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體(ti) 製

文章

拿走市場上的行政保護

發稿時間:2017-06-15 13:52:4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悅俊

  讓“紅頂中介”不得不走出行政依賴,主動去麵對闖市場這華山一條路,這樣的釜底抽薪,對改革來說無疑是強效助推劑

  “誰符合資質、誰服務好價(jia) 格優(you) ,我們(men) 就選誰,這才是市場的邏輯。”近日,記者跟隨國務院辦公廳“放管服”專(zhuan) 項督查第九督查組,在雲(yun) 南省“投資審批中介超市”親(qin) 曆了一場網上競標,對市場配置資源的邏輯有了更深的體(ti) 會(hui) 。

  當時,一家醫院正就其新建住院樓的環境影響評價(jia) 服務招標,前期報名並通過審核的兩(liang) 家中介公司需要在30分鍾內(nei) 以競標的方式決(jue) 出勝負。整個(ge) 項目基準定價(jia) 為(wei) 7.7萬(wan) 元,招標方設定了“觸底價(jia) ”: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最多可壓低25%。然而,競標雙方一開始都“摳門”地給出了下浮0.1%、0.2%的報價(jia) ,讓人不禁懷疑能便宜多少。突然,屏幕上出現了“下浮25%”的信息,來自河南的一家中介公司給出了招標方設定的“觸底價(jia) ”。接著,昆明本地一家公司也給出了同樣的報價(jia) 。根據招標規則,多於(yu) 一家公司給出最低價(jia) ,將用電腦搖號來選擇中標者。最終,幸運女神青睞了遠道而來的一方,而招標方則省了近2萬(wan) 元中介服務費。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清理“紅頂中介”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為(wei) ,一個(ge) 投資項目往往要涉及幾十個(ge) 審批事項,10多個(ge) 中介服務環節,依靠行政資源壟斷經營的“紅頂中介”,缺乏有效監管,不僅(jin) 不能幫助企業(ye) 提升辦事效率,反而可能成為(wei) 項目審批提速的“中梗阻”。正因此,雲(yun) 南省率先在省市縣三級建成統一且共享的“投資審批中介超市”,目的是讓“紅頂中介”失去生存土壤。

  在各地的“放管服”改革中,讓行會(hui) 商會(hui) 等社會(hui) 中介組織脫離行政保護,都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然而,許多“紅頂中介”與(yu) 政府部門隻是“形式上的脫鉤”,還有各種或明或暗的聯係,讓這項改革低速運行。統一的“投資審批中介超市”,讓他們(men) 不得不走出行政依賴,主動去麵對闖市場這華山一條路。這樣的釜底抽薪,對改革來說無疑是強效助推劑。

  不僅(jin) 如此,雲(yun) 南還徹底把“魚塘”打開,讓省外的“鯰魚”也能進來攪動一池春水。2017年春,雲(yun) 南省三級共153個(ge) 以網絡為(wei) 主、實體(ti) 為(wei) 輔的投資審批中介超市全部建成運行,一庫入駐、全省執業(ye) ,一單管理、規範服務,省內(nei) 省外機構,一視同仁。截至目前,已有600餘(yu) 家省外中介機構入駐,占全部入駐中介的23%。據介紹,通過公開競爭(zheng) ,中介服務費用大幅降低,綜合降費達36%左右。

  在這一改革中,政府部門的角色轉變至關(guan) 重要。雲(yun) 南省在“投資審批中介超市”平台上建立了業(ye) 主、行業(ye) 主管部門、行政審批大廳管理部門三家“打分”的評價(jia) 機製,如實地記錄中介機構的16種不良行為(wei) ,並“原汁原味”地向社會(hui) 公開,將選擇權交還到服務購買(mai) 者手中。企業(ye) 、群眾(zhong) 通過“貨比三家”,選到質優(you) 價(jia) 廉的中介服務;經得住市場競爭(zheng) 的中介機構,生意蒸蒸日上。

  督查組在調研中也發現,由於(yu) 曆史原因,一些領域具有相關(guan) 資質的中介機構仍然偏少,競爭(zheng) 不夠完全;由於(yu) 政府部門信息“孤島”依然存在,平台歸集的中介信用信息還不夠全麵。然而,有一點毋庸置疑,越早走出保護傘(san) 的市場主體(ti) ,就越早能在百舸爭(zheng) 流中鍛煉出更堅實的臂膀,反過來推動“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入,讓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走向良性循環。

  (作者為(wei) 本報內(nei) 參部記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