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經濟社會轉型機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發稿時間:2017-03-28 11:10:32 來源:kaiyun官方地址論壇網 作者:鄭新立
世界經濟正麵臨(lin) 全球化逆潮的嚴(yan) 峻挑戰。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和中產(chan) 階層的減少,是導致民粹主義(yi) 和孤立主義(yi) 興(xing) 起,進而形成全球化逆潮的重要原因。中國正處於(yu) 經濟社會(hui) 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既是經濟社會(hui) 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又是堅定推進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條件。鑒於(yu) 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yu) 挪威城市區域研究所於(yu) 2017年3月27-2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中改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共同舉(ju) 辦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經濟全球化新挑戰、新動力”為(wei) 主題的第九屆中挪社會(hui) 政策論壇暨第82次kaiyun官方地址國際論壇,邀請來自中國、挪威和其他國家的專(zhuan) 家學者、智庫、企業(ye) 、政府官員等圍繞經濟全球化逆潮背景下中等收入群體(ti) 形成發展的相關(guan) 議題進行深入研討。kaiyun官方地址論壇網進行全程直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鄭新立
在第九屆中挪社會(hui) 政策研討會(hui) 上的演講
2017年3月28日
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抓住經濟社會(hui) 轉型機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當前,中國正在努力推進的經濟社會(hui) 轉型,在經濟領域主要集中在四個(ge) 方麵:一是在要素結構上,通過技術進步、改善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狀況,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二是在產(chan) 業(ye) 結構上,改變主要依靠第二產(chan) 業(ye) 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繼續鼓勵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三是在需求結構上,改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增長的局麵,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四是在城鄉(xiang) 結構上,改變城鄉(xiang) 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努力實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
為(wei) 了實現這四個(ge) 轉型,在改革上,要采取一係列重大的措施:
一、要允許混合所有製企業(ye) 實行員工持股製。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國有企業(ye) 改革三個(ge) 重點,一是從(cong) 過去以管資產(chan) 為(wei) 主向管資本為(wei) 主轉變,二是國有企業(ye) 要吸收民間資本入股,發展為(wei) 混合所有製的企業(ye) 。三是允許混合所有製企業(ye) 實行員工持股製。員工持股包括核心層、骨幹層、老員工持股,隻有通過一係列的改革,國有企業(ye) 才能夠在股權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一個(ge) 規範的股份製的公司,隻有員工持股,才能夠使本企業(ye) 的管理層和老的員工真正成為(wei) 企業(ye) 的股東(dong) ,成為(wei) 企業(ye) 的主人翁。大家同心協力把公司辦好。如果這個(ge) 公司辦得好,股票就可以升值,大家都可以成為(wei) 百萬(wan) 富翁、千萬(wan) 富翁,如果這個(ge) 公司倒閉了,大家都是窮光蛋,所以,大家會(hui) 拚了命的把公司搞好。這也是西方的一些跨國公司能夠成為(wei) 百年老店的一個(ge) 訣竅,我們(men) 的國有企業(ye) 也要成為(wei) 這樣的公司。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已經指出了這樣的改革方向,當然了,員工持股不是說人人有股,人人有股又成為(wei) 全民主義(yi) 了,一般來說,員工持股的比例以30-40%為(wei) 宜,而且每年要評選優(you) 秀員工,隻有優(you) 秀員工才有資格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可以對優(you) 秀員工獎勵公司的入股權。這樣員工既拿到了一份工資的收入,又拿到了一份股金分紅的收入,有了這兩(liang) 份收入,使勞動者變成有產(chan) 者,勞者有其股。勞動力才能夠迅速的富裕起來,能夠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
二、發展股份合作製企業(ye)
股份合作製是勞動者的勞動聯合與(yu) 資本聯合相結合的企業(ye) 組織形式,是對資本主義(yi) 私有製的積極揚棄,是公有製的初級形式。股份合作製是浙江的台州農(nong) 民發明的,在鄉(xiang) 鎮企業(ye) 崛起中的發揮了重要作用。股份合作製應當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一種重要的產(chan) 權組織形式。在十八大召開之前,我帶隊到浙江對他們(men) 所有的結構進行調研,我發現混合股份合作製的企業(ye) 是發展最快、活力最強的一類產(chan) 權組織形式。發展股份合作製國內(nei) 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最成功的要數深圳的華為(wei) 公司,華為(wei) 公司有17萬(wan) 員工,現在有7萬(wan) 人入股。另一個(ge) 是浙江的舜宇公司,公司的老板原來百分之百是個(ge) 人股份,後來發明了一個(ge) 理論,叫做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發現財集中在他手裏,積極性很難釋放出來,後來他把股份分為(wei) 骨幹層、核心層、員工層持股,這樣勞動者的積極性大大的提高,所以他提出這個(ge) 理論,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第三個(ge) 案例是內(nei) 蒙伊泰集團,現在這個(ge) 公司發展得非常好。我們(men) 應當不要強製,浙江民營企業(ye) 主30%是黨(dang) 員,這些黨(dang) 員入黨(dang) 的時候接受了黨(dang) 的教育,把這些股份合作製的好處通過引導、通過宣傳(chuan) ,讓他們(men) 向華為(wei) 這些公司學習(xi) ,實行股權適當得分散,有相當一部分企業(ye) 改造為(wei) 合作製的企業(ye) 是有可能的。
三、賦予農(nong) 民以土地財產(chan) 權。
農(nong) 民對他的承包製、宅基地、集體(ti) 經營建設用地實行所有權與(yu) 用益物權分離,所有權歸村集體(ti) ,用益物權或者是財產(chan) 權歸農(nong) 戶。農(nong) 戶憑借對土地用益物權對土地進行抵押、擔保、轉讓,可獲得財產(chan) 性收入。去年山東(dong) 省有的縣有了突破,一個(ge) 縣成立一個(ge) 土地抵押貸款擔保公司,銀行以農(nong) 民的土地用益物權為(wei) 抵押,萬(wan) 一這個(ge) 企業(ye) 跑路了,不幹了怎麽(me) 做?有土地抵押的擔保公司給收儲(chu) ,重新招標,選擇新的接任者,這樣銀行無後顧之憂可以利用三塊地抵押調動銀行的貸款。如果“十三五”時期,我們(men) 以農(nong) 村的三塊地為(wei) 抵押,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hui) 投資20萬(wan) 億(yi) 元投入到農(nong) 業(ye) 現代化、新農(nong) 村建設、農(nong) 民工市民化、特色小鎮建設,城鄉(xiang) 差距必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改革開放39年,我們(men) 大的結構調整經曆了3次,一是八十年代,鄉(xiang) 鎮企業(ye) 崛起,把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的短缺問題解決(jue) 了。二是九十年代,我們(men) 發展四大支柱產(chan) 業(ye) ,電子機械、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ye) ,這四大支柱產(chan) 業(ye) 原來占GDP的比例不到8%,後來提高到25%以上。所以,第二輪九十年代以重化工業(ye) 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騰飛。第三次大的結構轉換就是進入新時期之後,我們(men) 發行長期建設債(zhai) 券用以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的通車裏程超過了美國,世界第一,高鐵網世界第一,無線通信網和光纖網世界第一。這10年,我們(men) 用國債(zhai) 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擴大大學招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國民經濟實現了長達10年兩(liang) 位數的黃金增長期。現在進入到第四次結構大轉換,我認為(wei) 這次結構大轉換就是以農(nong) 村的發展如何接近和趕上城市的發展,農(nong) 民的收入水平如何接近城市的水平,這是這次大轉換麵臨(lin) 的核心任務。
四、引導勞資分配的合理比例
華為(wei) 公司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的比例是1:3,1:3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義(yi) 。在發達國家可能是3:1,按照這樣的比例,我們(men) 能夠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上個(ge) 月我到華為(wei) 探討勞資比例,任正非給我介紹,一開始的時候,一年按股分紅可以拿到上百萬(wan) 、幾千萬(wan) ,這些人不願意幹活了,他說這樣不對,要調整勞資分配的比例,加大按勞分配的比例,特別是使新增的利潤向第一線創造技術專(zhuan) 利、創造勞動成果開拓市場的人傾(qing) 斜,不斷的調整,增加按勞分配的比例。2015年,工資分配達到1200,按資分配400億(yi) ,這樣7萬(wan) 多員工能夠拿到90萬(wan) 。這樣的收入水平和發達國家的高科技的公司基本接近了,有這樣的收入水平可以招攬全世界優(you) 秀的人才進入這樣的企業(ye) 。根據斯蒂利茲(zi) 披露,美國1%的人拿到新增收入的91%,又有統計數據,美國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到2010年的40年,新增收入的絕大部分為(wei) 資本和技術擁有者攫取,藍領階層收入幾乎沒有增加。華為(wei) 股權結構和勞資分配比例的突破性意義(yi) ,在於(yu) 破解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結實的資本榨取剩餘(yu) 勞動價(jia) 值的資本主義(yi) 製度的基本矛盾。這隻有在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下才能做到。所以,中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的比例應當有更多的政治優(you) 勢。
謝謝!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