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开云kaiyun官方動態

文章

貴陽市四措並舉以就業促精準扶貧

發稿時間:2017-03-30 10:41:36   來源:开云kaiyun   作者:貴陽市委改革辦

  貴陽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係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guan) 於(yu) 扶貧攻堅的戰略部署,把促進貧困對象就業(ye) 增收作為(wei) 工作的重中之重,幫扶貧困對象實現穩定就業(ye) 為(wei) 首要工作,以各級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為(wei) 平台,積極引導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鼓勵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加強農(nong) 村勞動力職業(ye) 技能培訓,深入推進精準就業(ye) 扶貧工作,全力促進有勞動能力和就業(ye) 意願的貧困對象通過就業(ye) 創業(ye) 脫貧。

  一、依托產(chan) 業(ye) 大發展,進一步促進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

  一是依托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就近就業(ye) 。一方麵,緊扣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超前謀劃,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chan) 業(ye) ,根據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chan) 業(ye) 在人力資源方麵的需求,加強人力資源跨區域合作,組織區(市、縣)就業(ye) 部門和大數據及呼叫中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赴市(州)開展人力資源跨區域合作。另一方麵,鼓勵和支持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依托我市發展大數據的曆史機遇,大力實施《貴陽市農(nong) 村電子商務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加強農(nong) 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健全農(nong) 村電子商務支撐體(ti) 係,優(you) 化農(nong) 村電子商務環境,鼓勵和扶持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

  二是依托工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緊扣省委提出的“兩(liang) 加一推”主基調,圍繞“5個(ge) 100工程”、中關(guan) 村科技園等重大平台載體(ti) 建設,通過開展服務工業(ye) 園區就業(ye) 創業(ye) 服務“六進園區”工作,征集一批含金量較高、吸引力較強的就業(ye) 崗位,有效地發揮工業(ye) 園區企業(ye) 在穩定就業(ye) 、吸納農(nong) 民工就近就地就業(ye) 、增加農(nong) 民工收入的重要作用,促進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ye) 。2016年,服務園區企業(ye) 601家,舉(ju) 辦招聘會(hui) 425場,共招聘員工3319人;舉(ju) 辦技能培訓班65個(ge) 班次,培訓1847人;技能鑒定481人。

  三是依托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建設,推進就近轉移就業(ye) 。結合全省“5個(ge) 100工程”和貴陽市“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建設工作,通過開展政策宣傳(chuan) 、就業(ye) 信息采集、用工服務、技能培訓、技能鑒定、政策落實等進園區活動,積極做好對我市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用工單位就業(ye) 崗位的跟蹤、調查工作,積極引導貧困地區有就業(ye) 願望的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及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到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就業(ye) ,實現由農(nong) 民向農(nong) 業(ye) 工人的轉變,增加農(nong) 民收入,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加大創業(ye) 政策扶持,引導鼓勵創業(ye) 帶動就業(ye) 。

  一是加強創業(ye) 項目征集和推介。一方麵,針對農(nong) 民返鄉(xiang) 創業(ye) 的需求和實際,進一步加大創業(ye) 項目征集、推介工作力度。完善市場化創業(ye) 項目工作機製,鼓勵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築大專(zhuan) 院校、科研機構和社會(hui) 服務機構等開發征集創業(ye) 項目。目前,全市共有24家服務機構,累計市場化征集創業(ye) 項目432個(ge) 。另一方麵,充分發揮公共就業(ye) 創業(ye) 服務機構作用,提供平台,積極組織,幫助有創業(ye) 意願和經創業(ye) 培訓合格的城鄉(xiang) 勞動者對接和選擇創業(ye) 項目。2016年,成功舉(ju) 辦返鄉(xiang) 農(nong) 民創業(ye) 項目推介會(hui) 2場。

  二是加快創業(ye) 孵化基地建設。出台《貴陽市市級創業(ye) 孵化示範基地(創業(ye) 示範園區)認定和管理辦法(暫行)》(築人社通〔2015〕117號),在全市培育扶持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載能力強,具有一定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創業(ye) 孵化基地,大力提升孵化基地(創業(ye) 示範園區)運作水平。2016年,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創業(ye) 孵化基地1個(ge) 、省級創業(ye) 孵化基地7個(ge) 、市級創業(ye) 孵化基地6個(ge) 、區縣級創業(ye) 孵化基地13個(ge) ,其中“花溪久安農(nong) 綠種植創業(ye) 示範基地”被認定為(wei) 市級農(nong) 民創業(ye) 示範基地,該基地累計投資2800萬(wan) 元,建立茶園基地2700畝(mu) 、果蔬和苗木132畝(mu) ,有1000畝(mu) 茶園已正式進入出產(chan) 期,帶動就業(ye) 130餘(yu) 人。

  三是加大創業(ye) 培訓扶持力度。依托各級就業(ye) 服務部門及創業(ye) 培訓定點機構,推動更多的“技術型”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以“增強農(nong) 民創業(ye) 意識,提升農(nong) 民創業(ye) 能力”為(wei) 目的,采取“創業(ye) 知識培訓先行、後續支持服務緊跟”的模式,確保已創業(ye) 或有創業(ye) 意願的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通過創業(ye) 培訓樹立創業(ye) 意識、增強創業(ye) 理念、提高創業(ye) 能力,掌握創業(ye) 技巧,減少創業(ye) 風險。培訓結束後,提供專(zhuan) 家指導、就業(ye) 小額擔保貸款等相應的後續支持服務,對參加培訓的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提供智力和服務的“雙支持”。2016年,共對共對476名返鄉(xiang) 農(nong) 民開展創業(ye) 培訓。

  四是創新服務平台提升幫扶水平。圍繞大數據時代農(nong) 村淘寶、網上創業(ye) 和“互聯網+”的城市經濟發展,貴陽市人社局於(yu) 2015年8月28日籌建上線試運行“貴陽眾(zhong) 創網”,通過“政策與(yu) 資源結合、引導與(yu) 輔導結合、線上與(yu) 線下結合、創新與(yu) 創業(ye) 結合”,有效整合全社會(hui) 資源,激發大眾(zhong) 的創新創業(ye) 活力。同時,為(wei) 了充分發揮創新創業(ye) 新平台引領促進創業(ye) 帶動就業(ye) 作用,更好的服務創業(ye) 者,2016年貴陽眾(zhong) 創網經招投標程序,采取專(zhuan) 業(ye) 化托管模式,完成升級改版,並於(yu) 2016年12月7日正式上線,改版後的貴陽眾(zhong) 創網主題更加突出、形式更加新穎、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服務更加全麵。截止2016年底,貴陽眾(zhong) 創網已開通微信公眾(zhong) 號,擁有通訊員70餘(yu) 名,每天推送創業(ye) 信息3篇以上。共發布創業(ye) 類政策公告60餘(yu) 條、活動預報73條、要聞動態513篇、創業(ye) 故事50餘(yu) 個(ge) ,專(zhuan) 家答疑10餘(yu) 次,為(wei) 想創業(ye) 和正在創業(ye) 的人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幫助。

  三、實施技能素質提升,進一步穩定就業(ye) 。

  一是統籌開展農(nong) 村勞動力培訓。統籌開展農(nong) 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促進技能人才培養(yang) 。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大數據產(chan)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生態產(chan) 業(ye) 、重點行業(ye) 需要,大力開展農(nong) 村勞動力培訓,優(you) 先安排本地有培訓意願的農(nong) 村中青年勞動力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創業(ye) 培訓,由政府給予相應補貼。2016年,全市共培訓農(nong) 村戶籍人員20096人,其中創業(ye) 培訓6103人,針對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開展培訓1929人,其中創業(ye) 培訓476人,技能培訓1453人。

  二是引導農(nong) 村勞動力按需培訓、適崗提升。落實《貴陽市職業(ye) 技能培訓個(ge) 人補貼暫行辦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實現素質就業(ye) 。加強以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培訓為(wei) 重點的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引導企業(ye) 特別是服務外包和呼叫中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崗前培訓,通過企業(ye) 自主培訓或委托培訓機構開展以基本技能、操作規程、企業(ye) 文化以及從(cong) 業(ye) 素質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培訓。對企業(ye) 在崗農(nong) 村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的,由政府給予培訓補貼和職業(ye) 技能鑒定補貼。2016年共對農(nong) 村勞動力開展20096人的技能培訓。

  三是落實各項創業(ye) 扶持政策。出台《關(guan) 於(yu) 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專(zhuan) 項幫扶資金使用及管理的意見(暫行)》,積極落實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一次性補助、經營場所租金補貼等政策扶持,確實發揮政策幫扶示範作用。2016年,完成1000戶返鄉(xiang) 農(nong) 民實地抽查工作,並對符合條件的995名返鄉(xiang) 農(nong) 民補助資金298.5萬(wan) 。

  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促進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一是完善基礎台賬,夯實促進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工作基礎。

  一是在全市開展農(nong) 村勞動力情況調查。按照省人社廳有關(guan) 要求,我市於(yu) 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2月15日在全市開展農(nong) 村勞動力情況調查。此次調查進一步掌握我市農(nong) 村勞動力基本情況,完善、更新農(nong) 村勞動力數據庫,建立農(nong) 民工創業(ye) 就業(ye) 工作台帳,並將農(nong) 民工創業(ye) 就業(ye) 情況錄入貴州省勞動就業(ye) 管理係統。

  二是加強就業(ye) 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市級、區(縣、市)、鄉(xiang) 鎮(社區)、村(居)四級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全部聯網運行,聯網率達100%,實行數據的集中管理。同時,依托網絡係統,構建城鎮新增就業(ye) 實名製、公益性崗位實名製、失業(ye) 保險金發放實名製管理體(ti) 係。

  三是依托基層平台服務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開展“兩(liang) 個(ge) 四送”,將就業(ye) “政策、崗位、培訓和服務”送到“鄉(xiang) 鎮、村、企業(ye) 和工地”,有效幫助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依托公共就業(ye) 服務平台——“人力資源信息港”,充分發揮基層平台在政策宣傳(chuan) 、信息發布方麵的重要作用。強化管理,在內(nei) 需設計上及時更新、豐(feng) 富就業(ye) 服務內(nei) 容,使“人力資源信息港”發揮應有實效。

  四是做好農(nong) 村“零轉移就業(ye) 家庭”就業(ye) 援助工作。根據援助對象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就業(ye) 服務援助、技能培訓援助、自主創業(ye) 援助和其他有效援助措施,努力促進每戶農(nong) 村“零轉移就業(ye) 家庭”至少一人實現轉移就業(ye) 或自主創業(ye) 。2016年新認定2戶,提供就業(ye) 援助2戶,累計認定 1748戶,援助1748戶次。做到“出現一戶、認定一戶、援助一戶、穩定一戶”,確保全市“零轉移就業(ye) 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來源:“gaige183”微信公眾(zhong) 號 作者:貴陽市委改革辦 編輯:文武 盧誌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