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俏彬: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發稿時間:2016-12-27 15:25:41 來源:开云kaiyun 作者:馮(feng) 俏彬
【編者按】:2016年12月17日,kaiyun官方地址(2016)年會(hui) 暨創新驅動高層研討會(hui) 在湖南省長沙市舉(ju) 行。本文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feng) 俏彬的演講內(nei) 容,未經本人審核。

背景還是從(cong) 國內(nei) 和國際來講。從(cong) 國際上講,二戰以來到現在,形成了空前不穩定的格局,任何事情在這個(ge) 時代都有可能發生。從(cong) 中國情況來看,昨天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再一次重申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這個(ge) 詞現在理解比過去意義(yi) 更加豐(feng) 富。
我們(men) 看到新常態表現的特征,就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台階。現在看起來下台階的趨勢還會(hui) 繼續保持,而且還可能會(hui) 有比較長的時間。這恐怕是我們(men) 當前討論經濟發展,討論城市發展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的背景前提。這種情況下我們(men) 現在談到中國經濟形勢用得最多的詞是分化。
中國經濟結構性分化體(ti) 現在舊經濟和新經濟的問題上。傳(chuan) 統的舊經濟我們(men) 認為(wei) 是房地產(chan) 、基礎設施、製造業(ye) 這幾塊。這幾塊由於(yu) 種種原因,大家看到呈現出疲態的狀況。另外看到新經濟的生機勃勃,製造業(ye) 在歎息利潤下降的時候,大家看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的財務報表,無論是營業(ye) 收入還是利潤都在30%以上增長,這是我們(men) 看到的中國經濟形勢的亮點。
中國經濟體(ti) 現在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的上升,整個(ge) 服務業(ye)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55%左右,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非常強烈的信號。當然我們(men) 還要注意,我經常談到我們(men) 政府抓經濟工作的時候,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是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時候,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揮什麽(me) 樣變化?從(cong) 我自己的研究角度有一個(ge) 很清晰的感覺,我們(men) 投資驅動的經濟向消費型的經濟轉化。這個(ge) 話大家說得比較多了,但是背後隱含對於(yu) 政府在一個(ge) 消費經濟即將到來的時代怎麽(me) 樣抓經濟,其中蘊藏大量問題現在沒有得到充分討論,恰恰是我們(men) 地方各級政府考慮本地經濟發展當中你要意識到它來了這樣一個(ge) 變化,就是消費型經濟轉化,具體(ti) 內(nei) 容很多,這地方不展開。
作為(wei) 中心城市建設上麵來看,全國除了全國城鎮的規劃體(ti) 係,列出十個(ge) 到十一個(ge) 左右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上麵對它有很多重要的定位。無論這些定位怎麽(me) 樣,最終都落到我在PPT上麵說的一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所有中心城市一定是區域發展的中心,它不僅(jin) 僅(jin) 是本地經濟發展中心,而且還要對附近的城鎮,對附近的區域起到強烈的帶動作用,這一點落實到最後,就是發展還是硬道理。我們(men) 注意到現在討論中國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很多城市都在努力爭(zheng) 取,包括長沙在內(nei) 都在努力爭(zheng) 取。中心城市建設不僅(jin) 僅(jin) 官方在推動這個(ge) 事情,另外一方麵大家注意到我們(men)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媒體(ti) 大量推一種新概念,叫做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當然它的指標不如我們(men) 講國家中心城市指標內(nei) 涵這麽(me) 豐(feng) 富,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們(men)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數量不夠,不足以拉動中國巨大經濟馬車向前前進,這個(ge) 情況是現在媒體(ti) 正在討論的事情。說明民間和官方大家共同都在關(guan) 注這個(ge) 事情。
這個(ge) 事情無論怎麽(me) 樣說,不管是國家中心城市還是新一線城市,最終還是落到經濟發展情況上來。落到經濟發展情況有一個(ge) 問題,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轉型的時代,在這樣一個(ge) 大變革的時代,城市也好、區域也好,還是我們(men) 一個(ge) 省也好,定位自己的經濟發展的時候有一個(ge) 曲線問題,所以這方麵我很願意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對新經濟方麵的看法。
總體(ti) 看法來講就是新經濟是未來經濟增長非常閃亮的重點。它包括內(nei) 容很多,這張圖是北大的中國新經濟指數,表明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當中30%以上的量來自於(yu) 新經濟部門的增長。新經濟部門下麵有九大行業(ye) 。這九大行業(ye) 是比較寬泛的,未來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的行業(ye) 。除了這些行業(ye) 之外我們(men) 現在理解的新經濟相對來講麵窄一點。這個(ge) 麵主要講的是現在新經濟基於(yu) 互聯網為(wei) 基礎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和新商業(ye) 模式。我們(men) 可以談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工業(ye) 供給側(ce) ,但是從(cong) 經濟轉型升級規律上來看,隨著我們(men) 經濟的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部門貢獻在增加。這個(ge) 基礎之上所形成的圍繞的一些產(chan) 業(ye) 的升級換代,為(wei) 我們(men) 迎來和互聯網疊加以後的新時代。
我們(men) 注意到,在我們(men) 這麽(me) 多的工業(ye) 門類當中,現在互聯網實現了對我們(men)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改造。我不太特別準確的總結是,大概隻有1.5個(ge) 行業(ye) 。第一個(ge) 零售行業(ye) ,基本上被互聯網全方位的改造了,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另外一方麵就是我們(men) 的網約車,出租車行業(ye) ,這個(ge) 行業(ye) 被改造了一半,現在沒有得到完全改造。其他我們(men) 看到互聯網對於(yu) 產(chan) 業(ye) 的改造總體(ti) 上來講都是處於(yu) 零星的狀態。個(ge) 別企業(ye) 做得不錯,但是行業(ye) 性的改造還沒有完全的發生。這一點上恰恰是未來我們(men) 一個(ge) 城市在發展經濟的時候,一個(ge) 區域在發展經濟的時候,要著重考慮的一點。
我們(men) 現在談到城市經濟發展,不僅(jin) 僅(jin) 說這個(ge) 地方GDP多少,這地方人口有多少,大家現在講流量概念。你作為(wei) 一個(ge) 在經濟增長網絡當中的節點,有多少財富,有多少資本,有多少人才,有多少信息,有多少技術流經你這個(ge) 地方,流量概念也是衡量你是不是區域中心非常重要的標誌。從(cong) 這個(ge) 層麵來看,我們(men) 討論新經濟的時候,大家談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很多企業(ye) 家很多地方官員不清晰一點,不知道什麽(me) 叫做+互聯網,或者怎麽(me) 樣互聯網+。這方麵我們(men) 講新經濟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數據。要成為(wei) 一個(ge) 新要素,換句話說在你的生產(chan) 模式、服務模式當中有沒有把數據組合進去,向個(ge) 性化、定製化的這方麵轉變。馬雲(yun) 關(guan) 於(yu) 新經濟有五新一平的說法,指明我們(men) 未來經濟模式可能發生的變化。這樣的經濟發生在底層的變化對我們(men) 政府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men) 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這樣一個(ge) 時代政府怎麽(me) 樣對待新經濟,理論上說得清楚,可能操作層麵有許多反複的事情。最近這兩(liang) 年從(cong) 新經濟的增長情況來講非常好,我們(men) 成為(wei) 互聯網大國,網民超過7億(yi) 人,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有四個(ge) 都在中國。我們(men) 分享經濟現在參與(yu) 麵非常之廣。從(cong) 這個(ge) 方麵來講發展速度和勢頭都是非常可觀的。遺憾的是,我們(men) 各地政府在對待新經濟的態度上還有很多不明朗之處,我們(men) 現在新經濟麵臨(lin) 舊的傳(chuan) 統的監管製度。這方麵我們(men) 有典型的例子。跨境電商,還有網約車,今年前幾個(ge) 月出現各地的一些限製性的政策。像這些方麵實際上我們(men) 還做過一些總結。實際上在我們(men) 各行各業(ye) 當中,與(yu) 互聯網和新經濟聯係以後發生一些變化的,第一個(ge) 好處就是在傳(chuan) 統的模式下你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在新經濟的模式下它完全可以得到解決(jue) 。這有很多例子,問題也在這個(ge) 地方,恰恰在這樣一些領域我們(men) 現在對它的態度是非常猶豫的。這樣一個(ge) 形勢反映出一些問題,最後還是要落在我們(men) 政府自身的監管製度上麵。自身監管製度有很多具體(ti) 的監管內(nei) 容。總體(ti) 來講我們(men) 麵對新經濟的時候還有很多知識盲區。比如說,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管理方式和新經濟需要的方式之間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我們(men) 傳(chuan) 統監管比較強調職權、條塊分割,這些在新經濟形勢下都被打破。
網約車就是典型的例子。當新經濟出現新需求、新問題的時候,我們(men) 對它不能很好地進行回應和識別,甚至很簡單地把我們(men) 過去一些傳(chuan) 統的監管方式直接套在新經濟的模式上麵。從(cong) 我們(men) 的觀察情況來看,不止存在網約車,我可以這樣講,我們(men) 絕大部分的新經濟行業(ye) ,當它挑戰了既得利益格局,當它挑戰政府現有的監管格局的時候,它的命運基本上一致的。這是讓人很擔心的前景,一方麵我們(men) 在高唱創新驅動,但是另外一方麵當創新來到的時候,我們(men) 對它產(chan) 生了葉公好龍的心態。這種情況非常明顯。前一段時間我們(men) 談到網約車,在北京、上海出現了比較嚴(yan) 格的限製性政策。我們(men) 恰恰是在一些稍微邊緣一點的地方對網約車反而采用了比較寬容的態度,包括長沙、成都對於(yu) 網約車的態度是比較寬鬆的。我們(men) 評論一句話,創新雖然常常是生在中心,但是常常長在邊緣。我們(men) 現在的中心城市建設,或是推動區域發展,在這裏怎樣找到合適的點,可能是一個(ge) 未來需要進行改革的題目。
麵對新經濟的時候,政府怎麽(me) 做?我一共提了五條建議。總體(ti) 來講還是從(cong) 管理到治理的思路。自從(cong)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建立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後,治理這個(ge) 詞經常出現在各個(ge) 地方。但是我個(ge) 人認為(wei) ,我們(men) 在談到這個(ge) 詞的時候,實際上更多停留在一種理念和具體(ti) 的倡導當中,落到實處還不多,特別是我們(men) 一些新經濟部門。我們(men) 明明可以看到有一些行業(ye) 規則在平台的方式下,在行業(ye) 協會(hui) 的融入下麵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規則,但是我們(men) 政府在進行監管的時候,有時候無視這些規則的存在,還是要把原有規則套在新經濟的上麵,不能說從(cong) 管理到治理這種思想觀念落到了實處。這方麵我們(men) 提出幾條:第一大道至簡;第二引入平台治理行業(ye) 治理;第三大數據治理;第四柔性轉型。
平衡傳(chuan) 統經濟和新經濟的衝(chong) 突。我們(men) 在新舊交替的過程當中,政府處於(yu) 雙方擠壓這個(ge) 位置。在這個(ge) 位置上麵,政府要看清方向,柔性轉型,給出預期,引導未來的發展方向。
另外一方麵,我們(men) 還注意到,新經濟已經打破各行各業(ye) 的邊界,呈現出一種扁平化發展的狀態。我們(men) 需要一個(ge) 全國各個(ge) 要素能夠統一流動的市場。這方麵中央和地方事權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個(ge) 題目,我認為(wei) 現在我們(men) 處於(yu) 變革的時代。我剛才講創新可以生在中心,常常長在邊緣。我們(men) 推動創新驅動的過程當中,需要改變我們(men) 過去的規則去擁抱新經濟,去共同創造我們(men) 美好的明天。【《改革內(nei) 參》記者孫錚整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