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落地了嗎——來自京贛魯改革一線的報道
發稿時間:2017-07-03 14:26:34 來源:人民日報
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改革。改革落實情況如何?企業(ye) 活力是否得到激發?群眾(zhong) 辦事是否更加方便?簡政放權後,監管能否跟得上?本報記者赴北京、江西、山東(dong) 進行了采訪。
行政審批明顯提速,簡政放權是企業(ye) 獲得感最強的政策措施之一
長期以來,審批事項過多,審批周期過長,企業(ye) 普遍詬病。“放管服”改革後,情況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現在公司新項目審批,兩(liang) 天就能解決(jue) !”江西沃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周慧蓉高興(xing) 地說,公司是新餘(yu) 市高技術企業(ye) ,2016年底啟動新三板轉主板工作,計劃新增投資項目3個(ge) ,董事會(hui) 要求2017年1月底前完成項目立項備案。但此時3個(ge) 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都沒撰寫(xie) ,要在一個(ge) 月內(nei) 完成備案,壓力山大。
完成3個(ge) 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後,2017年1月24日,沃格光電提交項目申請材料。為(wei) 節省時間,周慧蓉與(yu) 新餘(yu) 市高新區發改局辦證窗口溝通,先將申報表格發給工作人員初審修改,同時進行網上平台申報。
1月26日中午12點,確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最終修改稿後,周慧蓉立即與(yu) 辦證窗口聯係,工作人員放棄中午休息立刻審核材料,新餘(yu) 市高新區發改局主管官員同時審核。下午4點多,沃格光電就拿到了項目立項批複。“1天後就是春節,審批順利通過,我們(men) 過了個(ge) 愉快的春節。”周慧蓉笑著回憶。
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yu) 江西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行政審批明顯提速。數據顯示,江西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8%,平均辦結時間由23.6個(ge) 工作日減至13.8個(ge) 工作日。
審批事項減少,效率提升,激發了市場活力。2014年以來山東(dong) 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ti) 3909戶、新增注冊(ce) 資本(金)54.43億(yi) 元,遠高於(yu) 商事製度改革前的1716戶和12.93億(yi) 元。去年入駐濟南高新區的濟南湯尼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濱海說,對於(yu) 小型科技企業(ye) 發展來說,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齊全非常重要。“‘放管服’改革後,無論是項目審批還是其他服務支持,濟南高新區的效率都提高了很多,軟件園吸引了2000多家小微軟件企業(ye) 入駐,產(chan) 業(ye) 聚集效應明顯。”
從(cong) 全國範圍看,情況也大抵如此。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部門分9批大幅削減行政審批,共取消或下放618項。國家統計局2016年四季度對全國9萬(wan) 家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簡政放權同創新支持、減稅降費一起,成為(wei) 企業(ye) 獲得感最強的三大政策措施。
審批製度改革深入推進,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
個(ge) 別項目審批還需較長時間。一家高科技公司反映,近年來公司申報了一些專(zhuan) 利,審批時間一般為(wei) 2—3年,最長達4年,有的專(zhuan) 利光排隊等待審查就需1年以上,一些專(zhuan) 利等拿到手已失去市場價(jia) 值。
審批事項下放,基層承接能力弱,接住、管好麵臨(lin) 一些困難。江西省發改委下放到縣級發改局的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共9項,有的縣由於(yu) 相關(guan) 專(zhuan) 家水平不高、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不足、檢驗檢測設備缺乏等原因出現接不住現象。2016年2月以來,分宜縣發改局共受理涉及下放審批事項的投資項目7個(ge) ,5個(ge) 仍需由新餘(yu) 市發改委批複。
便民政務服務群眾(zhong) 辦事增便利,打通“信息孤島”定下時間表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個(ge) 重要標準是看它能否為(wei) 群眾(zhong) 生活及辦事增便利。讓群眾(zhong) 辦事更便捷,基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北京市密雲(yun) 區山大溝深,有的村子離城區有近百公裏路程,村民進城辦事很不方便。為(wei) 此,密雲(yun) 區委區政府於(yu) 2013年10月在北京市率先建成了區、鎮(街)、村(居)“三級聯動”政務服務體(ti) 係,發布了“三級聯動”服務清單,從(cong) 此,計生、社保、民政等很多事項村民在村裏就可以辦。
密雲(yun) 區溪翁莊鎮東(dong) 智東(dong) 村的便民服務代辦站導示牌上,列著130個(ge) 代辦和谘詢項目。有工作人員正在幫梁老漢充手機話費,有工作人員正在幫52歲盧姓殘疾人、低保戶代辦藥費報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130個(ge) 項目,能代辦的,村民交齊材料回家等著,限時辦妥;不能代辦的,也會(hui) 給村民講解清楚,避免跑冤枉路。
像這樣的便民服務代辦站,密雲(yun) 區377個(ge) 行政村(居)都有。過去群眾(zhong) 辦事需要找多個(ge) 部門多個(ge) 辦事人員,現在一站式全搞定。“群眾(zhong) 來回跑”變為(wei) “部門協同辦”,“信息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運行以來,三級服務中心共辦理108萬(wan) 多件服務事項,經估算,平均每年節約群眾(zhong) 辦事出行、誤工等成本1000多萬(wan) 元。
北京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方便服務群眾(zhong) 。在西城區,居民申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時,不用證明其殘疾人身份,靠曾經申辦過的數據沉積即可提交申請,填寫(xie) 數據項減少50%,受理時長縮減80%。
不光是北京,“聯動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全國很多地方通過改革,很好地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辦事“最後一公裏”問題。但記者采訪也發現,在打造便民政務服務體(ti) 係過程中,“信息孤島”現象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前不久,某苗木種植基地劉老板在申報印花稅時就遇到了煩心事:需要在稅務局重新登記工商注冊(ce) 信息。縣稅務大廳工作人員解釋說,當地工商與(yu) 稅務沒實現實時聯網,無法及時在稅務係統查看到營業(ye) 執照信息。
為(wei) 掃清類似的障礙,日前國務院為(wei) 打通“信息孤島”定下時間表:明年6月底前實現國務院各部門整合後的政務信息係統統一接入國家共享平台。
監管不能隨意,放權不能放任,“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聯合懲戒
簡政放權,放權不放任,就得靠監管。記者采訪發現,當前監管職責事項不夠具體(ti) 、標準要求不夠明確等,成為(wei) 事中事後監管的難點,加強監管需要有新舉(ju) 措、新辦法。
北京市將重點落在“陽光執法”上,不斷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運行模式。北京市工商局局長陳永說,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目的就是要堵住“想由誰查由誰查”的漏洞,壓縮“想怎麽(me) 查就怎麽(me) 查”的空間。通過隨機抽取檢查人員,隨機匹配任務,並向社會(hui) 公開結果,減少提前打招呼以及尋租可能。
“落實‘雙隨機’監管,並不是讓有限的監管力量平均用力,而要綜合根據行業(ye) 投訴、違法記錄、社會(hui) 輿情等因素,大幅提高一些高風險行業(ye) 的檢查比例,提高監管針對性。”北京市工商局企業(ye) 監督處處長於(yu) 曉軍(jun) 說。
不僅(jin) 服務需要聯合,監管也需要聯合。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多頭檢查、重複檢查,既加重企業(ye) 負擔,也浪費執法資源。現在,在共享信息的基礎上,各地著力推動跨部門“雙隨機”綜合監管,聯合懲戒。因為(wei) “失信”,一些企業(ye) 被銀行拒絕發放貸款,老板被限製高額消費,在聯合懲戒機製下處處受限。
監管需要政府部門聯合,也需聯合人民群眾(zhong) 。“監管工作也要轉換思路,讓群眾(zhong) 真正參與(yu) 進來。”山東(dong) 省濟寧市泗水縣一位幹部向記者表示,在政府監管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社會(hui) 力量和經濟杠杆,強化社會(hui) 監管。山東(dong) 省濰坊市為(wei) 加強環保領域監管,創新出台了《環境保護舉(ju) 報獎勵辦法(試行)》,充分發動群眾(zhong) ,對環保違法舉(ju) 報查證屬實的,最高獎勵30萬(wan) 元,較好解決(jue) 了監管人員少、覆蓋麵小的問題。
“放管服”改革,作為(wei) 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推進過程中,不免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
政府工作人員角色和觀念需要轉換。很多政府官員從(cong) 審批者變為(wei) 監管者、服務者,難以刷出過去的“存在感”,甚至成為(wei) 一些具體(ti) 改革的阻力。山東(dong) 省行政審批製度改革辦公室主任馮(feng) 靜表示,對此,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轉變思想觀念,加強作風建設。
執法人員能力需要加強。實行全流程監管後,工作方式變了、工作量加大了。“因此在進行相應的事權調整和人力匹配的基礎上,還迫切需要對執法人員強化針對性培訓。”馮(feng) 靜建議。(記者 申少鐵 蔣建科 潘少軍(jun)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