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機遇
發稿時間:2017-02-10 11:15: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鄭新立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曆史機遇。這是因為(wei) ,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快速擴張,供給不論優(you) 劣都有市場需求,轉變發展方式既缺乏壓力也缺乏動力。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速換擋,市場需求擴張放慢,需求結構深刻變化,必然要求加快調整和優(you) 化供給結構,進而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市場倒逼機製,提供難得曆史機遇。抓住並用好新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機遇,應在以下三個(ge) 方麵加大改革力度。
健全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提高農(nong) 業(ye) 供給效率。我國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遠遠低於(yu) 全社會(hui) 平均勞動生產(chan) 率,是供給結構上的一大短板。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導致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小,農(nong) 業(ye) 勞動力可利用勞動時間大量閑置,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遠遠低於(yu) 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進而導致城鄉(xiang) 之間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城鄉(xiang) 發展差距較大不僅(jin) 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解決(jue) 的難點問題,也製約著農(nong) 村6億(yi) 多人口消費市場規模的擴大。因此,聚焦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改革,消除城鄉(xiang) 之間生產(chan) 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製度性障礙,通過城鄉(xiang) 市場和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融合有效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實現習(xi) 近平同誌提出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xiang) 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化的目標,具有極大的緊迫性。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對健全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作出了部署,當前應加快落實這些改革部署,推動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大幅度提高農(nong) 業(ye) 供給效率。為(wei) 此,應當把農(nong) 業(ye) 現代化、新農(nong) 村建設和農(nong) 民工市民化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加快推進農(nong) 村土地製度、城市戶籍製度等改革,暢通城鄉(xiang) 溝通交流渠道,把城市的資本、技術、高素質勞動力引入農(nong) 村,促進農(nong) 民工留守親(qin) 屬進入城鎮定居。這必將釋放新的巨大發展能量,成為(wei) 新階段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改革投資體(ti) 製,增加公共產(chan) 品供給。目前,不少個(ge) 人消費品和生產(chan) 資料的供給能力過剩,但公共產(chan) 品供給能力還明顯不足。包括交通、環境、市政設施、教育、醫療、信息、文化等在內(nei) 的公共產(chan) 品供給遠遠滿足不了廣大居民的需求。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投資體(ti) 製、推行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模式(PPP)等,把社會(hui) 資金引入公共產(chan) 品投資領域。各級政府應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開發公共產(chan) 品建設項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有能力的企業(ye) 進行投資經營。在政府主導下,實行誰汙染、誰付費和第三方治理製度,逐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在這個(ge) 過程中,應重視吸引民營企業(ye) 參與(yu) PPP項目投資,從(cong) 實際出發選用BOT(建設—經營—轉讓)等多種方式推行PPP模式。增加公共產(chan) 品供給,對於(yu)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釋放需求潛力、穩定經濟增長等將發揮重要作用。
完善激勵機製,加快技術進步和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習(xi) 近平同誌指出: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zheng) ;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企業(ye) 創新、市場創新、產(chan) 品創新、業(ye) 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wei) 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ti) 係和發展模式。各級政府和企業(ye) 應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完善對企業(ye) 和研發人員的創新激勵機製,加快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技術帶動產(chan) 業(ye) 從(cong)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近幾年,“營改增”改革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ye) 稅收負擔,“放、管、服”改革降低了創業(ye) 門檻、釋放了市場活力,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但從(cong) 產(chan) 值比重特別是就業(ye) 比重看,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仍然滯後。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為(wei) 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創造更好的體(ti) 製和政策環境;對創新創業(ye) 活動給予更多支持,以創新創業(ye) 帶動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
(作者為(wei)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