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張維迎

文章

中國有五大製度因素阻礙創新

發稿時間:2017-06-12 15:32:25   來源:金融界   作者:張維迎

  為(wei) 了創造一個(ge) 有利於(yu) 企業(ye) 家創新的製度環境,除了產(chan) 權保護和法治,還有必要清除一些具體(ti) 的法律和政策給創新設置的障礙,如果這些障礙不清除,中國企業(ye) 家創新的潛力不可能發揮出來。下麵,我集中談一下政府監管、反壟斷法、產(chan) 業(ye) 政策、國有企業(ye) 和宏觀經濟政策方麵的問題。

  1、政府監管

  從(cong) 古到今,政府監管一直是阻礙人類創新的重要因素。產(chan) 業(ye) 革命早期,英國議會(hui) 通過的法律曾明文禁止生產(chan) 印花棉布,阿克賴特不得不走上法庭為(wei) 自己生產(chan) 印花布辯護;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政府曾禁止生產(chan) 和進口棉布,有16000名企業(ye) 家因違反此法被判死刑。

  政府監管通常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名義(yi) 出現,但實際上是為(wei) 了保護既得利益者,不是消費者。這是因為(wei) ,創新作為(wei) 創造性的破壞,意味著用新產(chan) 品代替老產(chan) 品,新產(chan) 業(ye) 代替老產(chan) 業(ye) ,新企業(ye) 代替老企業(ye) ,一定會(hui) 動既得利益者——現有企業(ye) 、現有行業(ye) 的奶酪。這些行業(ye) 、企業(ye) 就會(hui) 呼籲政府出來保護它們(men) 的私利,美其名曰是為(wei) 了保護消費者。

  比如說20世紀80年代,郵電部明確禁止居民個(ge) 人和企事業(ye) 單位私自安裝傳(chuan) 真機,如果發現將被處以高額罰款,目的是保護電信部門傳(chuan) 統通話業(ye) 務的利益。廣電部禁止居民個(ge) 人安裝和使用地麵衛星接收設施和網絡電視,為(wei) 的是保護傳(chuan) 統電視台的利益。2015年10月交通部曾推出一個(ge) 出租車改革征求意見稿,盡管最後沒有真正實施,但反映的問題非常嚴(yan) 重,就是網絡約租車遇到了既得利益者——傳(chuan) 統出租車行業(ye) 的抵製。

  監管部門打著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借口,但這個(ge) 借口是不成立的,因為(wei) 它忽略了市場的聲譽機製。它假定市場上每個(ge) 人都在試圖騙人,其實企業(ye) 家明白,商業(ye) 上的成功要靠好的聲譽。比如監管部門規定網約車司機要符合一係列的資質條件,但我們(men) 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我投10億(yi) 、20億(yi) 辦了一個(ge) 網絡打車平台,我會(hui) 不會(hui) 對司機和車輛的資質不做要求,不管車輛是否合格,駕駛人有沒有駕照,有沒有犯罪記錄?如果我是傻瓜,我當然可能會(hui) 了。但如果我稍微聰明一點的話,那我一定會(hui) 製定非常嚴(yan) 格的標準,審查每個(ge) 申請人的資質。如果網約車平台公司不把好車輛和駕駛員資質這一關(guan) ,壞了自己的名聲,那這幾十億(yi) 的投資全泡湯了。這些投資者當然不是傻瓜,他們(men) 很明白,隻有讓客戶放心,保證客戶的人身和財產(chan) 安全,自己才能賺到錢。事實上,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網約車平台公司都有一些嚴(yan) 格的規定,這個(ge) 行業(ye) 的發展基本上是健康的。

  政府的很多監管完全是多餘(yu) 的,就是因為(wei) 忽略了市場的聲譽機製。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最好手段是強化競爭(zheng) ,而不是限製競爭(zheng) 。正是由於(yu) 網約車的出現,才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hui) ,減少了等待時間,提高了服務質量,我們(men) 坐車也更放心。技術上的進步已經使得網約車的安全比傳(chuan) 統的出租車高出好幾個(ge) 量級,這已有統計證明。

  2、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其實應該叫《反競爭(zheng) 法》,因為(wei) 反壟斷法所反的那些行為(wei) 正是市場中企業(ye) 的競爭(zheng) 手段,尤其是通過創新來競爭(zheng) 的措施。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種錯位?主流經濟學家有責任!傳(chuan) 統經濟學把壟斷和競爭(zheng) 的定義(yi) 完全搞錯了。經濟學教科書(shu) 中講的最理想的競爭(zheng) 是 “完全競爭(zheng) ”!所謂的完全競爭(zheng) ,就是眾(zhong) 多廠家以相同的技術、相同的成本生產(chan) 完全相同的產(chan) 品,收取相同的價(jia) 格。正如哈耶克指出的,這實際上是沒有競爭(zheng) 。這樣的完全競爭(zheng) 和創新是不相容的,隻要有創新,競爭(zheng) 一定是“不完全的”,一定會(hui) 導致所謂的“壟斷”,因為(wei) 創新就是做與(yu) 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市場份額其實是對創新成敗的最好檢驗,越成功的創新,吸引的客戶越多。但按照傳(chuan) 統經濟學的定義(yi) ,客戶多了、市場份額大了,就限製了競爭(zheng) 。所以不難理解,曆史上受反壟斷法折磨最多的企業(ye) 基本上都是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ye) 。所以有人說,如果你要了解美國曆史上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哪兒(er) 也別去,就到美國商務部查一下100年來受過反壟斷起訴的公司名單就可以了。從(cong) 早期的標準石油、美國鋁業(ye) 公司,到IBM、微軟等最優(you) 秀的高科技信息公司,都受到過反壟斷起訴。《反壟斷法》經常變成不創新企業(ye) 去折磨創新企業(ye) 的武器,競爭(zheng) 不過別人就起訴他,政府一調查拖他幾年,反壟斷變成了保護落後而不是支持創新的法律。

  經濟學家習(xi) 慣於(yu) 用一個(ge) 行業(ye) 的廠商數量或市場集中度判斷壟斷程度。但從(cong) 曆史上看,一個(ge) 市場的競爭(zheng) 程度,與(yu) 市場上有多個(ge) 企業(ye) 關(guan) 係不大。中國人幾乎都在用微信,騰訊獨此一家,但是它仍然得不斷創新,因為(wei) 總有人虎視眈眈。可以設想,如果馬化騰高枕無憂,認為(wei) 自己享有壟斷地位,可以剝削消費者了,我想用不了一兩(liang) 年他的公司就會(hui) 徹底完蛋。沒有哪個(ge) 企業(ye) 能壟斷一個(ge) 市場,除非政府強加保護措施。如果政府有保護措施,有多個(ge) 企業(ye) 也不是充分競爭(zheng) 。中國的出版業(ye) 有600多家企業(ye) ,能說是一個(ge) 自由市場嗎?

  滴滴打車和優(you) 步中國合並後,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要對此項合並進行反壟斷調查。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優(you) 步中國倒閉,宣布破產(chan) 關(guan) 門,而不是賣給滴滴,商務部要不要調查?估計不會(hui) 。但其實效果是一樣的,它之所以賣給滴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競爭(zheng) 不過滴滴,認為(wei) 繼續經營不劃算,要退出市場。

  擔心滴滴壟斷是杞人憂天!公交車和傳(chuan) 統出租車都是它的競爭(zheng) 者,何況還有其他的網約車公司,如神州專(zhuan) 車、易道用車等,都在和它競爭(zheng) 。其實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它的競爭(zheng) 者,因為(wei) 我們(men) 可以不坐它的車,自己開車。隻要進入是自由的,哪怕有一家企業(ye) 也不叫壟斷。反之,如果進入不自由,比如政府規定以後不能再有新的網約車公司,哪怕有十家依然是壟斷。

  壟斷當然要反,但真正要反的是政府用法律和政策施加的法定壟斷和行政壟斷,而不是市場競爭(zheng) 中形成的優(you) 勢地位。如果政府用強力為(wei) 某個(ge) 行業(ye) 、某個(ge) 企業(ye) 保護市場,不允許其他企業(ye) 進入,這就是法定壟斷,這樣的壟斷影響創新,所以必須反。但我們(men) 現在恰恰相反,這樣的壟斷我們(men) 不去反,反倒要反真正的市場競爭(zheng) 行為(wei) 。反對市場競爭(zheng) 中形成的優(you) 勢地位,其實就是反創新,因為(wei) 所有創新,按流行的經濟學定義(yi) ,都會(hui) 形成壟斷,而且越大的創新,越有商業(ye) 價(jia) 值的創新,壟斷程度越高。如果你做了一個(ge) 小的創新,也起不了大作用,但顛覆性的創新,就會(hui) 形成所謂的壟斷。

  我不由地想引用一下當年瓦特對壟斷指控的回應。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博爾頓和瓦特的公司是獨此一家的生產(chan) 者,占百分之百的市場份額。瓦特和博爾頓對蒸汽機的收費並不高,隻收成本價(jia) ,再加上由於(yu) 使用蒸汽機節約的燃料費的三分之一,看起來是很合理的。但是,這也引起很多使用者的不滿,他們(men) 發起了一個(ge) 運動,請求英國議會(hui) 取消瓦特的蒸汽機專(zhuan) 利。瓦特本人怎麽(me) 回應這個(ge) 事?他說:他們(men) 控訴我們(men) 設立了一種壟斷,但是,即使是一個(ge) 壟斷,這畢竟使他們(men) 的礦山比原來生產(chan) 出了更多的產(chan) 量。他們(men) 說因使用機器必須支付使用費對他們(men) 來說並不方便,但是如果我把我褲腰上的小錢袋紐扣扣好,對那些想偷我錢包的人來說也很不方便。我們(men) 沒有任何權利強迫別人使用我們(men) 的機器,如果這些家夥(huo) 向議會(hui) 控訴,他完全可以不使用。瓦特是個(ge) 發明家,談不上是一個(ge) 企業(ye) 家,但是他對這個(ge) 所謂的壟斷指控的回應,是很有說服力的。

  3、產(chan) 業(ye) 政策

  我曾經講過,由於(yu) 人類認知的局限和激勵機製的扭曲,產(chan) 業(ye) 政策注定會(hui) 失敗。凡是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鼓勵的行業(ye) ,不搞砸是不會(hui) 罷手的。這裏講一下產(chan) 業(ye) 政策如何扭曲企業(ye) 家精神、阻礙創新。

  首先,產(chan) 業(ye) 政策一定會(hui) 導致尋租行為(wei) 。有產(chan) 業(ye) 政策就有市場準入、信貸、稅收、土地等方麵的區別對待,誰能得到支持,誰不能得到支持,完全由政府官員說了算,這就帶來壟斷租金,實際上也是政策性的套利機會(hui) 。最擅長尋租的人就會(hui) 與(yu) 政府搞關(guan) 係,拿到優(you) 惠的人通常是尋租高手,而不是創新能手。

  其次,產(chan) 業(ye) 政策使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創新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投入,要熬很長的時間,套利則容易得多。比如說政府補貼 新能源汽車,想辦法弄到牌照就可以拿到補貼,有些企業(ye) 不生產(chan) 汽車仍然得到每輛車20萬(wan) 的補貼。有這麽(me) 好的套利機會(hui) ,為(wei) 什麽(me) 要創新呢?

  再次,產(chan) 業(ye) 政策會(hui) 誤導企業(ye) 家的投資選擇。本來在市場中,企業(ye) 家投資什麽(me) ,或者創新於(yu) 哪方麵,要看市場前景,產(chan) 品是不是有利可圖。而有了產(chan) 業(ye) 政策的誘惑,企業(ye) 家投資什麽(me) 不是看其市場前景,而是看是否容易得到政府的資助和支持。這就像大學教授申請研究課題經費一樣,不是看什麽(me) 題目最有意義(yi) ,而是看什麽(me) 題目好拿錢。我曾經遇到一個(ge) 教授在申請研究課題,我會(hui) 問他,你對這個(ge) 課題感興(xing) 趣嗎?他說興(xing) 趣不是很大。我又問,你覺得這個(ge) 課題的意義(yi) 大嗎?他說不大。那你為(wei) 什麽(me) 做這樣的課題?他說因為(wei) 這樣的課題最容易申請到政府的錢。所以,大量國家科研經費,支持的不是有價(jia) 值的研究,而是誘惑大家申請經費。

  最後,產(chan) 業(ye) 政策導致嚴(yan) 重的不公平競爭(zheng) 。得到政府支持的企業(ye) 處於(yu) 優(you) 勢地位,而得不到政府支持的企業(ye) 處於(yu) 劣勢,即使後者的產(chan) 品更有市場前景。前一類企業(ye) 由於(yu) 政府補貼可以賣得很便宜,更優(you) 秀的企業(ye) 、更具創新的企業(ye) 反而競爭(zheng) 不過不具創新力而隻會(hui) 尋租和政府搞關(guan) 係的企業(ye) 。

  任何扭曲企業(ye) 家精神的政策,一定會(hui) 阻礙創新。如果我們(men) 不廢除產(chan) 業(ye) 政策,我們(men) 就不可能真正變成創新型國家。企業(ye) 家如果跟著政府的產(chan) 業(ye) 政策走,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為(wei) 了創新,中國企業(ye) 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競爭(zheng) 的法治環境,而不是產(chan) 業(ye) 政策的扶植。所以我主張廢除任何形式的產(chan) 業(ye) 政策。政府不應該給任何產(chan) 業(ye) 、任何企業(ye) 吃偏飯。

  4、國有企業(ye)

  國有企業(ye) ,由於(yu) 激勵機製的扭曲和管理體(ti) 製的約束,一定是短期行為(wei) ,不可能有積極性創新。創新是先虧(kui) 損,熬過很長時間才可能盈利,國有企業(ye) 領導人不可能有這樣的耐心。如果仔細了解一下,國有企業(ye) 領導人幾乎不考慮三年以後的事情。十年樹木一年種草,國有企業(ye) 連栽樹的積極性都沒有,隻有種草的積極性。

  更嚴(yan) 重的是,國有企業(ye) 的存在嚴(yan) 重阻礙著民營企業(ye) 的創新。這有六個(ge) 原因:

  一是為(wei) 了維持國有企業(ye) 的壟斷地位就要對市場施加準入限製,導致民營企業(ye) 不能進入一些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壓縮了民營企業(ye) 的創新空間。比如說中國的頁岩氣出不來,因為(wei) 石油天然氣是國有企業(ye) 壟斷的。美國的頁岩氣不是大企業(ye) 做的,而是名不見經傳(chuan) 的中小企業(ye) 做的。

  二是國有企業(ye) 擠占了民營企業(ye) 創新需要的資源,特別是信貸資本。時至今日,大部分的銀行貸款仍然是流向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融資很難,而且融資成本很高。

  三是國有企業(ye) 的低效率給民營企業(ye) 提供了套利空間。20世紀80年代為(wei) 什麽(me) 鄉(xiang) 鎮企業(ye) 那麽(me) 賺錢?就是因為(wei) 國有企業(ye) 很多,鄉(xiang) 鎮企業(ye) 即使效率不是很高,總比國有企業(ye) 高,仍然有競爭(zheng) 力。如果一個(ge) 地方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套利很容易,就不會(hui) 有動力創新了。

  四是當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客戶存在的時候,民營企業(ye) 作為(wei) 供應商,產(chan) 品是否賣得出去與(yu) 其創新能力、產(chan) 品質量關(guan) 係不是很大,這些民營企業(ye) 更可能靠找關(guan) 係賣東(dong) 西而不是靠產(chan) 品質量和價(jia) 格的優(you) 勢來賣東(dong) 西,這本身就使得民營企業(ye) 創新的積極性降低。

  五是當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上遊供應商時,像電信行業(ye) 、公用事業(ye) 部門,它們(men) 的法定壟斷地位會(hui) 阻礙下遊企業(ye) 的創新能力。盡管我們(men) 的互聯網發展很快,但研究一下互聯網發展的曆史,最早的瀛海威為(wei) 什麽(me) 垮了?一個(ge) 重要原因是電信資費太高,使得瀛海威沒有辦法活下去。

  六是國有企業(ye) 的存在降低了整體(ti) 經濟的自由競爭(zheng) 程度,也導致民營企業(ye) 創新的動力不足。

  總之,國有企業(ye) 不僅(jin) 自己沒有積極性創新,而且阻礙著民營企業(ye) 的創新。

  5、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貨幣政策也會(hui) 阻礙企業(ye) 家創新。

  根據米塞斯—哈耶克商業(ye) 周期理論,信貸擴張誤導企業(ye) 家投資決(jue) 策,導致經濟危機。低利率和信貸擴張會(hui) 人為(wei) 地誇大市場的不均衡程度,增加虛假的套利機會(hui) ,使企業(ye) 家過度投資於(yu) 套利活動,引起股票市場和房地產(chan) 市場的泡沫,最後是投資資金無法收回,經濟危機爆發。政府用刺激政策化解危機,又增加了新的套利機會(hui) ,會(hui) 弱化企業(ye) 家創新的動力。根據熊彼特的商業(ye) 周期理論: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企業(ye) 淘汰老產(chan) 品、老技術、老企業(ye) 的過程,創新周期決(jue) 定了商業(ye) 周期。用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一定會(hui) 延緩和阻礙這個(ge) 淘汰過程,從(cong) 而有害於(yu) 創新和經濟的長期增長。

  有研究顯示,許多創新活動在衰退的低穀開始。原因是,當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企業(ye) 無法從(cong) 舊有和已經成熟的產(chan) 品中獲利,便隻能求助於(yu) 通過創新降低生產(chan) 成本或推出新產(chan) 品。當企業(ye) 因為(wei) 產(chan) 品銷售不好出現困難的時候,如果政府用信貸政策救企業(ye) ,就會(hui) 使得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從(cong) 而阻礙創新。比如說2009年宏觀刺激政策鼓勵“家電下鄉(xiang) ”,政府花很多錢補貼銷往農(nong) 村的家電產(chan) 品,讓本來應該淘汰的產(chan) 品又有了市場。現在產(chan) 品很好賣的時候,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要創新呢?

  以上這五個(ge) 方麵,無論政府管製、反壟斷法,還是產(chan) 業(ye) 政策、國有企業(ye) 、宏觀經濟政策,都是阻礙我們(men) 國家創新的一些重要的體(ti) 製和政策,必須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