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鄭新立

文章

專訪鄭新立:如何釋放城鄉一體化的新動能

發稿時間:2017-03-09 14:16:23   來源:kaiyun官方地址論壇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由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兩(liang) 會(hui) 觀察直麵改革”2017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特別報道。如何通過改革釋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新動能?實現精準扶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應重點做好哪些事兒(er) ?就此話題我們(men) 特別采訪了中改院決(jue) 策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

  記者:鄭老師,您好!您認為(wei) 當前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是什麽(me) ?如何通過改革釋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新動能呢?

  鄭新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城鄉(xiang) 一體(ti) 化,一共是講了五個(ge) 一體(ti) 化,現在主要問題就是城鄉(xiang) 居民權益不平等,這種不平等主要體(ti) 現在財產(chan) 權和居住權。那麽(me) 城市裏的人由於(yu) 現在我們(men) 所有的要素都已經市場化了,我們(men) 的房子包括房子下麵的土地它就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獲得財產(chan) 性收入,獲得城市裏土地的級差地租,那農(nong) 民他們(men) 的宅基地、房子還處在半市場化或者完全沒有市場化的狀態,因此不能像城裏人那樣獲得財產(chan) 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在城鄉(xiang) 收入差距裏麵可能占到60%左右,所以導致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比較大,前些年最高是3.3:1,這幾年下降到2.7:1,還是很大的。這麽(me) 大的差距,要想實現全麵小康,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很困難的。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首先要發展農(nong) 村的市場,使城市的市場和農(nong) 村的市場之間形成一個(ge) 生產(chan) 要素能夠雙向自由流動的機製,使農(nong) 民和城裏人一樣能夠獲得基本的財產(chan) 權益和戶籍選擇的權益。

  改革就是要建立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的新製度,核心是農(nong) 村土地製度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已經提出農(nong) 村承包地的承包權可以抵押、擔保、轉讓;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抵押、擔保、轉讓;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型建設用地也可以抵押、擔保、轉讓。如果把這“三塊地”的經營權、使用權,也就是說它的法人財產(chan) 權同所有權相分離。所有權仍然歸集體(ti) ,法人財產(chan) 權或者叫用益物權歸農(nong) 戶,那麽(me) 農(nong) 村的“三塊地”就可以搞活,作為(wei) 農(nong) 村最重要的生產(chan) 要素就可以市場化,就可以交易。農(nong) 戶就可以從(cong) 這種交易中獲得自己的財產(chan) 性收入,通過抵押可以獲得銀行的貸款。

  特別是進城的這兩(liang) 億(yi) 八千萬(wan) 農(nong) 民工,他們(men) 留在農(nong) 村的子女有六千萬(wan) ,留守婦女四千三百萬(wan) ,留守老人四千萬(wan) ,有將近四億(yi) 多人現在處在全家分離狀態。如果農(nong) 村土地製度搞活了,各項改革都可以推進,建立一個(ge)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那麽(me) 這四億(yi) 人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他們(men) 到城市裏來落戶,他們(men) 的子女、他們(men) 的家屬到城裏能夠享受市民的待遇。

  農(nong) 村的土地轉讓之後可以發展規模化經營,有利於(yu) 加快農(nong) 業(ye) 的現代化,提高農(nong) 業(ye) 的供給效率。所以提高農(nong) 業(ye) 的供給效率是當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麵臨(lin) 的第一位的任務,也是最大的增長的新動能。當前我們(men) 正處在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過程,老的動能有的可能失去了,新的動能還沒有建立起來。

  新的動能裏麵我們(men) 比較了一下,最大的動能就是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動能,包括農(nong) 業(ye) 現代化、新農(nong) 村建設、農(nong) 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鎮建設。如果這四件事能夠實質性的加以推動,那麽(me) 就能夠形成巨大的發展動能,我們(men) 經濟就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長一直保持到2030年,中國經濟就可以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到2020年實現全麵小康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記者:我國農(nong) 村土地製度目前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是什麽(me) ?改革突破口在哪兒(er) ?

  鄭新立:當前的改革,我認為(wei) 應當建立全國統一的土地市場,使我們(men) 土地的交易能夠跟勞動力的流動相適應。因為(wei) 勞動力的流動是全國性的,我們(men) 中西部的大量的農(nong) 民工留到了沿海,沿海需要建設用地,它從(cong) 中西部這些農(nong) 民工退出的宅基地來購買(mai) 這個(ge) 用地的指標,來滿足沿海建設用地的需要。同時中西部這些農(nong) 民工退出的宅基地也可以賣一個(ge) 比較好的價(jia) 格,他們(men) 在城裏買(mai) 房子這個(ge) 底氣會(hui) 更足一點。

  第二個(ge) 就是,我們(men) 提出農(nong) 村的宅基地的退出隻能賣給本村的人,本村大部分勞動力、青年勞動力都轉移到外麵去了,本村是沒有市場的。所以這樣一個(ge) 規定等於(yu) 是把農(nong) 村宅基地轉讓的市場給限製了,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做下去了。所以要盡快落實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的精神,允許這“三塊地”轉讓,並沒有提出隻能在本村轉讓,如果能夠全麵實行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和農(nong) 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那將會(hui) 激發出巨大的發展潛能來支持經濟的增長。

  (主持人:劉芳奇;編輯:王虔;攝像:唐偉(wei) 強;剪輯:楊若曦、黃國賓;本期策劃:王振紅、楊睿;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聯合製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