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許耀桐:國家的強大就在於製度的強大

發稿時間:2017-03-22 11:18:26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許耀桐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ge) 全新的理論命題。當前,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無疑成為(wei) 當今我國學界的一個(ge) 重大研究課題。筆者在《中國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總論》一書(shu) 中,著重探討了什麽(me) 是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的重點這個(ge) 問題。

  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的重點,在於(yu) 國家製度的成熟完善和執行、監督的堅決(jue) 有力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形成和展開,是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和國家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前途命運賦予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重要使命,是對長期以來困擾我們(men) 的“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治理現代化,怎樣治理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重大問題的回答和破解。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黨(dang) 已經成功解答了“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黨(dang) ,怎樣建設黨(dang) ”“實現什麽(me) 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現在,曆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法治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liang) 句話組成的一個(ge) 整體(ti) ”。這就是說,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與(yu)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是為(wei) 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由此可見,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的重點就在於(yu) 國家製度的成熟完善以及對國家製度的執行、監督要堅決(jue) 有力。一個(ge) 國家製度的成熟完善和執行、監督的堅決(jue) 有力,這是現代化對國家治理體(ti) 係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現代化的角度看問題,國家的強大就在於(yu) 製度的強大。毋庸置疑,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重在加強國家製度建設。

  提出和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是敢於(yu) 麵對現實、奮發有為(wei) 的集中體(ti) 現

  我們(men) 黨(dang) 提出和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是敢於(yu) 麵對現實、承認不足、奮發有為(wei) 、充滿自信的集中體(ti) 現。早在1978年,鄧小平就坦承中國在製度問題上存在嚴(yan) 重缺陷。他指出:“我們(men) 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yu) 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guan) ,但是組織製度、工作製度方麵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麵的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hui) 走向反麵。即使像毛澤東(dong) 同誌這樣偉(wei) 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製度的嚴(yan) 重影響,以至對黨(dang) 對國家對他個(ge) 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這個(ge) 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不是說個(ge) 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關(guan) 於(yu) 製度的“四性”之說,可以說是對製度的功能和作用所做的最為(wei) 全麵、科學的表述,也是對製度的意義(yi) 所做的最高評價(jia) 。所謂製度的根本性,可謂奠定基礎;製度的全局性,可謂決(jue) 定大勢;製度的穩定性,可謂保持均衡;製度的長期性,可謂克服隨意。在製度“四性”的保障之下,一切都要在製度的規範內(nei) 運行,人人都要按製度的規定辦事。

  現在,鄧小平關(guan) 於(yu) 製度建設的思想和願景,已經被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全麵繼承和付諸實施。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製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規定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的進程中,到2020年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使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習(xi) 近平同誌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ti) 係問題,強調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必須選擇製度改革的路徑

  我國30多年來的改革實踐證明,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就是死路一條。現在的改革和以前相比,有四大突出特征:改革由單一轉向全麵,由容易轉向複雜,由表層轉向深化,由“摸著石頭”轉向“頂層設計”。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原有的體(ti) 製和具體(ti) 製度繼續深化改革,實現製度的自我完善。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對於(yu) 經濟體(ti) 製、政治體(ti) 製、文化體(ti) 製、社會(hui) 體(ti) 製、生態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必須從(cong) 全麵深化改革著手。這項工程極為(wei) 浩大,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推進,是各領域改革推進的聯動和集成,由此形成了當代中國製度改革的更加波瀾壯闊的宏大局麵。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高度重視製度建設問題,必須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和性質,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也就是說,當代中國的製度建設必須著眼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和中國特色,所建立的製度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當然,走自己的道路、獨立自主地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等於(yu) 閉關(guan) 鎖國,閉門造車,而必須學習(xi) 借鑒世界各國的一切先進的經驗。習(xi) 近平同誌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不斷學習(xi) 他人的好東(dong) 西,把他人的好東(dong) 西化成自己的東(dong) 西,這才形成我們(men) 的民族特色。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管理國家的製度體(ti) 係的現代化。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和黨(dang) 的建設等領域在內(nei) 的一整套的製度和製度體(ti) 係安排。與(yu) 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相適應的現代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製度管理社會(hui) 各方麵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等方麵的能力。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兩(liang) 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才能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效能。

  (作者為(wei) 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