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點線麵結合構建分級診療新模式
發稿時間:2017-03-30 10:40:53 來源:开云kaiyun 作者:揚州市委改革辦
為(wei) 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江蘇時作出的“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重要指示,切實緩解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近年來,揚州市從(cong) 自身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勇於(yu) 實踐,推動實施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縱向醫聯體(ti) 全覆蓋、基層衛生人才“強基工程”三大工程,努力實現醫療資源的統籌利用、合理分流,構建起“揚州版”分級診療新模式,讓群眾(zhong) 收獲沉甸甸的“醫改紅利”。
1、以點切入,建設18家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農(nong) 村是醫改的重點,也是難點。揚州地處平原地區,交通比較發達,加之近幾年鄉(xiang) 鎮不斷撤並調整,農(nong) 村地區人口布局發生根本性變化,針對這一現狀,2015年,揚州市打破行政地域限製,改變過去“一鎮一院”的傳(chuan) 統醫療格局,整合資源、科學布點,創新性地規劃建設18家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推動“服務、人員、資金、管理”等重心下沉。一是明確功能定位。18家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全部參照二級醫院水平建設,主要承擔一定區域範圍內(nei) 農(nong) 村居民的臨(lin) 床醫療、公共衛生和康複治療服務,滿足不低於(yu) 50%農(nong) 村居民的住院服務需求。二是實行分級投入。實行以縣(市、區)為(wei) 主的分級投入政策,市級財政對每個(ge) 建成的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實行以獎代補,其中新(遷)建的補助2000萬(wan) 元,改擴建的補助1000萬(wan) 元,市財政總投入3.2億(yi) 元,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約10億(yi) 元。三是建立幫扶機製。三級醫院對每個(ge) 幫扶的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每年安排不少於(yu) 10名醫療、護理、康複專(zhuan) 家和1-2名管理人員派駐、蹲點;下派人員實行低職高薪,市財政予以每人每年10萬(wan) 元的專(zhuan) 項補助。四是堅持錯位發展。為(wei) 每個(ge) 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製定2—3個(ge) 重點專(zhuan) 科發展規劃,由對口幫扶的三級醫院給予重點培育和建設,並支持醫療衛生中心開展部分三級手術。
目前,18家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已有6家建成投入使用,10家進入裝潢階段,2家完成土建施工,年底前將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麵達到二級醫院建設標準。建設18個(ge) 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被江蘇省衛計委推薦為(wei) 全國基層醫改典型案例,並在全省推廣。
2、串點成線,推進全市縱向醫聯體(ti) 全覆蓋。為(wei) 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優(you) 質服務,2016年,揚州在全市範圍內(nei) 按“市域、市區、縣域”三個(ge) 層麵打造縱向醫療聯合體(ti) ,把基層社區醫院和高水平的三級醫院串聯起來。在市域,分別組建以蘇北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為(wei) 龍頭的縱向醫聯體(ti) ,將縣級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所)以及18家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全部納入;在市區,落實由三級醫院對口支援各區29個(ge)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個(ge) 衛生院;在縣域,全麵組建以縣級醫院為(wei) 龍頭的縣、鄉(xiang) 、村一體(ti) 化區域性醫療聯合體(ti) ,初步實現全市縱向醫聯體(ti) 全覆蓋。2016年7月,各級各類醫聯體(ti) 完成組建並掛牌成立。一是開展“緊密型”合作。醫聯體(ti) 由政府主導,以緊密協作為(wei) 主題,實行同質化管理。同時,市政府將醫聯體(ti) 任務納入對各縣(市、區)年度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考核目標,考核結果與(yu) 財政經費撥付、相關(guan) 政策支持等掛鉤。二是資金“全方位”支持。市財政專(zhuan) 項安排1個(ge) 億(yi) ,主要用於(yu) 醫聯體(ti) 信息化建設、下派人員的績效補貼及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三是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在醫保政策方麵,拉開報銷比例差距,全市新農(nong) 合門診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報銷比例提高到60%,在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銷比例提高到50%,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不報銷;住院治療在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銷比例提高到90%。城鎮職工和城市居民醫保支付政策參照調整。在藥品供應保障方麵,牽頭單位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簽約服務的慢性病用藥及部分特殊用藥需求,製定“一院一策”的用藥目錄,協調供應企業(ye) 直接配送和結算,實行零差價(jia) 銷售。四是落實“八項舉(ju) 措”和“五個(ge) 一服務”要求。在對口支援過程中,注重定向輸送、精準幫扶,既解決(jue) 基層迫切問題,又考慮中長期發展。“八項舉(ju) 措”,即派駐醫療骨幹和專(zhuan) 家直接參與(yu) 和指導基層醫院的醫療工作,派駐護理骨幹和專(zhuan) 家參與(yu) 和指導護理管理工作,派駐的各類管理幹部輸入先進管理理念,派駐醫師和專(zhuan) 家幫助基層醫院建立專(zhuan) 科門診,建立雙向轉診機製,實現區域影像、心電共享,參與(yu) 慢病管理,培養(yang) 基層人才。“五個(ge) 一服務”,即每年解決(jue) 一項醫療急需、新增一批服務項目、開展一係列業(ye) 務講座、扶持一批薄弱專(zhuan) 科、帶出一支不走的醫療技術團隊。
3、連線成麵,讓基層衛生人才強起來、流動起來。老百姓看病,不是看設備,而是看醫生。讓基層衛生人才強起來、流動起來是分級診療模式全麵落地的關(guan) 鍵所在。為(wei) 此,揚州市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強基工程”的意見》,從(cong) 人員培養(yang) 、培訓、招錄、待遇和對口支援等方麵製定政策,為(wei) 基層培養(yang) “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健康守門人。一是實施“雙千人”定向培養(yang) 計劃。“十三五”期間全市將麵向基層培養(yang) 1000名大專(zhuan) 和本科層次的醫學人才,定向培養(yang) 1000名本土化的農(nong) 村醫學專(zhuan) 業(ye) 人才,市財政給予定額補助。二是試行設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骨幹醫生”。按照在崗衛技人員總數20%左右的比例進行遴選,對進入基層衛生“骨幹醫生”隊伍的市財政予以獎補,鼓勵基層衛生專(zhuan) 業(ye) 人才紮根基層、服務基層。三是大力開展崗位培訓。對基層衛生人員每5年開展一次輪訓,確保每個(ge) 在崗衛技人員在輪訓周期內(nei) 累計脫崗培訓時間不少於(yu) 3個(ge) 月。四是建立“縣鄉(xiang) 村一體(ti) 化”的人才流動機製。實現縣級醫院、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人才縱向流動。五是拓展對口支援方式。組建多種形式、有序運行的縱向醫聯體(ti) ,鼓勵城市醫生通過多點執業(ye) 到基層服務,鼓勵醫療機構退休衛技人員到基層服務。六是創新人事編製管理。逐步推進在縣級衛生人才交流中心或縣級公立醫院集中管理基層衛生人員編製,適當放寬基層崗位報名條件,降低開考比例。七是做實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市級統一組織“5+3”培訓,縣級統一組織“3+2”培訓,市、縣兩(liang) 級財政分別予以補助。八是完善基層職稱晉升製度。合理確定中高級職稱比例,暢通基層衛技人員職稱晉升渠道。完善職稱評審製度,對基層衛技人員的論文不作硬性規定,重點評價(jia) 工作業(ye) 績和服務能力等。
通過實施上述“三大工程”,實現了專(zhuan) 家下放、能力提升、費用節省、群眾(zhong) 信任,分級診療的優(you) 勢逐步凸顯。以我市第一家建成投用的湯汪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來看,今年一季度該中心急診人次、住院人次同比分別上升33.2%、46.8%,其中手術例數同比翻番,床位利用率100%,有效促進了資源統籌和互補協作,群眾(zhong) 對深化醫改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來源:“gaige183”微信公眾(zhong) 號 作者:揚州市委改革辦 編輯:文武 盧誌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