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中國共產黨“四個自信”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發稿時間:2017-07-14 11:30:28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陳邵桂

  作者: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湖南工業(ye) 大學基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講話說:“全黨(dang) 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ge) 政黨(dang) 、哪個(ge) 國家、哪個(ge) 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曆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ge) 自信”思想,是從(cong) 毛澤東(dong) 到習(xi) 近平曆經90多年形成與(yu) 發展起來的。

  (一)

  毛澤東(dong) 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四個(ge) 自信”的概念,但是,早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就形成了“四個(ge) 自信”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dong) 領導秋收起義(yi) 在進軍(jun) 長沙途中遇挫,決(jue) 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nong) 村。這是毛澤東(dong) 開創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端,近代中國從(cong) 國情的實際出發,走上了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秋收起義(yi) 以後20多年漫長而艱難的革命征途中,毛澤東(dong) 對道路自信的初心始終未變。

  革命道路的探索不能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因此,道路自信必然源於(yu) 理論自信。1936年,毛澤東(dong) 在和埃德加·斯諾談及1920年赴北京閱讀馬克思主義(yi) 著作的情況時說過:“我接受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它是對曆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就是毛澤東(dong) 最初的理論自信,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隨著革命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入,與(yu) 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相伴而生的,是毛澤東(dong) 對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前途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自信。對此,毛澤東(dong) 在《新民主主義(yi) 論》等一係列著作中有過深入的論述,其科學性已經實踐證明。

  中國曆史悠久且古代文化發達,可當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近代中國封閉的大門時,有人主張中國文化本位,有人主張全盤西化。中國文化向何處去?這也就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必須回答和解決(jue) 的問題。因為(wei) 近代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既是政治選擇,也是文化認同,所以,毛澤東(dong) 在《新民主主義(yi) 論》一文中以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文化自信回答和解決(jue) 上述問題,為(wei)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

  鄧小平承前啟後,繼承毛澤東(dong) “四個(ge) 自信”的思想。正如他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所說的:“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dong) 同誌開辟的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鄧小平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開幕詞》中更加明確地指出:“把馬克思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這就是我們(men) 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思想的最初表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自信”思想形成的開端。曆經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ti) ,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到黨(dang) 的十八大,胡錦濤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概念。

  (三)

  習(xi) 近平將馬克思主義(yi) 與(yu) 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豐(feng) 富深化和發展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四個(ge) 自信”思想。

  首先,習(xi) 近平明確提出了“四個(ge) 自信”的概念,如上述“全黨(dang) 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將胡錦濤在黨(dang) 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三個(ge) 自信”擴展為(wei) “四個(ge) 自信”。

  其次,習(xi) 近平論述了“四個(ge) 自信”的相互關(guan) 係。2016年5月,習(xi) 近平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的講話中指出:“我們(men) 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的講話中特別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也就是說,在“四個(ge) 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礎。

  再次,習(xi) 近平論述了“四個(ge) 自信”的功能。2013年3月,習(xi) 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hui) 議的講話中,在談及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後接著說:“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wei) 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也就是說,中華民族邁向未來是不能沒有精神動力的強勁推動的。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xi) 近平在同各界優(you) 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又說:“一個(ge) 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自信”,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動力,這是對“四個(ge) 自信”功能的明確表述。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四個(ge) 自信”思想是從(cong) 毛澤東(dong) 到習(xi) 近平,曆經90多年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是曆史經驗的總結,是未來發展的引擎。(執筆:陳邵桂)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