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發稿時間:2016-12-27 15:28:35 來源:开云kaiyun 作者:李佐軍(jun)
【編者按】:2016年12月17日,kaiyun官方地址(2016)年會(hui) 暨創新驅動高層研討會(hui) 在湖南省長沙市舉(ju) 行。本文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jun) 的演講內(nei) 容,未經本人審核。

圍繞這一個(ge) 主題我重點講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個(ge) 方麵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強調要培育新的增長動能?之所以強調是因為(wei) 過去多年來舊的動能不行了,所以要培育新動能。我們(men) 分析一下經濟增長動能究竟有哪些?我概括為(wei) 三個(ge) 方麵。一個(ge) 方麵是通過需求拉動,也就是三架馬車來驅動的經濟增長,這是舊動能。第二個(ge) 舊動能通過大規模的要素投入,勞動資本資源投入驅動增長。第三個(ge) 方麵舊動能通過我們(men) 一些中國特色的,拉動GDP的製度驅動增長,這些製度包括獨特的人口製度、獨特的價(jia) 格製度。有些重要的能源價(jia) 格變得比較低,或者低成本競爭(zheng) 優(you) 勢。通過獨特的土地製度、土地財政推動地方發展。獨特財政,財政一部分收入可以投入到經濟建設中。獨特的金融製度,貨幣發行不完全是中立的。還有GDP考核製度。這一套中國製度的安排,基本上圍繞GDP增長而進行的。這是我說的傳(chuan) 統的舊動能的三個(ge) 方麵。
現在這三個(ge) 方麵舊動能遇到了新問題,三架馬車越來越靠不住了,出口出現負增長,投資分配遞減,消費受製於(yu) 消費體(ti) 製改革略有下降。大規模的要素投入經濟增長遇到了資源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加大的製約。再通過我前麵說的GDP導向的製度安排拉動經濟增長,這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要改革的對象,三大舊動能都走不下去,怎麽(me) 辦?我們(men) 要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動能是什麽(me) ?我們(men) 看一下生態函數。生態函數左邊GDP產(chan) 量等於(yu) 前麵一個(ge) 函數要素投入,前麵有一個(ge) 係數,係數是全要素生產(chan) 力。我們(men) 關(guan) 心全要素生產(chan) 力是什麽(me) 東(dong) 西決(jue) 定的?由三大發動機決(jue) 定的。三大發動機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情有可原,是我提出來的:製度變革、結構優(you) 化、要素升級。製度變革就是指改革:結構優(you) 化,城鎮化、結構化、區域一體(ti) 化。這三大發動機也是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力的三個(ge) 基本路徑。我認為(wei) 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最核心特征就是必須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力拉動經濟增長,所以它是新動能。舊動能不行了我們(men) 要依靠這些新動能推動中國經濟當前和未來發展。
第二大問題怎麽(me) 培育這三大發動機,也就是新動能。這裏分三個(ge) 部分。第一個(ge) 部分就是改革。改革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維度來說。一個(ge) 維度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是針對中國結構性矛盾采取的一些改革。我們(men) 把供給側(ce) 改革要解決(jue) 的四個(ge) 關(guan) 鍵問題剖析一下,分析一下背後應該推進什麽(me) 改革?第一個(ge) 是減稅。推進財稅製度改革、預算製度改革和政府機構的改革,必須精簡政府機構才能達到減稅的效果。第二個(ge) 是監管。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ti) 製改革、審批製度改革、政府三單建設。第三個(ge) 是減壟斷。推進國有企業(ye) 改革、壟斷價(jia) 格改革。第四減少貨幣超發。推進貨幣發行製度、還有一部分的金融製度改革、匯率製度的改革。這就是從(cong) 供給側(ce) 改革這個(ge) 角度來看我們(men) 哪些改革要推進。還有一個(ge) 維度看改革,那就是從(cong) 基礎性、關(guan) 鍵性的改革,哪些改革培育新的動能?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已經明確了,一些關(guan) 鍵性技術性的改革。這裏麵主要是:第一國有企業(ye) 改革,包括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製的改革。第二就是產(chan) 權製度的改革。第三財稅製度的改革。第四是金融製度的改革。第五是養(yang) 老製度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第六開放製度的改革。這是當下比較關(guan) 鍵性基礎性的改革。這是第一大發動機,通過改革提升新的增長功能。
第二個(ge) 發動機就是結構優(you) 化,換一個(ge) 說法就是經濟轉型。轉型具體(ti) 包括以下幾個(ge) 內(nei) 容:第一要素投入結構轉型。由原來主要依靠勞動、土地資本資源,在一般性要素拉動經濟增長,轉向更多依靠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第二方麵結構轉型,那就是排放結構的轉型,排放結構轉型也就是要減少廢水、廢氣、廢渣和二氧化碳不好的排放,增加氧氣、水蒸氣好的排放,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第三方麵的結構轉型是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內(nei) 容很豐(feng) 富,包括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的高級化、服務化,產(chan) 業(ye) 高端化、產(chan) 業(ye) 特色化、產(chan) 業(ye) 集群化、品牌化、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化、產(chan) 業(ye) 融合化、產(chan) 業(ye) 國際化、產(chan) 業(ye) 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智能化。這是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要做的事情。第四方麵的轉型是區域結構轉型,包括三類:第一推進新型城鎮化,也就是以人為(wei) 本的城鎮化,以農(nong) 民市民化為(wei) 主要抓手的城鎮化;第二推進城鄉(xiang) 統籌發展,縮小城鄉(xiang) 二元結構,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縮小城鄉(xiang) 差距;第三促進東(dong) 中西部、南北、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落後地區的公平發展、平衡發展。第五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型。涉及到兩(liang) 個(ge) 層麵,一個(ge) 層麵要由原來我前麵提到主要依靠需求側(ce) 的三架馬車,專(zhuan) 項結構變化、要素升級、改革創新這方麵轉變。經濟增長動力轉型第二方麵從(cong) 需求結構內(nei) 部來看,原來主要依靠外需轉向需要內(nei) 需,原來主要依靠投資轉向消費,依靠政府投資轉向依靠社會(hui) 投資。收入和財富分配結構轉型,實現收入和財富分配由原來少部分人占有向更多人共同富裕轉變。由原來少部分行業(ye) 賺錢向更多行業(ye) 公平競爭(zheng) 轉變。第七目標結構轉型,實現由原來主要追求量的擴張、速度的提高,要轉向更多追求質量和效益。由原來主要追求物質財富增長轉向平衡追求物質財富和金融增長轉變。由原來追求GDP大國轉向追求強國轉變。以上七個(ge) 方麵就是我理解轉型的基本內(nei) 容。對應第二個(ge) 發動機結構優(you) 化。
第三大發動機也就是創新。我們(men) 說創新驅動,包含要素升級。關(guan) 於(yu) 創新驅動,主要是四個(ge) 方麵內(nei) 容:第一個(ge) 方麵要推進全員創新,所有主體(ti) 創新。包括六大主體(ti) :第一個(ge) 主體(ti) 推進企業(ye) 創新,企業(ye) 是最重要的創新主體(ti) 。也就是說要建設很多創新型企業(ye) ,尤其是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第二推進個(ge) 人創新。也就是要培育很多創新型的個(ge) 人,比如說創客還有各種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還有新型農(nong) 民等。第三方麵要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很重要的創新主體(ti) 。第四方麵推進地區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區域、創新型園區等等。第五方麵是要推進國家創新平台,建立國家創新平台,像國家實驗室、國家創新中心、國家技術中心等。第六培育一些創新型的政府。政府也麵臨(lin) 創新,政府也是一個(ge) 重要的主體(ti) 。
創新驅動第二方麵內(nei) 容是全麵創新。全麵創新包括思想創新、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產(chan) 品創新、業(ye) 態創新、模式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
創新驅動第三方麵內(nei) 容是全流程創新,包括研發環節創新、設計環節創新、生產(chan) 環節創新、流通環節創新、銷售創新和售後創新,六個(ge) 基本環境。
創新驅動第四項內(nei) 容是全對策創新,具體(ti) 包括四個(ge) 領域。第一個(ge) 為(wei) 創新者創造良好的權利保障環境。權利主要是三大權利。第一所有權或者產(chan) 權。第二自由選擇權。第三平等交易權。第二項創新者內(nei) 容為(wei) 創新者提供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打擊壟斷鼓勵公平競爭(zheng) 。第三為(wei) 創新者提供良好技術設施環境,比如說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第四為(wei) 創新者提供良好人文環境,鼓勵創新創業(ye) ,寬容失敗、講究誠信等。【《改革內(nei) 參》記者孫錚整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