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鄭新立

文章

實施精準扶貧決勝全麵小康

發稿時間:2017-02-10 11:14:1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鄭新立

  未來5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階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精準扶貧,包括“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全麵落實這些要求,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保證。選派第一書(shu) 記到貧困村任職,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舉(ju) 措。總結多年經驗,扶貧工作應注重做好以下幾件事。

  實施精準扶貧必須精準到戶。要把目前尚未脫貧的農(nong) 戶調查清楚,摸清貧困原因,一戶一戶地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辦法。如果貧困家庭有青壯年勞動力,那麽(me)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這些勞動力進行職業(ye) 培訓。目前城市最缺的工種是家政服務、醫療護理、物流快遞、建築施工、飯店餐飲、環衛清潔等,農(nong) 民工的年均收入已接近4萬(wan) 元。如果貧困家庭缺乏青壯年勞動力,但仍有老弱勞動力,可幫助其發展畜牧養(yang) 殖業(ye) 。如果是因病因災致貧,則應給予救濟補助,完善醫療保障和各類保險。總之,經過30多年改革發展,脫貧的條件比過去要好得多,致富的門路也比過去多得多。隻要找準原因,在各方麵的幫助下,迅速脫貧是可以做到的。

  培育本地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貧困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差,但隻要有人居住的地方,總有賴以生存發展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自然條件不好的地方也找到了適宜本地發展的特色產(chan) 品和產(chan) 業(ye) 。如寧夏在沙地上種植葡萄、枸杞;新疆利用滴灌種植香梨、大棗,大麵積種植長絨棉;貴州在荒山上種植藥材、茶葉;陝北退耕還草、舍飼圈養(yang) ,發展畜牧業(ye) ,大麵積種植蘋果;沂蒙山區搞小流域治理,恢複生態,發展林果、畜牧養(yang) 殖和石材業(ye) ;等等,都培育出本地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找到了致富門路。

  重視智力扶貧和技能培訓。“扶貧必扶智”。幫助貧困地區發展,重點應放在教育上,特別是職業(ye) 教育。要搞好基礎教育,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從(cong) 小學高年級起就實行寄宿製,將學生適度集中到條件較好的學校學習(xi) ,並免除各種費用。這是最根本的扶貧措施。一個(ge) 家庭有一個(ge) 在城鎮第二、三產(chan) 業(ye) 穩定就業(ye) 的人員,全家脫貧就有了保障。職業(ye) 教育應麵向全體(ti) 青少年和成年勞動者,使每個(ge) 勞動人口都能學會(hui) 一門專(zhuan) 業(ye) 技能,找到一個(ge) 收入較好的工作。

  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chan) 生活條件。與(yu) 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貧困地區的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仍然是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當繼續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為(wei) 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特別是要積極運用PPP模式,吸引社會(hui) 投資和銀行貸款,投入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雲(yun) 南、新疆、內(nei) 蒙古等邊境地區,隨著國際互聯互通項目的進展,一些重要口岸可以設立自由貿易區,形成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使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盡快富裕起來。

  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在脫貧中的領導作用。戰勝貧窮是一項艱巨而又偉(wei) 大的事業(ye) ,各級黨(dang) 組織應充分發揮堅強領導作用,黨(dang) 員應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許多地區脫貧致富的經驗證明,“送錢送物,不如建個(ge) 好支部”。有的基層黨(dang) 支部努力把黨(dang) 員培養(yang) 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現在農(nong) 村年輕黨(dang) 員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村裏缺少年輕人,怎麽(me) 辦?應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社會(hui) 化大農(nong) 業(ye) ,吸引和動員高素質的勞動力特別是黨(dang) 員回鄉(xiang) 創業(ye) 。農(nong) 村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但決(jue) 不能搞成老人農(nong) 業(ye) 。在這方麵,荷蘭(lan) 有著成功的經驗。荷蘭(lan) 人均隻有1.3畝(mu) 地,通過發展合作社,搞花卉、肉奶等高附加值農(nong) 產(chan) 品,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25萬(wan) 農(nong) 業(ye) 勞動力,去年出口824億(yi) 美元,人均創造農(nong) 業(ye) 增加值4萬(wan) 多歐元。包括貧困地區在內(nei) ,我們(men) 要使農(nong) 業(ye) 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使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和農(nong) 村居民收入逐步趕上和超過第二、三產(chan) 業(ye) 的收入,在發展農(nong) 村經濟中使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起來。

  (作者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