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為什麽如此受關注?
發稿時間:2017-02-10 11:02:35 來源: 時事報告 作者:馬克
沒有哪一項製度改革像收入分配改革這樣,引起全社會(hui) 的高度關(guan) 注。今年年初,新華網做了一項題為(wei) “你最關(guan) 心的話題”網上民意調查,在18 個(ge) 熱點問題中,“收入分配”的點擊率高居榜首。半年過去了,從(cong) 官方到民間,有關(guan) 分配改革的討論有增無減,“調整收入分配”已成了今年上半年官方語境中的共識性語匯。分配領域的諸多專(zhuan) 用名詞如“基尼係數”、“貧富差距”、“勞資衝(chong) 突”、“利益集團”、“分享增長”之類的字眼,在公開媒體(ti) 和互聯網上隨處可見。
收入分配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熱”?
首先,我國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抑製。我國基尼係數在2000 年就超過了0.40,目前已經達到了0.47。基尼係數是國際上通常作為(wei) 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其數值在0~ 1 之間,當數值處於(yu) 0.3,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0.4 是警戒線, 超過0.4,處於(yu) 0.4 ~ 0.5 之間,表示收入差距過大;超過0.5 則意味著出現兩(liang) 極分化。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尼係數高於(yu) 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其公布的135 個(ge) 國家中名列第36 位。我國已出現了兩(liang) 極分化的苗頭。一方麵,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而另一方麵,我國絕對貧困人口超過4000 萬(wan) 人,低收入群體(ti) 還有2.7億(yi) 人。對我國這樣一個(ge) 典型的城鄉(xiang) 二元經濟結構國家,雖然基尼係數並不能全麵反映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但我國目前收入差距過大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
其次,收入分配差距拉開的速度非常快。一般來說,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通常是在較長時間內(nei) 形成,往往是經過幾代人之後才表現得比較突出。而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幾乎是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nei) 迅速拉開的。由於(yu) 收入差距擴大速率過快,社會(hui) 麵臨(lin) 較大的失衡壓力。
第三,分配不公問題突出。當前,分配不公導致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主要表現在城鄉(xiang) 、區域和行業(ye) 間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壟斷行業(ye) 收入和非壟斷行業(ye) 收入差距過大。國際上公認行業(ye) 間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 倍左右,2000 年,我國行業(ye) 最高人均工資水平是行業(ye) 最低人均工資水平的2.63 倍,到2005 年,這一比例已增至4.88 倍,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ye) 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ye) 職工平均工資的2 ~ 3 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 ~ 10 倍之間。
第四,公共政策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不足,加重了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社會(hui) 焦點越來越集中於(yu) 教育、醫療、住房以及社會(hui) 保障。雖然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但仍受到身份、等級、體(ti) 製等因素的限製。尤其是近年來房價(jia) 暴漲的形勢下,住宅公共政策尚未健全,一方麵使得少數炒房者迅速“暴富”,另一方麵使大部分群體(ti) 基本居住權受到威脅。
第五,互聯網和媒體(ti) 的發展,拓寬了信息傳(chuan) 播的渠道和範圍,加快了信息傳(chuan) 播速度。類似“富士康事件”的信息可以迅速傳(chuan) 遞到社會(hui) ,有關(guan) 收入分配的各種信息、觀點不僅(jin) 可以方便地從(cong) 新聞媒體(ti) 、網絡獲得,而且社會(hui) 各階層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視野越來越開闊。因此,如同任何對社會(hui) 有重大影響的信息都引起超越以往的關(guan) 注度一樣,收入分配改革的話題也必然引起高度關(guan) 注。
新一輪改革的新特點
中國的經濟改革始於(yu) 收入分配改革。早期的收入分配改革,從(cong) 農(nong) 村承包經營製到企業(ye) 利潤留成,理順國家、企業(ye) 、個(ge) 人之間的關(guan) 係,由此啟動了中國經濟快速騰飛的引擎。但與(yu) 早期不同,當前的收入分配改革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改革背景不同導致改革的重點不同。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平均主義(yi) 盛行的改革初始階段,中國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其改革核心內(nei) 容是打破平均主義(yi) “大鍋飯”的分配關(guan) 係,形成國家與(yu) 集體(ti) 、企業(ye) 和個(ge) 人勞動成果相聯係的分配關(guan) 係。而目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是在收入差距擴大、分配關(guan) 係不合理或不公平現象突出的背景下展開的,其重點在於(yu) 消弭不公,效率與(yu) 公平兼顧,且更加重視公平。
其次,早期改革發生在經濟短缺與(yu) 普遍貧窮的背景下,利益結構相對簡單,反對平均主義(yi) 具有廣泛的社會(hui) 共識,改革的切入點較為(wei) 集中。而目前的改革是在利益分層明顯、新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形勢下進行的,改革的價(jia) 值取向存在明顯分歧,社會(hui) 博弈的特征非常明顯,強勢利益集團影響力不斷增強,比如說國有壟斷企業(ye) 就是改革的難點。
在一定意義(yi) 上說,當前改革的複雜性遠超過早期,需要收入分配改革與(yu) 社會(hui) 改革配套進行。
第三,早期改革具有明顯的“增量”特征,什麽(me) 意思呢?即通過“做大財富蛋糕”的途徑,使社會(hui) 普遍受益。目前改革針對的情況是,“財富蛋糕”很難“普惠”於(yu) 社會(hui) ,並且還有可能製約經濟進一步發展,即所謂“蛋糕切不好就難以做大”。這表明,收入分配改革影響的不僅(jin) 僅(jin) 是社會(hui) 心理失衡,而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四,早期改革中權力的負麵作用遠小於(yu) 當前。早期無論是幹部還是社會(hui) 大眾(zhong) ,普遍懷有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理想主義(yi) ,所謂“人心思變”。
同時由於(yu) 社會(hui) 剩餘(yu) 相對有限,市場化剛剛起步,權錢交易的規模很小。目前改革的一個(ge) 重要方麵是不可回避權力的負麵影響,無論從(cong) 人們(men) 的實際感受,還是從(cong) 各種公開、內(nei) 部的信息披露看,公權私用、權錢交易的範圍與(yu) 規模與(yu) 早期已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沒有對權力的有效監督與(yu) 製約,分配製度的改革就難以推進。
第五,早期分配改革主要是搞活微觀經濟,激發社會(hui) 創造財富,相對而言,公共服務領域的改革基本沒有太大的動作。目前的改革麵臨(lin) 一個(ge) 重要問題是,在基本溫飽問題解決(jue) 之後,公共服務供給與(yu) 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如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在收入分配調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政府職能定位和轉型十分緊迫。
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wei) 指導思想,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為(wei) 發展目標,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的宏偉(wei) 藍圖。
要實現這一宏偉(wei) 藍圖,重要內(nei) 容之一就是要形成公平、合理的社會(hui) 分配關(guan) 係或機製,有效緩解和抑製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進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