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標 是形成經濟增長的新機製新動能
發稿時間:2016-12-23 16:19:34 來源:开云kaiyun 作者:彭森
【編者按】:2016年12月17日,kaiyun官方地址(2016)年會(hui) 暨創新驅動發展高層研討會(hui) 在湖南省長沙市舉(ju) 行。本文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會(hui) 長彭森的開幕式演講內(nei) 容。題目是編者所加,未經本人審核。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會(hui) 長 彭森
尊敬的高老,尊敬的易煉紅書(shu) 記,各位嘉賓、同誌們(men)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向這次年會(hui) 的召開表示祝賀。這次會(hui) 議選擇了一個(ge) 很好的時機。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昨天(16日)剛剛結束,深刻地總結分析了當前發展改革的形勢,對於(yu) 明年發展和改革的指導思想、各項目標、任務做了全麵部署。這次會(hui) 議邀請了很多地方的同誌介紹改革的經驗,特別是易煉紅書(shu) 記介紹了湖南長沙改革創新方麵的經驗,取得的成果讓人精神振奮,聽了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認為(wei) ,這次會(hui) 議既是學習(xi)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的學習(xi) 會(hui) ,也是地方在改革創新方麵的學習(xi) 交流會(hui) 、匯報會(hui) 。
本次會(hui) 議的主題是創新驅動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創新驅動的重點是製度創新。即將過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攻關(guan) 之年。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創新。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本質是改革,核心是體(ti) 製機製創新,最終目標形成經濟增長新機製新動能。
改革開放帶來30多年的高增長之後,中國經濟進入換擋調整期,增速從(cong) 2010年的10.6%,一路下行到今年的6.7%。盡管近年來中央采取了一係列需求刺激政策,增發貨幣、降息降準、增加公共投資,但是傳(chuan) 統增長的動力正在衰退,需求側(ce) 調整效果遞減,高投資、高消耗、高出口拉動經濟模式不可持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既有國際因素、周期性因素,也有供求側(ce) 結構性失衡的因素。而供給側(ce) 最大的問題正是製度供給不足,束縛了實體(ti) 經濟的創新動力,導致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潛在生產(chan) 率不斷的降低。為(wei) 了保持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改革為(wei) 根本手段,清除不利於(yu) 生產(chan) 要素供給和合理配置組織障礙,培育新的可持續增長領域。
近年來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補,目前取得的成果是:去產(chan) 能方麵,壓減鋼鐵產(chan) 能,合理降低企業(ye) 稅務負擔,減免一批政府性基金,合理降低企業(ye) 社保繳費,階段性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企業(ye) 財務成本和支出有了大幅度下降;去庫存補短板的工作取得了進展;去杠杆方麵,國務院印發降低企業(ye) 杠杆率市場化銀行債(zhai) 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有關(guan) 工作有待積極落實。
中央著力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改革的同時,堅持實施有效宏觀政策,適度擴大需求,妥善應對風險挑戰,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保持在合理區間,年初定的經濟目標有望實現,為(wei) 十三五開局打好基礎。
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穩”,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下行的趨勢出現了緩中趨穩的勢頭。GDP增長速度三個(ge) 季度穩定在6.7%,銷售品零售總額增長14.4%,外匯進出口增長負1%。特別是11月各項的指標普遍回升,外貿進出口當月增長4.1%,以美元計價(jia) 是6.2%。PPI結束了54個(ge) 月的負增長以後,已經連續三個(ge) 月正增長,11月增長3.3%,全國發電量增長7.8%。鐵路貨運增長12.8%。11月的這些指標反映了經濟目前基本的走勢。穩中向好主要是經濟調整優(you) 化,發展新動能快速增長。11月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6.2%,其中代表轉型升級方向的高科技產(chan) 業(ye) 和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0.5%,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達到73.4%,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54.1%。
同誌們(men) ,堅持創新發展、創新驅動既要推動體(ti) 製機製創新,也要為(wei) 協調發展創造出更好的市場環境。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結構改革按照問題導向的原則要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遠期目標按照目標導向原則,在市場化改革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主要是國有企業(ye) 改革,財政稅收、金融體(ti) 製、土地製度、城鎮化、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以來中央先後召開11次中央深改組的會(hui) 議,研究通過96項改革議題和方案,其中許多是基礎性、關(guan) 鍵性的重大改革。例如,在城市管理體(ti) 製方麵推出了30項製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為(wei) 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出台了深化投融資機製改革方案。財政稅收農(nong) 村改革等方麵,中央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中央地方財政事權和主體(ti) 責任劃分的意見。關(guan) 於(yu) 完善產(chan) 權保護製度、依法保護產(chan) 權的意見,分別是調動和保護地方、農(nong) 民、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積極性的重要文件。在完善市場體(ti) 係、保障公平競爭(zheng) 方麵,今年夏天中央還提出了關(guan) 於(yu) 建立公平競爭(zheng) 審批意見,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建立健全公平競爭(zheng) 審查保障機製,從(cong) 源頭上防止排除限製市場競爭(zheng) 。這些重大改革對於(yu) 創新發展、創新驅動非常重要,特別是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中央要求國務院各部門各省級政府所屬部門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縣市政府各部門明年1月1日全麵推開。但從(cong) 了解的情況看,目前認識尚不統一,落實不到位。公平競爭(zheng) 是市場經濟的基礎,隻有公平競爭(zheng) 市場機製才能有效發揮作用,隻有在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下才能推動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才能有效激發市場主題的創新活力。創新是國家強盛的不竭動力。過去有一個(ge) 誤區認為(wei) ,創新是靠政府引導、政府優(you) 惠政策,實際上創新是靠市場、靠競爭(zheng) 。競爭(zheng) 才是市場主體(ti) 創新的動力源泉。
包括國家支持的重大科技創新,如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訊等等,其動力則來自於(yu) 國家之間的競爭(zheng) 。就國內(nei) 市場而言,哪個(ge) 地區、哪個(ge) 部門、哪個(ge)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激烈,有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企業(ye) 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創新活力,才能有生存發展的動力,不創新就會(hui) 有被市場淘汰的壓力。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有了競爭(zheng) 的激勵鞭策機製,企業(ye) 才能通過創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對政府來說,實踐創新驅動的政策著力點,為(wei) 市場主體(ti) 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同誌們(men)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要求我們(men) 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特別強調,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guan) 鍵領域有所進取,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wei) 。如何有所進取?如何奮發有為(wei) ,我覺得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深化創新驅動。
出席這次會(hui) 議的是改革方麵的專(zhuan) 家,或者主管主抓改革的同誌,期待聽到大家關(guan) 於(yu) 改革方麵的精彩經驗和建言獻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迎接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再一次預祝會(hui) 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改革內(nei) 參》記者賈存鬥整理】
友情鏈接: