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現代中國政治改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發稿時間:2017-01-10 11:45:54 來源:黨(dang) 政研究 作者:奚廣慶
關(guan) 鍵詞:西方政治邏輯;現代中國政治邏輯;中國政治改革;政治體(ti) 製
作者簡介:奚廣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hui) 科學司原司長,北京100097。
現代中國政治改革,是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先導、組成部分和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政治發展也進入新常態,出台了全麵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實施了一係列重大舉(ju) 措,人民民主取得很大發展。對此有些論者產(chan) 生了一些誤讀和猜疑,甚至把進步理解為(wei) 倒退。這裏,筆者嚐試從(cong) 回顧與(yu) 總結現代中國政治發展的曆程與(yu) 成就的視角,做一些討論與(yu) 辨析。
一、用 “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研究中國政治發展
圍繞當代中國政治改革出現的誤讀和爭(zheng) 論,源於(yu) 不同的社會(hui) 曆史觀和政治觀。也就是說,中國政治改革,不能墨守西方政治邏輯,複製它們(men) 的製度模式,而應當在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走自己的路,創造中國的民主政治製度。
人們(men) 知道,西方學界適應工業(ye) 革命時代資產(chan) 階級政治統治的需要,批判神學專(zhuan) 製主義(yi) 政治觀,總結資本執掌國家權力實踐與(yu) 經驗,闡述其政治模式與(yu) 發展邏輯,建立了現代西方政治學說,為(wei) 現代資產(chan) 階級政治製度發展和完善奠定學理基礎。推翻封建專(zhuan) 製統治、走上現代化道路的中國人,變革中國古典的政治思想和傳(chuan) 統,建設中國現代的政治體(ti) 係,不能不研究西方的民主政治製度和發展實踐,借鑒世界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一百多年來,這種學習(xi) 和研究從(cong) 來沒有中斷過,堅持研究和借鑒人類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在這種情況下,由於(yu) 先入為(wei) 主、習(xi) 以為(wei) 常,路徑依賴,耽於(yu) 學理、脫離實際等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一些學人以西方政治發展邏輯作為(wei) 普遍規律,視西方民主模式為(wei) 判斷標準,無視、錯解甚至否定中國人創造的人民民主製度與(yu) 理論。
在今天看來,這是一種需要根本改變的理解與(yu) 誤讀,也不符合人類政治發展規律。
作為(wei) 資產(chan) 階級政治製度和階級利益的學理表現,現代西方政治學說不能不深刻打上資產(chan) 階級的烙印和帶有很大曆史局限性,堅持西方中心論,適應資本統治和擴張需要,把歐美政治的發展邏輯,宣揚為(wei) 人類政治發展的必然規律,把西方的議會(hui) 選舉(ju) 、多黨(dang) 競爭(zheng) 、三權分立政治製度模式,鼓吹為(wei) 人類社會(hui) 的普世價(jia) 值、宣稱為(wei) “政治科學”,並把它強加給東(dong) 方發展中國家。所以,在歐美國家,它遭到勞動階級及其思想政治代表的揭露與(yu) 批判。近年來西方政治製度模式,越來越滯後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弊病叢(cong) 生、呈現衰敗跡象,陷入種種困境。西方政治學說,有需要研究和借鑒的東(dong) 西,但不能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發展的指導原理。
人類社會(hui) 不是按一種藍圖製造的機器,而是現實的人群曆史形成的錯綜複雜的共同體(ti) 。各個(ge) 國家、民族,由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人群構成、文化積澱、曆史傳(chuan) 統和地緣政治環境的不同,其國家權力的結構、特征、發展邏輯和運行規製必然存在很大差別。任何國家的政治製度和民主形式都是自己民族曆史發展和現實條件的產(chan) 物,不會(hui) 一模一樣,可以相互借鑒,但不能抄來搬去。美、英、法、德、日的政治形式就各有不同。20世紀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國家發展屢屢遭遇挫折和敗落;中國人在清朝滅亡之後曾搬來西方議會(hui) 選舉(ju) 、多黨(dang) 競爭(zheng) 、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結果陷入軍(jun) 閥混戰、國家分裂、日本入侵的危局;近年一些“顏色革命”國家照搬西方民主模式陷入嚴(yan) 重動亂(luan) 和內(nei) 戰結局。所謂西方政治製度模式是政治發展靈丹妙藥的神話正在破滅。
所有這些,都推動人們(men) 對政治發展邏輯與(yu) 民主形式,進行21世紀的思考與(yu) 變革。近年來,歐美一些政治學家麵對新的曆史挑戰,也在進行思考與(yu) 探討。上個(ge) 世紀90年代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就討論過亞(ya) 洲是 “不自由的民主” 的老家、民主被用來“促進和諧與(yu) 穩定”的觀點。〔1〕
作為(wei) 東(dong) 方文明古國,中國獨特的國情、豐(feng) 厚的政治文明遺產(chan) 、人民民主革命成果和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等等條件決(jue) 定,現代中國的政治改革,必須遵循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吸收消化人類政治文明成果,走一條突破西方政治邏輯、創新政治製度模式的變革之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人民為(wei) 本、與(yu) 時俱進、變革創新、獨立自主的原則與(yu) 方法,植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創新優(you) 秀傳(chuan) 統,適應中國發展和時代潮流的要求,曆盡數十年之功,在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建設起一套不同於(yu) 西方民主模式的人民民主製度。
屹立於(yu) 世界東(dong) 方的這個(ge) 嶄新民主製度,突破西方政治發展邏輯和製度模式,需要做出曆史的學術的界定和闡明。中國學人要堅持黨(dang) 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提升學術自信心和政治定力,開展政治學術理論的變革創新。曆史上中國人為(wei) 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寶貴的成果,當下要把中國人民創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和寶貴經驗總結提升起來,從(cong) 曆史和邏輯的統一上,闡明人民民主政治的曆史基礎、發展規律、獨特創造、製度優(you) 勢,建設一個(ge) 弘揚中國精神、充滿中國智慧、展現中國氣派,形成中國話語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學說理論體(ti) 係,為(wei)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積極參與(yu) 世界治理、發展人類政治文明提供理論學術支撐。
在當今人類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時代,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大融合的時代、中國人在世界東(dong) 方全麵崛起的時代,認同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按照中國傳(chuan) 統與(yu) 發展邏輯理解人民推進經濟政治社會(hui) 改革,正在成為(wei) 一種思維方式。從(cong) 上個(ge) 世紀德國社會(hui) 民主黨(dang) 領袖施密特,到美國政治思想家布熱津斯基、基辛格,到21世紀的美國政治學家福山、新加坡的中國學家鄭永年,都在自己的著述裏按照這樣的思維方式解析中國。中國學人更要深入地認識自己的學術使命,作出曆史擔當。
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民主政治奮鬥昨天的回望
民主政治,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偉(wei) 大成果。《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chan) 階級上升為(wei) 統治階級,爭(zheng) 得民主。”〔2〕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是一個(ge) 把民主作為(wei) 綱領目標、走人類文明發展大道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
黨(dang) 的民主理念、民主綱領和實踐,是在實踐進程和政治文化互動中,不斷深化、不斷完善、愈益堅定的。1922年黨(dang) 的二大,正式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綱領。到抗日戰爭(zheng) 新時期,黨(dang) 與(yu) 時俱進地提出了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和綱領。毛澤東(dong) 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yi) 的策略》(1935年)一文提出了“人民共和國”的設想。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lan) 的談話》《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民主主義(yi) 論》《新民主主義(yi) 憲政》《論聯合政府》等著作中,對新民主主義(yi) 政治做出了係統的論述。闡明在今日誰能夠領導人民驅逐日本帝國主義(yi) ,並實行民主政治,誰就是人民的救星;沒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就要失敗的;有了民主我們(men) 一定會(hui) 勝利。提出了新民主主義(yi) 政治的主要綱領,就是“人民共和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共和國”。 它的國體(ti) 是一切革命的階級對於(yu) 反革命漢奸們(men) 的專(zhuan) 政;它的政體(ti) 是民主集中製。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代表大會(hui) ”作為(wei) 人民共和國政權形式的設想,並在黨(dang) 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創立了三三製民主政權,乃至豆選方式。強調擴大黨(dang) 內(nei) 民主是鞏固與(yu) 發展黨(dang) 的必要步驟,是黨(dang) 在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生動活潑、勝任愉快、生長新的力量、突破戰爭(zheng) 難關(guan) 的一個(ge) 重要武器。要針對民主生活不足情況,在黨(dang) 內(nei) 實行民主生活教育,推進黨(dang) 內(nei) 生活的民主化,發展統一戰線和民眾(zhong) 運動的民主生活。黨(dang) 的七大提出,領導全國人民,把中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可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提出了抗日民主的綱領,在黨(dang) 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廣泛地發展抗日統一戰線民主。1939年在延安建立了陝甘寧邊區參政會(hui) ,通過民主選舉(ju) 建立了邊區抗日民主政權。
1949年6-9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成立和舉(ju) 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是世界民主政治發展史上的偉(wei) 大創舉(ju) 。中國是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民族複雜、地域遼闊、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交通信息不暢,發展很不平衡,剛剛經過多年戰亂(luan) ,取得人民解放戰爭(zheng) 勝利。黨(dang) 從(cong) 這個(ge) 國情出發,繼承中華政治優(you) 秀傳(chuan) 統、吸取世界政治文明成果,創建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這個(ge) 全新的政治民主形式,邁出了建設獨立、自由、民主、和平、統一和強盛新國家的征程。通過民主平等、討論協商,推選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等各黨(dang) 派、各地區、各階層、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qiao) 等660多位代表共商民主建國大計。會(hui) 議選出了由毛澤東(dong) 為(wei) 主席的全國委員會(hui) ,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規定了國家的國體(ti) 和政體(ti) 、建設發展的根本方針,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成為(wei) 中國人民的大憲章,起著臨(lin) 時憲法的作用。會(hui) 議民主選舉(ju) 了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56人為(wei) 政府委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獨立和平民主建國的曆史偉(wei) 業(ye) ,創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製度,翻開了中國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篇章。我們(men) 以人民政協的政治形式,凝聚和動員全國各個(ge) 黨(dang) 派、民族、團體(ti) 、階層和海外華僑(qiao) 人士的願意和力量,發揚民主、廣集民意、製定綱領,建設國家,為(wei) 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國人的方案和經驗,是現代人類民主形態的創新,載入20世紀人類民主政治發展的史冊(ce) ,具有巨大的曆史意義(yi) 與(yu) 理論價(jia) 值。
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黨(dang) 矢誌不渝地帶領中國人民發展人民民主政治製度。在實現恢複經濟、改善民生、完善治理、鞏固政權的基礎上,按照中國的情況與(yu) 經驗,於(yu) 1953年,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了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普選,逐級地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hui) ,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大會(hui)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guan) 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一律實行民主集中製。憲法規定,通過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製度,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根據憲法規定,大會(hui) 選舉(ju) 和決(jue) 定了國家領導工作人員。從(cong) 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及其常務委員會(hui) 成為(wei) 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guan) ,國務院成為(wei)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guan) 。這樣在黨(dang) 的領導下以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為(wei) 根本製度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在全國範圍確立起來。同時把全國政協建設為(wei) 黨(dang) 領導下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政治形式。於(yu) 是,一個(ge) 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政治製度、新型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升起在世界地平線上。
1956年9月,在北京舉(ju) 行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民主建設進行了新的探索。大會(hui) 要求繼續加強人民民主專(zhuan) 政,進一步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開展反對官僚主義(yi) 鬥爭(zheng) ,加強各民族團結,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逐步製定完備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則,使黨(dang) 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求重視黨(dang) 內(nei) 的思想教育,堅持黨(dang) 的根本宗旨,發展黨(dang) 內(nei) 民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製,加強對黨(dang) 的組織和黨(dang) 員的監督,堅定地執行中央關(guan) 於(yu) 反對把個(ge) 人突出和對個(ge) 人歌功頌德的方針,堅持集體(ti) 領導和個(ge) 人負責相結合的製度,使黨(dang) 的民主原則和群眾(zhong) 路線在一切方麵得到貫徹執行;新黨(dang) 章作出全國代表大會(hui) 實行常任製的規定,醞釀了廢除事實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製。大會(hui) 開得民主、生動團結,與(yu) 會(hui) 代表1026人,除了幾位報告人,朱德、陳雲(yun) 、董必武等一百多位代表還作了大會(hui) 發言或書(shu) 麵發言。這次黨(dang) 的全國代表大會(hui) 的寶貴經驗,對於(yu) 今天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發展黨(dang) 內(nei) 民主都具有重要意義(yi) ,應當很好發揚。
上麵簡要敘述表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高揚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為(wei) 實現爭(zheng) 得民主,建設人民共和國的目標而奮鬥。我們(men) 創造了全新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家和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我們(men) 闡明,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它應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的各方麵代表人民意願、體(ti) 現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利、實行人民管理。我們(men) 創造的“豆選”、“三三製”民主政權、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人民代表大會(hui) 、民族區域自治等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政治形式表明,民主形式應當符合國情、與(yu) 時俱進、不斷創新、豐(feng) 富多彩。發展黨(dang) 內(nei) 民主,堅持民主集中製,發展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人民民主核心力量的必要條件。人民民主的實踐成果和寶貴經驗,豐(feng) 富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民主觀,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的發展。
黨(dang) 對中國民主政治及其發展邏輯的科學認識、對民主政治製度、形式和發展道路的選擇與(yu) 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摸索、逐步總結、日益完善的。我們(men) 在十年內(nei) 戰時期,曾經搬用過俄國人的形式如“蘇維埃”“紅軍(jun) ”等等,在批評蔣介石獨裁專(zhuan) 製統治中,也對西方政治民主理論與(yu) 模式作過許多的研究、界說和肯定。我們(men) 創造了“三三製”政權、人民民主專(zhuan) 政、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人民政協製度、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這些中國特色政治製度、體(ti) 製與(yu) 形式。有論者對我們(men) 黨(dang) 在那個(ge) 時期的理論思考、綱領完善和形式探索,采取一種機械主義(yi) 史觀,主張一成不變、一字不差地照套下來。這種固化的階段性認識、不允許按照國情與(yu) 時代進步改革創新,違背社會(hui) 政治發展邏輯,是不可取的。
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觀視域下的當代中國政治改革
任何突破前人的思維、創造新製度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於(yu) 對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沒有完全搞清楚,對階級鬥爭(zheng) 形勢和黨(dang) 內(nei) 狀況估計出現偏差,發生了忽視民主和法製建設的傾(qing) 向,乃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極大破壞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法製和民主集中製的嚴(yan) 重錯誤。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東(dong) 歐社會(hui) 主義(yi) 的徹底崩潰,更使我們(men) 痛切認識到推進政治改革、發展人民民主和堅持民主集中製事關(guan) 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死存亡,推進政治改革,發展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翻開了我國政治改革與(yu) 發展的新篇章。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邁出了我國政治改革的決(jue) 定性步伐。首要的是為(wei) 實現解放思想這個(ge) 重大政治任務提供保障條件,堅決(jue) 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嚴(yan) 重錯誤,克服它對政治上層建築的巨大破壞,以適應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工作從(cong) 解決(jue) 權力過分集中、官僚主義(yi) 、家長製以及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問題入手,改革幹部人事製度,廢除了事實上存在的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推行了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zhuan) 業(ye) 化改革;實行簡政放權,恢複鄉(xiang) 鎮建製、廢除人民公社製度,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讓各級組織煥發生機活力;修改憲法,明確規定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wei) 根本活動準則,任何組織和個(ge) 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黨(dang) 的十二大明確提出政治體(ti) 製的概念,破除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的僵化理解;十三大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規劃了我國政治體(ti) 製改革的藍圖;十四大闡明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政治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十五大確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這個(ge) 基本綱領;十六大明確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文明”的戰略目標;黨(dang) 的十七、十八大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生命的重大命題,闡明了實現更廣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的發展道路,確定了全麵深化政治體(ti) 製改革的目標、任務、重點和路徑。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勢和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製定了政治體(ti) 製改革的頂層設計,確立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的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的戰略布局,開展了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新舉(ju) 措,對腐敗這個(ge) 執政黨(dang) 麵臨(lin) 的最大威脅,展開了係統的、深入的、持續的鬥爭(zheng) ,全麵部署和推進加強民主政治製度建設,加快政府簡政放權、職能轉變,建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推進群團政治改革、加強法治中國建設,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的基本任務。
現今中國政治改革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第一,人民代表大會(hui) 及其常務委員會(hui) 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jue) 定、任免等職權方麵極大加強,代表結構更趨合理,代表更加充分行使權利。第二,在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與(yu) 政治協商製度不斷發展和完備基礎上,獨創性地邁出了社會(hui) 主義(yi) 協商民主的創新探索。第三,改革與(yu) 完善黨(dang) 和國家領導製度與(yu) 幹部人事製度,全麵實行了職務任期製和領導幹部退休的製度,形成了黨(dang) 和國家領導機關(guan) 正常換屆和領導人有序更替的機製。第四,建設了國家公務員製度和幹部人事製度的科學化民主化製度化的管理體(ti) 製,按照選賢任能原則製定和完善了幹部選拔、培養(yang) 和考核等比較係統完備的製度、辦法、措施。第五,大力推進全麵依憲治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積極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密切結合,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第六,行政管理體(ti) 製和政府機構改革取得巨大進展。一個(ge) 職能科學、結構優(you) 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建設之中,特別是大刀闊斧的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改革,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改革提供了體(ti) 製支撐。第七,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的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體(ti) 係在建設、健全起來。廉政建設和肅貪反腐工作在堅定紮實深入、富有成效地進行,成就卓越。第八,加強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dang) 的建設偉(wei) 大工程,推進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政治戰略。黨(dang) 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科學、民主、依法的軌道上進取創新,黨(dang) 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在建設學習(xi) 型、服務型、創新型執政黨(dang) 進程中不斷提高,為(wei) 黨(dang) 始終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領導核心提供了紮實保障。
上述表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不渝地為(wei) 完善和發展人民民主政治而探索創新。這個(ge) 製度,成為(wei) 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民生提高、文化進步、公平正義(yi) 、民族團結、國力增強的有力製度保證和強勁政治動力,顯示出獨特的優(you) 勢和巨大的活力,推動中國發展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大製造國和貿易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環顧當今世界,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製度,是最體(ti) 現人民意願、最對人類和曆史負責、最富有治國理政效益的現代政治製度和政治形式。
黨(dang) 總結發展民主的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與(yu) 新的實踐成果,極大地深化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中國民主政治觀與(yu) 發展戰略。我們(men) 闡明,基本經濟製度和市場經濟體(ti) 製的發展完善,和諧社會(hui) 的建設,民生的不斷提高,先進文化的發展,公平正義(yi) 的維護,人民福祉的實現,都要求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和法治的支撐和保證。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就沒有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堅持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的有機結合,中國經濟改革是以政治體(ti) 製改革破題的,政治改革是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wei) 目標與(yu) 標準的,政治改革適應經濟發展與(yu) 改革深化的要求,兩(liang) 者統一於(yu) 現代化進程。必須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人民當家做主是民主的本質與(yu) 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命。我們(men) 提出,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治國方略,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增強黨(dang) 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wei) 目標來擴大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治文明。我們(men) 植根中國現實,反映人民意願,弘揚中華政治文明優(you) 秀成果,借鑒世界政治文明有益成果,適應中國發展和時代潮流要求,獨立自主地開拓了讓人民民主製度廣闊的發展道路。這些表明人民民主的發展,將為(wei) 人類世界民主政治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有論者按西方政治學觀點,把我國實行的民主集中製體(ti) 製,即由共產(chan) 黨(dang) 集中統一領導的民主政治體(ti) 製,界定為(wei) “新權威主義(yi) ”“專(zhuan) 製獨裁體(ti) 製”,認為(wei) 隻有到現代化完成實行了多黨(dang) 競爭(zheng) 、三權分立、議會(hui) 選舉(ju) 的西方政治形式,才算是民主。 這種按西方政治邏輯,把權威和民主、集中和民主絕對對立起來,從(cong) 而完全否定中國特色政治製度的人民民主本質、否定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與(yu) 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觀點,違反了現代社會(hui) 發展規律,違背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是不能成立的。馬克思主義(yi) 從(cong) 來認為(wei) ,現代化需要權威,社會(hui) 主義(yi) 變革和建設需要權威,權威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集中和民主,在現代化實踐中從(cong) 來是有機統一的。我們(men) 堅持實行民主和集中的互相結合,貫徹“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根本路線的組織領導製度,形成了一套以先進科學理論戰略為(wei) 指導、一切以人民為(wei) 中心、全麵依法治國依規治黨(dang) 的完備結合的集中統一的、權威的黨(dang) 的領導體(ti) 製。實踐表明,這是一種既保持人民民主製度優(you) 勢又具有強大高效的集中領導權威的政治體(ti) 製,成為(wei) kaiyun官方地址開放與(yu) 現代化事業(ye) 獲得成功的法寶。這是中國人高度政治智慧的結晶,不必戴上西方政治學的帽子。相反,應當總結這個(ge) 政治改革的成果和經驗,闡明它的本質與(yu) 邏輯,使之更加發展完善,豐(feng) 富人類民主政治文明。
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改革與(yu) 發展的前瞻
對現代中國民主政治改革的這些回顧和總結,讓我們(men) 對中國政治改革的未來,形成新的視角,獲得新的智慧,充滿期許和信心,有定力、有能力走得更高更遠。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是人類民主的新形態。在中國,民主已經成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實踐。按照西方邏輯來討論政治發展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中國學人要敢於(yu) 超越、勇於(yu) 創新民主製度與(yu) 形式,不再跟著別人後麵走,紙上談兵、閉門造車,脫離中國民主發展進程,空論什麽(me) “民主是個(ge) 好東(dong) 西”,“如何麵對西方政治文明”,搬用美國哈佛大學“地方政府創新獎”的方式推進民主。而應當以建設性的態度、主體(ti) 性的思維,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積極投身中國人民民主發展的豐(feng) 富實踐,總結它的成果,闡明它的經驗,研究它的問題,開掘新的資源,形成新的觀點,探索新的答案,把人民民主政治推到新境界。
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政治改革還在路上,既不會(hui) 一蹴而就,也不會(hui) 一帆風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法治建設成績很大,但是同擴大人民民主的任務、同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建設攻堅克難、破解難題需要還有不適應的方麵,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體(ti) 製、機製、規範、程序以及具體(ti) 運行上還存在著不少欠完善、不到位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方麵還有諸多的不足,我們(men) 在治國理政的思維、理念、知識和能力上都有需要補齊的短板,還會(hui) 遇到難以預料的新情況新課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政治理論和發展戰略為(wei) 我們(men) 的政治改革指明了正確目標、發展規劃和前進道路。解決(jue) 發展中的複雜艱巨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戰略布局、不斷開拓新路徑、探索新方法、積極穩妥持續推進政治改革。
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對全麵深化政治改革的頂層設計、戰略部署和組織安排,為(wei) 改革在各個(ge) 領域、各個(ge) 地方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明晰的路徑指引和廣闊的創新空間。各地方各部門在具體(ti) 落實、探索創新中已多有進展。像發展協商民主,廣東(dong) 、福建有“鄉(xiang) 賢理事會(hui) ”、“村民代表議事製度”;浙江有“鄉(xiang) 賢參議會(hui) ”等創造性的民主形式。一個(ge) 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政治改革的一個(ge) 重要路徑,是從(cong) 各方麵更有效地調動廣大幹部、黨(dang) 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改革促進派真正壯大起來,把改革抓在手上,創新理念、機製、方法、手段,及時總結經驗,把各項改革真正地落地,變為(wei) 廣泛的具體(ti) 行動,逐步地化解改革空轉的情況。
必須懂得,中國政治改革的成敗進退,關(guan) 鍵在黨(dang) 。這是20世紀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的最主要經驗。蘇共垮台根本上說就是黨(dang) 的領導蛻化變質。在今天國內(nei) 外發展的複雜形勢下,麵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麵對黨(dang) 內(nei) 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zhong) 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等等,如果黨(dang) 不能正確堅定應對,解決(jue) 黨(dang) 內(nei) 突出問題,那就會(hui) 失去執政資格,被曆史淘汰。因此,黨(dang) 要管黨(dang) 、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依規治黨(dang) ,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展黨(dang) 的建設偉(wei) 大工程,就成為(wei) 我國政治改革的最重要任務。黨(dang) 正在義(yi) 無反顧地推進一係列重要工作:信仰缺失是我們(men) 高度重視的問題,堅持補足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上的“鈣”;從(cong) 中央開始抓好黨(dang) 的作風建設,開展“三嚴(yan) 三實”活動和“兩(liang) 學一做”教育,把提高民生擺在首位,堅決(jue) 克服脫離群眾(zhong) 、違背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要求的不良表現與(yu) 風氣;以長遠的全局的眼光規劃與(yu) 打造好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好一套培養(yang) 、選拔和管理幹部的製度體(ti) 製、一套治黨(dang) 、管權、治吏的完備製度,實行黨(dang) 內(nei) 的監督問責製度,解決(jue) 好把權力關(guan) 進籠子裏的問題,做到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wei) 民用權,廉潔用權;把十八大以來進行的重拳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的鬥爭(zheng) ,毫不動搖地進行到底,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倡廉反腐規律,製定標本兼治的路子;認真破解黨(dang) 內(nei) 存在的組織觀念薄弱、組織渙散的問題,抓好基層組織,加強紀律建設,嚴(yan) 明黨(dang) 的紀律,維護黨(dang) 的團結統一和中央權威,確保全黨(dang) 意誌統一,步調一致。全黨(dang) 尤其是黨(dang) 的高級領導,都要提高認識、凝心聚力、祛病療傷(shang) 、激濁揚清,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製度化、法治化,開創黨(dang) 的建設新局麵。全麵紮實完成這個(ge) 改革任務,是取得全麵深化政治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和可靠路徑。
黨(dang) 是領導我們(men) 事業(ye) 的核心力量。黨(dang) 的領導幹部是政治改革關(guan) 鍵的關(guan) 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提出,必須抓好“關(guan) 鍵的少數”。黨(dang) 深切地懂得,真正培養(yang) 和建設一支忠於(yu) 黨(dang) 、忠於(yu) 人民、忠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幹部隊伍,是一個(ge) 極其艱巨又必須很好完成的關(guan) 鍵核心任務。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必須全麵加強製度建設、機構創新、法規完備;還需要抓實學習(xi) 型政黨(dang) 建設,抓好黨(dang) 員幹部治國理政知識與(yu) 能力現代化提升,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這個(ge) “總開關(guan) ”。這是關(guan) 係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前途命運的千秋大計,必須警鍾長鳴。
要提高貫徹依法以德治國、依規以德治黨(dang) 方針的自覺性。我國是個(ge) 吏製完備的國家,吏治文化發達。曆代統治集團遵循儒家以文化育人、經世致用的傳(chuan) 統,堅持對皇族官宦人文的、道德禮義(yi) 和治國理政能力的係統培育和嚴(yan) 謹規範,培養(yang) 出不少賢能兼具、忠誠履職的官吏。要以史為(wei) 鑒,獲取滋養(yang) 與(yu) 智慧,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創新現代吏製。官吏階層將長期存在。存在決(jue) 定意識。官本位思維滋生不可避免,在許多地方可以說達到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程度。這種理念,同黨(dang) 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民主本質格格不入,泛化膨脹起來危害極大。會(hui) 破壞民主集中製,搞一言堂、一手遮天,獨斷專(zhuan) 行;會(hui) 追求升官晉級、大搞特權、以權謀私,滋長腐敗;會(hui) 高高在上、罔顧民意、命令群眾(zhong) 、喪(sang) 失民心;會(hui) 腐蝕群眾(zhong) 意識、毒化社會(hui) 風氣、等級人際關(guan) 係。千百萬(wan) 人的習(xi) 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必須以長遠的全局的眼光,自覺自警、常抓不輟,批評糾正;要以一種韌性的戰鬥精神堅持黨(dang) 的宗旨教育,人民公仆教育,執政為(wei) 民教育,群眾(zhong) 路線教育。這些必須落實在幹部教育、培養(yang) 和考核的體(ti) 係之中,列入學校和社會(hui) 的曆史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的教育之中,從(cong) 思想文化源頭上,增強黨(dang) 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思想基礎。
推進中國政治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一項具有世界曆史意義(yi) 的浩瀚社會(hui) 工程。它不能不是一個(ge) 必然性與(yu) 偶然性、規律性與(yu) 選擇性、客觀性和主體(ti) 性、現實條件和社會(hui) 人群等各種社會(hui) 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曆史過程。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在黨(dang) 的領導下,按照中國政治改革的正確目標、發展邏輯和戰略部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上下結合、漸進有序推進,我們(men) 必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任何固化模式、不思創新、一成不變的思維,任何超越現實、盲目蠻幹、急於(yu) 求成的思維,都是不能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劉軍(jun) 寧.民主與(yu) 民主化〔M〕.商務印書(shu) 館,1999.42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