“道並行而不悖,萬(wan) 物並育而不害”“天下百慮而一致,同歸而殊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等。中國先人們(men) 也在社會(hui) 實踐中切實踐行了這些理念。

  考古學發現,早在史前時期,中國地區的五六種文化係統,包括紅山文化、大汶口—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仰韶文化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同時並存,各擅其場。它們(men) 彼此接觸,有相當可觀的商業(ye) 交換與(yu) 文化交流”。正是在這種交換和交流的過程中,共同體(ti) 觀念得以形成,身份認同意識得以確立,中國雛形得以出現。即使是被普遍視為(wei) 閉關(guan) 鎖國始作俑者的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還曾使用過“華夷無間”這樣的字眼;永樂(le) 皇帝朱棣則走得更遠,提出並實施了“無間內(nei) 外,均視一體(ti) ”的政策。這種對待其他文明體(ti) 的正確態度和恰當做法,正是中國文明生生不息並不斷躍上新台階、開拓新境界的巨大精神源泉。

  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在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曆史新高度但也麵臨(lin) 複雜新局麵的今天,重溫這些理念,創造性地發展和持續性地堅守這些理念,對於(yu) 我們(men) 正確處理“我與(yu) 他”“中與(yu) 外”的關(guan) 係,抵禦極端民族主義(yi) 、文化中心主義(yi) 的誘惑,消除形形色色的誤解,化解各種各樣的敵意,構建良好的內(nei) 外環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yi) 。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的複興(xing)

  社會(hui) 主義(yi) 是理論、運動和製度的複合體(ti) ,是人類在發展方式領域對正義(yi) 、平等、自由、效率等普遍價(jia) 值的重要探索,因而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hui) 主義(yi) 已經具有數千年的曆史,而不像人們(men) 通常所認為(wei) 的那樣隻有數百年的曆史。美國曆史學家威爾?杜蘭(lan) 特(Will Durant)在《曆史的教訓》一書(shu) 中,就曾用公元前2100年蘇美爾的史實論證過這一觀點。社會(hui) 主義(yi) 曾經在世界範圍內(nei) 擁有巨大的吸引力,並在實踐中取得過舉(ju) 世公認的輝煌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蘇聯的卓越表現,曾讓最為(wei) 保守的歐美政治家也不得不公開讚歎。很多不懷偏見的歐美學者認為(wei) ,如果沒有蘇聯的頑強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將難以預料。

  20世紀60—70年代,世界上自稱實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國家一度接近70個(ge) 。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東(dong) 歐劇變、蘇聯解體(ti) ,使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遭受重大挫折。所幸,中國這個(ge) 東(dong) 方的社會(hui) 主義(yi) 大國頂住了空前巨大的外部壓力,穩住了自己的陣腳,確認了前進的方向,堅持了自己選擇的道路,並迅速躍升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成為(wei) 牽動國際形勢發展、引領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的重要力量。

  關(guan) 於(yu) 中國複興(xing) 對於(yu) 世界格局、地緣政治等方麵的巨大意義(yi) 和深遠影響,學術界已有較為(wei) 豐(feng) 富和深入的闡釋。事實上,中國複興(xing) 對於(yu)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的意義(yi) 同樣是巨大的、深遠的。從(cong) 空間範圍看,當下的中國文明涵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其中,大陸走的是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港澳台走的是資本主義(yi) 道路。無論從(cong) 人口、幅員還是發展潛力,抑或國際承認、國際影響來看,大陸都是中國文明當之無愧的代表,也是國際法意義(yi) 上的中國代表。因此,大陸的方向,就是中國文明的方向;大陸的未來,就是中國文明的未來。而自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之後的近40年間,大陸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越來越自信,由此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已經深刻改變了東(dong) 亞(ya) 地區的格局,並在相當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今世界的麵貌。不僅(jin) 如此,大陸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還將深刻影響世界上的非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態度。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這將極大地提振其他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信心,因為(wei) 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方麵所取得成就的震撼性,是任何有正常理性的人都無法忽視的。而這兩(liang) 點對於(yu) 世界的整體(ti) 發展、人類文明的整體(ti) 進步都有重要意義(yi) 。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威爾?杜蘭(lan) 特也認為(wei) :“對資本主義(yi) 的恐懼,迫使社會(hui) 主義(yi) 不斷擴大自由;而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恐懼,則迫使資本主義(yi) 不斷增加平等。”因此,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持續發展,將在相當大程度上改變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與(yu) 資本主義(yi) 製度之間的關(guan) 係,在世界範圍內(nei) 複興(xing) 社會(hui) 主義(yi) ,使世界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使全球治理體(ti) 係更加完善有效。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

  東(dong) 方文明的複興(xing)

  即使是最為(wei) 粗略的類型學劃分,世界文明至少也有東(dong) 西之別。在東(dong) 方文明中,中國文明毫無疑問是其中最為(wei) 璀璨奪目的一種,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種。這一點已經為(wei) 學術界所公認。深諳世界曆史進程的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shu) 中就曾寫(xie) 道:“中國的語言、文化和政治體(ti) 製是文明的標誌。哪怕是地區性的競爭(zheng) 對手和外來征服者也分別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中華文明,作為(wei) 自己合法性的標誌(通常是走向被中國同化的第一步)。”

  中國文明也曾經因為(wei) 自身的璀璨奪目和對外部世界的巨大影響力,得到過西方世界眾(zhong) 多哲人的持續讚美。歐洲文藝複興(xing) 時期的偉(wei) 大思想家伏爾泰就說過:中國是“舉(ju) 世最優(you) 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國家”“當我們(men) 還是野蠻人的時候,這個(ge) 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歐洲陷於(yu) 迷信腐敗的時候,中國人已經實行最有道德的純粹宗教了”。伏爾泰甚至認為(wei) ,“東(dong) 方是一切學術的搖籃,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來的”。萊布尼茨、孟德斯鳩、黑格爾也有類似的論述。但自近代以來,由於(yu) 西方文明的迅猛崛起以及強大的對外擴張態勢,也由於(yu) 東(dong) 方國家陸續成為(wei) 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包括中國文明在內(nei) 的東(dong) 方文明的光芒一度被嚴(yan) 重遮蔽,東(dong) 方文明的價(jia) 值被有意無意地貶低了。在一段並不算短的時間內(nei) ,似乎世界上隻有一種文明是先進的、方向性的,那就是以希臘文明為(wei) 源頭、以基督教為(wei) 信仰、以市場體(ti) 製為(wei) 經濟基礎和以代議製為(wei) 政治基礎的西方文明——歐洲文明是主體(ti) ,美國文明是它的衍生態。一切以西方文明為(wei) 尺度,一元化的曆史哲學和單向度的曆史思維大行其道。但人類文明的現實進程有力地證偽(wei) 了這一錯誤觀念。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中國文明再度複興(xing) 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東(dong) 方文明另一大代表的印度也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印度文明也已呈現出複興(xing) 的巨大可能性。中國文明與(yu) 印度文明交相輝映的局麵將再次呈現。由此,東(dong) 方文明將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自信和尊嚴(yan) ,它不再僅(jin) 僅(jin) 是西方文明的被動追隨者,而日益成為(wei) 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個(ge) 主動創造者。

  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

  人類不同文明體(ti) 之間的關(guan) 係

  將重新進入平等狀態

  孟子曾經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的差異化發展是一種客觀現象,是文明多樣性的現實基礎,也是文明持續進步的動力源泉,但差異化、多樣性絕不意味著文明有高低之分、優(you) 劣之別。對於(yu) 這一點,當代中國領導人曾經反複強調過。2014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演講中鄭重指出:“各種文明在價(jia) 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you) 劣之分。”

  然而,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刻意抬高自己所在文明的價(jia) 值和地位,以十分傲慢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其他文明,以十分粗暴的方式處理自身文明與(yu) 其他文明的關(guan) 係。這也是引發所謂的“文明的衝(chong) 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具有悠久曆史、燦爛文明、廣闊空間、龐大人口的中國複興(xing) ,意味著人類文明將由此進入一個(ge) 新階段,即東(dong) 方文明與(yu) 西方文明日益趨近平等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兩(liang) 種文明的相互激蕩難以避免,但也會(hui) 因此進一步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相互成就。東(dong) 方文明將在中國複興(xing) 的過程中重拾失落已久的自信,獲得更多尊重;西方文明也將因自身的相對衰落而不得不采取謙遜姿態,踐行其所宣示的多元主義(yi) 理念。由此,人類不同文明體(ti) 之間的關(guan) 係將重構,實現各種文明體(ti) 之間平等相處、和諧共存、攜手並進的目標離我們(men) 又近了一步。

  總之,從(cong) 文明史的視角看,中國複興(xing) 是有雄厚曆史基礎、真切現實依據的。它將為(wei) 人類對更為(wei) 美好生活的探索提供積極啟示和可供參照的現實路徑,在造福中國人民的同時,也將為(wei) 人類文明的整體(ti) 發展提供可靠的新動能。■

  (作者係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外交學係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